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研究文集
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普希金研究文集》是19世纪上半叶以来普希金研究论文的汇编,全书共收录35位作者的35篇文章,分为三辑:第一辑,沙俄时期的文学批评;第二辑,苏联时期的文学批评;第三辑,俄国以外的文学批评。入选文章的作者均为著名作家或评论家,包括果戈理、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索尔仁尼琴、纳博科夫等。这些论文从方方面面介绍、探讨了普希金及其文学创作,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很高的参考价值,大体反映了近两个世纪以来普希金研究的历史和面貌。
作者简介
陈众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1989年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文哲系,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西班牙语文学、文艺学。著有《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研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作品”)、《拉美当代小说流派》(青年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墨西哥文学史》(社科基金“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子课题)、《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传》、《博尔赫斯》、《堂吉诃德的长矛》、《游心集》、《亲爱的母语》等十余部作品,并参与了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大项目《20世纪外国文学史》。
张铁夫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曾任中国普希金研究会副会长。他致力于普希金研究数十年,是国内外公认的普希金研究权威,发表了《普希金与莎士比亚》等十余篇系列论文,出版了《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普希金与中国》、《普希金新论:文化视域中的俄罗斯诗圣》、《普希金:经典的传播与诠释》等专著。
鉴于他在俄国文学文化研究以及中俄文化交流领域的突出成就,俄罗斯联邦政府于1999年授予他“普希金纪念奖章”。
导读
社科院外文所“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丛书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在2014年12月24日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度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会上,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被宣布为10项重大人文基础研究成果之一。社科院对项目的评语是:“这个重要项目在研究的规模和水平、深度和广度上都堪称空前的创举,有助于改变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混乱无序的局面,在学术领域具有奠基性的重大意义。”2014年12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此项成果。
总序
在众多现代学科中,有一门过程学。在各种过程研究中,有一种新兴技术叫生物过程技术,它的任务是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对生物有机体进行不同层次的定向研究,以求人工控制和操作生命过程,兼而塑造新的物种、新的生命。文学研究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过程研究,从作家的创作过程到读者的接受过程,而作品则是其最为重要的介质或对象。问题是,生物有机体虽活犹死,盖因细胞的每一次裂变即意味着一次死亡;而文学作品却往往虽死犹活,因为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换言之,文学经典的产生往往建立在对以往经典的传承、翻新乃至反动(或几者兼有之)的基础之上。传承和翻新不必说,即使反动,也每每无损以往作品的生命力,反而能使它们获得某种新生。这就使得文学不仅迥异于科学,而且迥异于它的近亲——历史。套用阿瑞提的话说,如果没有哥伦布,迟早会有人发现美洲;如果伽利略没有发现太阳黑子,也总会有人发现。同样,历史可以重写,也不断地在重写,用克罗齐的话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是,如果没有莎士比亚,又会有谁来创作《哈姆雷特》呢?有了《哈姆雷特》,又会有谁来重写它呢?即使有人重写,他们缘何不仅无损于莎士比亚的光辉,反而能使他获得新生,甚至更加辉煌灿烂呢?
这自然是由文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盖因文学是加法,是并存,是无数“这一个”之和。鲁迅谓文学最不势利,马克思关于古希腊神话的“童年说”和“武库说”更是众所周知。同时,文学是各民族的认知、价值、情感、审美和语言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文学既是民族文化及民族向心力、认同感的重要基础,也是使之立于世界之林而不轻易被同化的鲜活基因。也就是说,大到世界观,小到生活习俗,文学在各民族文化中起到了染色体的功用。独特的染色体保证了各民族在共通或相似的物质文明进程中保持着不断变化却又不可淹没的个性。惟其如此,世界文学和文化生态才丰富多彩,也才需要东西南北的相互交流和借鉴。同时,古今中外,文学终究是一时一地人心的艺术呈现,建立在无数个人基础之上,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表达与传递、塑造与擢升着各民族活的灵魂。这正是文学不可或缺、无可取代的永久价值、恒久魅力之所在。
于是,文学犹如生活本身,是一篇亘古而来、今犹未竟的大文章。
此外,较之于创作,文学研究则更具有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属性,因而更取决于生产力和社会形态、社会发展水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如是,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起步较晚,外国文学研究更是如此。虽然以鲁迅为旗手的新文学运动十分重视外国文学,但从实际成果看,1949年前的外国文学研究却基本上属于旁批眉注、前言后记式的简单介绍,既不系统,也不深入。因此,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几乎可以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全面展开的,而系统的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这还是第一次。
目录
编选者序…………………………………………………………………………………………………
第一辑 沙俄时期的文学批评…………………………………………………………………………
《茨冈人》·普希金的叙事诗………………………………………………彼·安·维亚泽姆斯基
略论普希金诗歌的性质………………………………………………………伊·瓦·基列耶夫斯基
关于普希金的几句话…………………………………………………………………尼·瓦·果戈理
《亚历山大·普希金作品集》(节选)…………………………………………维·格·别林斯基
俄国革命思想的发展(节选)……………………………………………………亚·伊·赫尔岑
论文艺作品对社会的意义(节选)………………………………………………帕·瓦·安年科夫
《普希金文集》(节选)…………………………………………………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
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节选)………………………………尼·亚·杜勃罗留波夫
普希金及其作品的最新版本(节选)……………………………………………亚·瓦·德鲁日宁
在莫斯科普希金纪念像揭幕典礼上的讲话………………………………………伊·谢·屠格涅夫
即席论普希金………………………………………………………………亚·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普希金………………………………………………………………………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
普希金诗作中诗歌艺术的意义(节选)………………………………………弗·谢·索洛维约夫
普希金(节选)……………………………………………………………德·谢·梅列日科夫斯基
普希金与皇村………………………………………………………………………英·费·安年斯基
普希金与果戈理(节选)…………………………………………………………瓦·瓦·罗赞诺夫
普希金与农奴制……………………………………………………………………瓦·雅·勃留索夫
第二辑 苏联时期的文学批评…………………………………………………………………………
论诗人的使命…………………………………………………………………………亚·亚·勃洛克
话说普希金………………………………………………………………………安·安·阿赫玛托娃
拜伦与普希金(节选)…………………………………………………………维·马·日尔蒙斯基
《普希金作品集》英译本序………………………………………………………………马·高尔基
诗体长篇小说………………………………………………………………………维·伊·伊万诺夫
关于普希金及俄国诗歌………………………………………………………………………安·别雷
普希金随想………………………………………………………………………………伊·阿·布宁
他们在摇晃你的供桌……………………………………………………………亚·伊·索尔仁尼琴
俄罗斯思想(节选)……………………………………………………………尼·亚·别尔嘉耶夫
普希金(节选)………………………………………………………………维·鲍·什克洛夫斯基
《上尉的女儿》的思想结构…………………………………………………………尤·米·洛特曼
普希金的宗教性………………………………………………………………………谢·路·弗兰克
俄罗斯古典文学——关于普希金…………………………………………………德·谢·利哈乔夫
第三辑 俄国以外的文学批评…………………………………………………………………………
普希金和俄罗斯文学运动………………………………………………………亚·伯·密茨凯维奇
亚历山大·普希金(节选)………………………………………………………………普·梅里美
论普希金…………………………………………………………………………………格·勃兰兑斯
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注释本(节选)…………………………弗·弗·纳博科夫
铜骑士与小金鱼:普希金两位一体的长诗与童话………………………………米·纳·爱普施坦
编选者序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19世纪上半叶以来关于普希金的一部评论汇编。十多年前,上海译文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普希金评论集》(冯春编选),在读者中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不过,该书所收大多为19世纪的评论,至于20世纪的评论则只有寥寥数篇。本书除选收19世纪的评论外,又选译了20世纪16篇论文。全书共收35位作者的35篇文章。尽管这仅仅是普希金文献的沧海一粟,但它们都是有代表性的,应该说大体上反映了近两个世纪来普希金研究的历史和面貌。需要说明的是,在俄罗斯的普希金研究成果中,随感式的批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如茨维塔耶娃的《我的普希金》和布宁的《普希金随想》等。由于篇幅的限制,本书只选译了后者。前者早已译成中文,在一些文集中比较容易找到。
在编辑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对人名、作品名作了统一的处理。对各位译者的辛勤劳动,谨致衷心的感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7 05:29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