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
一种创新型医院
智慧医院最早出现在2009年美国医疗健康论坛上,首次出现智慧医院这一概念,提出建设智慧医院的目标是将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各个科室和部门。根据标准《智慧医院建设指南》DB34/T 4011-2021给出的规范定义,智慧医院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建立互联、物联、感知、智能的医疗服务环境,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效率,辅助临床决策和医院管理决策,实现患者就医便利化,医疗服务智慧化,医院管理精细化的一种创新型医院。
定义辨析
与“智慧医疗”的辨析
根据标准《智慧城市 智慧医疗》GB/T 40028给出的规范定义,智慧医疗(smart medical)是一种为了获得最高的防治效果和最大化的健康效益、最低化的卫生资源消耗、最小化的医源性损害而进行的工程,是“精准医疗”和“云医疗”的有机整合,包含疾病预防、精准治疗和健康管理等。与智慧医院相比,智慧医疗更侧重于问诊和治疗过程的智慧化,主要对应手术机器人、问诊机器人、远程手术、AI影像诊断等技术;智慧医院更侧重于医院管理工作全流程的智慧化。
与“医疗信息化、医院信息化”的辨析
医疗信息化或医院信息化主要指的是90年代初以来,建立在100M以太网云计算技术基础上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随着技术进步医疗信息化概念也不断纳入新的技术内涵,包括3G/4G人工智能自然语言理解等;主要子系统包括HIS医院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EMR电子病历系统)、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RIS(放射科信息系统)等。医疗/医院信息化与智慧医院是近义词,但医疗/医院信息化在实践中更侧重于描述医院专有的信息系统,而智慧医院的涵义则还包含一些不止在医院场景应用的通用信息系统,比如智慧用电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智慧停车系统等。
目标
内容
电子病历
智慧医院建设的第一个领域是面向临床医务人员,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疗。2010年,为规范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管理、临床使用,促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卫生部印发《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将电子病历分为8级管理,并提出了“所有三级医院在2019年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到2020年达到4级以上;所有二级医院在2020年达到3级以上”的目标。
就诊服务
智慧医院建设的第二个领域是以患者为对象的智慧服务。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将医院“智慧服务”分成5级,主要指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候诊提醒、院内导航等服务,范围涵盖诊前、诊中、诊后和基础安全等就诊全流程。
医院后勤
智慧医院建设的第三个领域是面向医院管理者的智慧管理。主要指医院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内部管理,主要指后勤、运营等领域的智慧用电能耗在线监测等系统建设,也包括科研、教学方面智慧化管理的内容,相当于为医院配备“智能管家”,促进医院管理精细化。相关主管部门表示,国家后续将出台“智慧管理”的分级评价文件,以评促建,推动医院智慧管理的标准化。
硬件基础
物联感知设备
物联感知设备应实现对智慧医院的基础设施、环境、设备和人员等的识别和信息采集与监控,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感知设备(智慧用电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环境感知设备(环境温湿度监测、固体颗粒物监测)、图像感知设备(人脸识别系统)、身份感知设备、位置感知设备、设施感知设备和其他感知设备。物联感知系统采集的时间序列监测数据和音视频数据需要与智慧医院其他子系统中的登记信息和设施设备使用数据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大化的实用效果。
服务器与通信设备
服务器指提供数据计算与存储资源的设备,通信设备包括公用网通信设备和专用网通信设备。
其他智能硬件
包括但不限于自助服务设备、导诊机器人、院内智能导航设备、床旁结算设备、床旁智能交互设备、车载智能急救设备、智能语音设备、自动发药设备、智能药柜、智能输液监测设备、智能体征监测设备、智能诊疗助手、手术机器人、生物三维打印设备、智能货架、智能柜、物流机器人、智能消毒供应管理设备、冷链智能监测设备、智能能耗管理设备、智能安保管理设备、智能综合服务设备。
参考资料
《智慧医院建设指南》.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09-03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0 14:27
目录
概述
定义辨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