普利策特稿写作奖(Pulicete writing Award)是1978年设立的奖项。
简介
特稿写作奖是普里策新闻奖中比较新的项目,它是在1978年增加的,在戴维加洛克所编的《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的前言中谈到:“一篇杰出的特稿首先要关注的应该是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当然作为新闻特稿其文学性和创造性是以新闻性为前提的,因此,从报道方式来看,新闻特稿是一种文学性新闻报道。
文学性新闻报道是一种报刊杂志上的纪实性散文,通过使用与小说相联系的叙述以及修辞技巧,将它的经核实的内容写作成为故事或随笔。《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所收录的代表作堪称文学性新闻报道的纯正典范,它们的作者都是真正会讲故事的人,文学手法的运用为新闻事实注入了强烈的情感和内容,更凸显了事实的张力,篇篇都是让人感动、让人恐惧、让人痛苦的新闻。
特色
普里策新闻特稿写作奖所设之初,就是针对报刊上的独具一格的新闻报道,它们当中有些是开始作为国内报道或调查性报道来进行评奖的,但最后冠以特稿之名是因其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与
现实主义小说相媲美的报道最基本一点是:它们包括了传统新闻的内核——真实,每个故事、每个细节都是实际发生过的,甚至每一句话每一次心理活动都是采访对象承认过的。
该书所有文章的作者都是非常专业的记者,他们从尊重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出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采写,特雷萨·卡彭特为报道《花花公子》的年度玩伴多萝西·斯特拉滕耸人听闻的惨死,她采访了每一个愿意跟她打交道的人,以一种侦查探案的技巧采集新闻,从而创造了奇迹;资深记者南·罗伯逊从几乎使她丧命的
中毒性休克综合症中恢复过来,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恐怖体验写成报道。
她对于从
中毒性休克中死里逃生经历的悲切描述和渊博知识介绍,为如何用坦诚而具有教益的方法来报道极度痛苦的人生经历提供了经验;该书所录的作品都是以深入采访真实的人物、事件、地点和生活方式为基础,以记者全息的视角真实而深刻地再现了新闻事件本身,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在真实性的基础上有所超越,报道更加深入、细致。
传统的新闻报道强调的是事件本身,只要五要素俱全或者加上新闻背后的新闻就可以了,而文学性新闻报道却以其多元化的文学手法使新闻与文学作为内容和形式绝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艺术上的契合,以事实本身的张力给人以情感震撼。
书中收录的26篇特稿,每一篇的作者都堪称写作大师,他们摆脱了传统的平铺直叙,叙述手法多样,各种描写穿插其中,让戏剧效果和情节自然展开,在叙事中巧妙地运用冲突和解决,形成独具一格的风格。
如《弃婴》,作者采用的是双层叙述的手法,发现弃婴和对“母亲”生活的描述齐头并进,到矛盾冲突最激烈处又将之合并为一;有些叙述看似一条主线,但其中穿插着多种分述,如《策普的最后一站》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策普乘坐的银色流行号前往华盛顿的决定性旅途上,在旅程中是主人公的过去和现在交叠再现,这是一种迂回叙述的手法,顺序的同时又不断地插叙,与之形成对比从而清晰地再现了故事的完整。另外,叙述多采用转换感知主体,即不断从不同人物、不同的感情角度去展开事件的进程,有些叙述还突出了叙述层次的可感觉的转移。几乎每一篇都采用了不尽相同的报道方式,但共同的特点是将叙述与描写交叠使用,大胆而创造性的展开一个立体多维的故事空间,给人以真实而艺术的强大震撼。
文学性新闻报道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样式,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即“对读者诚实”。其戒律是:不得合成
场景,不得在时间上措置,不得编造引语;除非采访对象说过他们有那些思想,否则不得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这充分显示了,文学性新闻报道在突破流行的
倒金字塔结构,引入多种文学手法表现新闻的同时,更强调向读者呈现记者眼中的真实世界,强调复杂事件的多元展现。这恰恰正是《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所带来我们新闻界的创新思考:它一方面展示了报道主题的新闻价值,另一方面更突出了文学性新闻报道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这种集多种文学手法于一体的新闻报道方式,在处理具有争议性的事件时,比传统的新闻写作模式更为客观地反映事件的真实面貌。
获奖作品
2007普利策特稿写作奖:《纽约时报》的安德利亚·艾利略(Andrea Elli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