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
中国广东省公办高校
暨南大学(Jinan University)简称“暨大”,本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学校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暨南学堂
1906年 清政府创立暨南学堂。1907年3月23日,暨南学堂在南京正式开学。首批侨生21人,由于他们原籍大多为广东,端方指派广东人温秉忠为学堂总理,郑洪年为庶务长。这是侨生回国学习的开始。发展到1909年6月时,已增加到167人;1909年下半年至1910年,又陆续增加70余人。辛亥革命爆发前,在校学生共有240多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暨南学堂也受到影响,暨南学堂停办。1917年,黄炎培前往南洋调查华侨教育情况,对复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推动。暨南学校复校的筹备工作在黄炎培等人的率领下,历时5个月,耗资万元,于1918年2月大体完成,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国立暨南学校
1918年3月1日,暨南学校补习科正式开课。学校正式更名为“国立暨南学校”;3月7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委任赵正平为国立暨南学校校长,并令黄炎培筹办并会同规划校务;9月9日,暨南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时有华侨学生70人,内地学生40人,共110人。这一时期的办学重点主要集中在师范和商业两个方向。1920年3月,黄炎培和赵正平校长开始筹划学校迁沪和设立商科大学的工作。1921年2月,暨南学校商科首先从南京迁往了上海徐家汇,临时借用上海松社的场地办学;1921年春,暨南学校又与东南大学合作成立上海商科大学,暂借法租界霞飞路尚贤堂为校舍;9月28日,“国立东南大学暨南学校合设上海商科大学”正式开学,这是国内第一所商科大学。1921年,上海真如的新校区便开始建设。1923年夏末,第一批校舍正式建成,共有学生宿舍3座,办公室、大教室、饭堂、调养室、浴室各l座,可容纳师生500余人,在上海徐家汇松社办学的商科师生首先迁入新校区;9月初,又将南京本部的师范、中学两科之男生全部迁入,上海真如校区成了本部。
国立暨南大学
1924年夏,学校刚刚建成,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军阀混战,导致暨南几乎要中辍停办;11月,战争结束,真如校园却被军阀部队抢掠一空。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郑洪年为校长。郑到职之后,即提出改组与扩建计划。他计划将暨南学校“扩充为一完善之大学,改商科为商学院,并增设农学院、文哲学院、自然科学院、社会科学、艺术学院五门,以期从质量上完成华侨之最高学府”;同年,南京国民政府将暨南学校正式升格为国立暨南大学。1929年,除商学院外,国立暨南大学又相继成立了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1930年又成立法学院,学校也发展成为拥有5个学院、16个学系、2个专科的完全大学。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地处真如的暨大正处于战区,学校被日军占领,损失惨重。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时,暨大真如校区更是毁于一旦。
1938年11月,学校迁入校长何炳松几经辗转租得的康脑脱路(今康定路)528号时,全校师生只剩下200余人,教育的血脉在这栋小楼里得以延续。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入侵租界,暨南大学只能举校迁往福建建阳,直到1946年才回迁上海宝山。1949年8月,暨南大学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结束了在上海20余年的办学历程。
暨南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至1988年,侨属子弟已占暨大学生人数的90%。1993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国务院侨办批准,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并入暨南大学,与暨南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系及预科部合并组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11工程)。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0年,暨南大学成为首个“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2001年,暨南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
2011年4月,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三方签订了部部省共建暨大协议;7月,暨南大学研究生院挂牌成立。同年,番禺大学城新校区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获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2年5月,番禺新校区正式奠基;9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11月,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3年,首次入选国家“111计划”;入选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并入选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日本教学点在东京举行开学典礼,首次在日开设硕士班;;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年,暨南大学通过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莅校考察。11月,华南地区第一所专业电影学院——暨南大学珠江电影学院成立。2019年8月6日,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共同建设暨南大学的意见》,决定共同建设暨南大学。
2020年5月,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广东省作家协会与暨南大学共建的中国报告文学研究院,在暨南大学举行揭牌仪式;6月,暨南大学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爱尔眼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爱尔眼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揭牌。7月,暨南大学与日本千代田教育集团签署共建暨南大学日本学院协议;同月,学校成为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创始成员;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同月,由暨南大学牵头组织申报的“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2021年9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2月2日,暨南大学文本实验室成立;12月27日,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在暨南大学揭牌。2022年1月4日,暨南大学与辉瑞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大健康领域内的优势,展开为期两年的战略合作;2月,选入“双一流”高校名单;8月1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公布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名单,其中暨南大学入选为基地共建单位。
2023年6月,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6月10日,暨南大学中观经济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10月13日,发起成立广东省乡村振兴智库联合会;11月19日,暨南大学翁显良翻译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暨南大学举行;
2024年1月6日,暨南大学在柏桥讲堂设立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揭牌;6月30日消息,暨南大学AGI智媒体应用研发中心成立。7月4日,暨南大学首届医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医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2024年,暨南大学(深圳)项目通过中央统战部审议,获批横岗办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38个学院,60个系,18个直属研究院(所),开设本科专业107个,学科专业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二级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二级学科5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交叉学科1个;学校有1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数量位居广东高校第二位,有11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种;有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7个一级学科参评。
暨南大学第四轮全国高等院校学科评估中,参评学科排名如下: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获得省级及以上人才项目人员占专任教师比例为12%。现有专任教师2754人,其中两院院士(含兼职)10人,外籍境外院士10人,有国家级领军人才6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74人,正高级职称871人,副高级职称1047人,博士生导师1053人,硕士生导师231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8人,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者8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4个。
截至2024年3月,暨南大学取得众多教学成果奖,具体如下: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已同世界五大洲67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87家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机构签订了749份学术交流合作协议,获批教育部“111计划”引智基地6个、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5个。实行全英语授课的国际学院已开办20多年,获教育部批准的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优异,在海外办学的暨南大学日本学院获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并开始招生。学校与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南非罗德斯大学共建两所孔子学院。
附属医院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0所附属医院,其中三甲医院4所。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有国家级文科研究平台3个、省级文科研究平台17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5个;理工医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教育部创新平台1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4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近年来,学校承担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均位于国内高校前列,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Cell》等发表论文12篇;文科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近13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9篇,在SSCI、A&HCI等国外权威索引期刊发表论文1400余篇。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全校有各类印刷型文献490万余册,其中校本部和番禺校区有约388万册。校本部图书馆与各校区图书馆统筹规划,各有侧重,形成了共建、共知、共享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馆藏各类文献及实物近5万册/件,是海内外同类文献收藏最为集中的机构之一。其中,华侨华人民间文献、侨刊乡讯尤具特色。收藏契约、护照、侨批、族谱、口供纸、证件、证书、票据、家书等各类晚清民国时期较有特色的华侨华人民间文献2000余件,涉及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族谱文献3000余册;收藏全国各地侨刊乡讯300余种、1万余册。
馆藏线装书约1万种,12万余册,其中明清善本约9000册,章太炎藏书近300部,约4000册(有眉批、题跋或题签的200多部)。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凡161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9部,《广东省珍贵古籍名录》163部。收藏《中华再造善本》《广州大典》等影印古籍8万多册。整理出版著作有《暨南大学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图录》《中国古籍珍本丛刊·暨南大学图书馆卷》(共38册)《暨南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金瓶梅版本知见录:图文版》《章太炎全集·眉批集》《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等。
收藏与广东报业相关的图书11万余册、装订报刊2.5万册及若干文稿、信函、工具设备等,其中包括1949年10月23日《南方日报》创刊号等重要报刊。方言学文献资料中心有馆藏包括詹伯慧赠书、郑定欧赠书、方言学书刊共1 万余册,手稿书信书法等非书资料近3千份。2021年成立《金瓶梅》文献资料中心,入藏文献1000余册,包含梅节先生捐赠的珍贵手稿7种(2262页)及120册图书。图书馆建有暨南文库,入藏本校教师及学仁学术成果,现藏文献及教学实物8300余册/件。
截至2023年9月,现有中外文数据库184个,中外文电子书265万种,电子期刊5万种。2018年,智慧图书馆正式上线,构建起以智慧门户和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创刊于1936年,刊期为双月刊,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暨南大学主办的以生命科学与医学为主要报道方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导向,聚焦报道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临床实践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人工智能与生命健康、环境与健康等。本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WICI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CJCM)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英国《动物学记录》、英国《食品科技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曾荣获中国高校优秀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2020中国精品期刊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广东省高质量科技期刊建设项目资助期刊。多次获得“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等称号。
《生态科学》
《生态科学》创刊于1982年,由广东省生态学会与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生态科学》编辑部编辑出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同时已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生态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类目录期刊、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日)收录期刊、EBSCO学术数据库期刊等,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精品科技期刊、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荣获“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创新服务示范单位”称号。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2022版)》,期刊复合影响因子为2.280,综合影响因子为1.391,学科分区位于Q1区。本刊以“宣扬生态科学文化、促进生态学术创新”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生态学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与学术论文,以从事生态学相关科研、教学、生产的科技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经济管理和决策部门的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85年3月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国内唯 的综合性病理生理学高级学术刊物。杂志致力于传播国内外病理生理学领域的最新教学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杂志1988年入选首批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连续10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4次在基础医学类综合排名第一,13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6届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1-2023年均被评为RCCSE(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权威学术期刊”。曾获得广东省期刊评选最高奖--品牌期刊奖、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精品科技期刊等奖励。2019年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项目资助;2021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厅2021-2022年度平台基地及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高水平科技期刊)项目资助;2022年获得首届广东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杂志目前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超星、荷兰Scopus、美国EBSCO、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ST)、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系引(WPRIM)等数据库收录。
《华文教学与研究》
《华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创刊,是由暨南大学主管,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学术季刊。期刊秉承“突出华文教育特色,促进华文教育与中文二语教学的协调发展,服务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并致力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理念。2008年进入CSSCI来源期刊,2014年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2019年,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教育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2023年被“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际中文教育’专栏建设研讨会”评审为优秀。
《产经评论》
《产经评论》(Industrial Economic Review)前身是1984年创刊的《特区与港澳经济》,是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和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联合承办的产业经济类学术期刊。刊物立足本土,传播领域创新成果,囊括产业发展与创新、产业组织与结构、产业政策与规制、部门经济、国民经济、生态经济以及环境经济等栏目,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1(2023-2024)扩展版来源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
《东南亚研究》
《东南亚研究》(Southeast Asian Studies)是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国际问题类学术双月刊。1959年创刊,初始刊名为《东南亚研究经济资料汇编》。该刊致力于东南亚研究,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形成“东南亚国别与地区”“亚太政经观察”“中国与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等特色栏目,是我国东南亚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为组织和培养中国东南亚研究力量发挥积极的作用。该刊目前为CSSCl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综合评价扩展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暨南大学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在暨南大学校徽的设计上,字母“JNU”构成一艘中国特点的帆船。“船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也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船体厚实,富有文化承载力度,线条连接充满动感,体现暨大的薪火相传、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寓意暨南大学扬起风帆,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意念;同时标志的视觉中心是图案化寿字文“南”字,传神地反映中华传统的文化。
标志将字母和中文有机结合,认读性强,见解鲜明,线条流畅,气运平衡。标准色采用奥海和天空大自然的颜色:蓝绿色,寓意暨南大学历经百年,依然蓬勃焕发着茂盛的生命力;整体更和谐统一沉稳大气,吻合暨南大学忠信笃敬,悠久历史、学术严谨活泼的风格。
精神文化
校训“忠信笃敬”四个字的出处十分古老。《论语·卫灵公》记载说:孔子的学生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回答:“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翻译成现代汉语,即是说:“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即使到了别的国家,也行得通。言语欺诈虚伪,行为轻浮狂妄,就是在本乡本土,难道行得通吗?”其内容包括了“言”和“行”两个方面,也就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全部内容。
“忠、信、笃、敬”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道德观念,数千万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它们大致具备了以下的意义内涵:
忠:有忠诚、不贰、尽心、无私等意义。
信:有诚实、不欺、道义、真确等意义。
笃:有厚实、真诚、牢固、专一意义。
敬:有恭敬、严肃、尊重、谨慎等意义。
这四个字的意义有交叉,也可以组合使用,更可以与别的字组成新的具有道德内涵的词语,变化很多,富于生成能力。
“忠、信、笃、敬”四字,除了继承其原有积极的道德含义以外,可以屏除其部分过时的内容,还应该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容。
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
社团文化
截至2020-2021学年,暨南大学共有60个社团,其中青年创新创业协会、暨南剧社、职业发展协会、智能基座、新闻社、招生宣传协会、DIY手工社、华文之声广播站、深圳校区辩论队、南枝汉服社、时光机影视协会、岐黄学社、暨梦结构模型设计协会、国标舞协会、云舒汉文化协会、韵墨飘香书法协会、珠海校区街舞协会、法律援助协会被评为2023年优秀学生社团。
暨南大学法语协会,是一个以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为依托,面向全体在校学生,体现暨南大学学生精神面貌,推广法语语言、法语国家与地区文化,促进校园多元文化发展的一个文化性学术社团。协会宗旨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跨文化交际,增强校园多语学习氛围,传播法语国家与地区文化,服务暨南学子,促进法语专业内学生交流沟通、业余法语爱好者兴趣培养,提高我校法语专业在华南地区的影响力。
暨南大学国术协会于2017年10月在石牌校区成立,2018年11月番禺校区亦相继成立了国术协会。协会以“向来自五洲四海的暨大学子,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宗旨,在校内推广射艺、短兵这两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暨南大学南枝汉服社成立于2013年12月,秉承“华夏复兴,衣冠先行”的理念,旨在以汉服为中心辐射汉文化,引起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校区情况
暨南大学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校本部在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道。校园占地总面积226.8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8.7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45.54万平方米。
广州石牌校区(本部)
该校区位于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石牌校区是暨大的本部,定位在研究生培养,主要发展国家重点学科及其依托的学院、特色学科(院)和继续教育。石牌校区毗邻广州最大且历史最长的城中村——石牌村。校区建筑和整体布局齐整方正,富力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重要场所”都在校区中轴线附近。
瘦狗岭校区(华文)
该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瘦狗岭路377号,即华文学院,坐落于广州第二高峰——瘦狗岭,华文学院又称为广园东校区。占地147,129平方米,建筑面积56394.05平方米,先后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2004)、“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院校”(2000);被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确定为“孔子学院外派汉语师资岗前培训院校”(2018);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确定为“华文教育基地”(2003);与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共建“海外华语研究中心”(2005);现为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初、中、高级考点,商务汉语考试(BCT)考点,中国语检定考试考点(面向日本考生);是中国普通高校对外联合招生考试点和暨南大学、华侨大学两校联合对外招生主考点。拥有应用语言学系、汉语系、华文教育系、预科部四个教学系部。
深圳校区
该校区位于深圳华侨城,是暨南大学在深圳办学的基地,学院下设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英语、酒店管理四个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高尔夫管理方向)、电子商务、商务英语、风景园林7个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近1500人。学院拥有一批专业师资队伍,专任教师60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45人,高级职称者25人,学院教师近年在国内外顶级期刊论文上公开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5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10项,承担了旅游、电商、景观设计、城市规划、酒店管理等行业的三十多个咨询与技术服务的横向研究课题,总经费超过1500万元。。
珠海校区
该校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前山路206号,2000年4月29日,暨南大学与珠海市政府签订进一步合作建设珠海学院的协议,将学院从唐家湾迁至珠海市区,校园占地面积近900亩。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为学院新址破土动工奠基,截至2023年9月,校区设有人文学院、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包装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国际能源学院等6个专业学院,轨道交通研究院、物联网与物流工程研究院、先进与应用化学合成研究院、能源电力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机构,市级(含)以上科研平台12个,本科专业18个。有各类学生7021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536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640人、博士研究生15人。教职工401人,其中专任教师210人,含院士2人、正高职称教师33人、副高职称教师79人,外籍教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163人(占教师的78%)。
番禺校区
该校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兴业大道东855号,2012年5月19日,在国务院侨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广东省政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番禺校区破土动工奠基;2014年9月落成,顺利完成一期建筑计划。2021年12月,番禺校区二期工程建设计划正式获得批复。2023年2月20日,二期工程中的学生宿舍T8、T9栋开始现场施工,建设完成后,番禺校区预容纳2.6万余名师生,番禺校区主要是发展外国语言文学、法学、政治学、体育学、药学、化学、生态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环境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等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及管理学、经济学的本科教育。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满珍楼
2015年,暨南大学图书馆命名为“满珍楼”。在命名仪式上,暨南大学校长胡军在讲话中,感谢香港著名实业家陈瑞球先生多次在暨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慷慨捐资支持学校建设,希望广大暨南学子以陈瑞球先生为榜样,恪守“忠信笃敬”的校训,践行暨南精神,立志修身,博学报国,早日成为社会栋梁。陈瑞球先生与爱妻陈林满珍女士伉俪情深,为旌扬义举,以励后昆,学校谨将图书馆命名为“满珍图书馆”。
万国墙
“万国墙”雕塑是2001年由颜同珍父子捐赠40万港元兴建,颜氏家族捐资兴建的“万国墙”雕塑,已经成为暨大校园的一处标志性建筑。金黄色的“万国墙”上镌刻着1978年以来暨大学生来源国家,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是各国学子在暨大留下的印记,也彰显着暨大“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理念。
富力教学大楼
富力教学大楼于2005年9月动工,2006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31970平方米,共16层,可容纳12000多名学生同时上课,拥有140多间多媒体课室。2011年更名为“富力教学大楼”。教学大楼的建筑风格兼容并蓄,中西结合,形式上简约而不简单,在色彩上明快而不艳俗,在细节上注重装饰和雕刻,在功能上注重实用和节能。教学大楼前矗立着百年暨南纪念碑和“忠信笃敬”校训雕塑。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暨南大学.
学校简介.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简介.暨南大学研究生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1:4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