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美学
电影艺术趣味形式探索
暴力美学主要是在感官上,使暴力以美学的方式呈现,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为。观赏者本身往往惊叹于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没有对内容产生具体的不舒适感。
概念起源
“暴力美学”原指起源于美国,在香港成熟(现在又有向美国转移的态势)的一种电影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将暴力的动作场面仪式化。其特征表现为:创作者往往运用后现代手法,要么把影片中的枪战、打斗场面消解为无特定意义的游戏、玩笑;要么把它符号化,作为与影片内容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要素。这类影片更注重发掘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却忽视或弱化了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从早期电影人对暴力的叙述直到20世纪80年代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影片,吴宇森影片中对暴力的风格化处理成为电影中暴力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以往好莱坞对电影的一系列限制性的法规都是针对暴力和色情提出来的,都是仅从道德层面出发将暴力当成一种对社会或未成年人有危害的因素加以限定,而这些限制是与当时电影中暴力的呈现方式密切相关的。吴宇森“英雄系列”影片的出现使得他以暴力为题材的影片不再被当成是“暴力影片”来看,因为他给全世界观众提供了一种审视暴力的全新视角——东方美学视角,第一次使暴力成为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语),其后的北野武三池崇史奥利弗·斯通大卫·林奇昆汀·塔伦蒂诺等人对暴力进行的风格化探索在世界影坛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掀起了一个“暴力美学”的热潮。昆汀·塔伦蒂诺代表作品有《低俗小说》《杀死比尔》,中国香港赴美国发展的导演吴宇森的作品有《喋血双雄》《英雄本色》《变脸》,沃卓斯基兄弟的代表作品有《黑客帝国》系列等。其中把 “暴力美学”这个词眼发挥到极致的电影莫过于《罪恶之城》和三池崇史的《杀手阿一》。
就像产生“暴力美学”的后工业社会的多元化特点一样,“暴力美学”也因不同国家(地区)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呈现出一种同时包含同质因素和异质因素的多元化的风格样式和精神内涵。
产生发展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听到“暴力美学”这个词汇。电影评论中,一批新锐导演的作品被认为与“暴力美学”相关,如美国的昆廷·塔伦蒂诺,中国香港的吴宇森,日本的三池崇史等。一些武侠电视剧,以及原本单纯可爱却被加入暴力内容的卡通画,被联系至“暴力美学”;一些新推出的电子游戏产品,也争先恐后以“暴力美学”作为卖点。一些新闻类作品,如犯罪实录电视采访、展示残酷场面的新闻摄影作品,也被贴上了“暴力美学”的标签。
特征内涵
“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泛审美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相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文艺作品中,暴力的呈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弹、血腥的场景经过特技等手段处理后,其侵害性倾向被隐匿了一部分。又如,在美国的一些电影中,施暴者代表正义却蒙受冤屈,这种人物关系的设置也软化了暴力行为的侵略性。另一种情况是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这种倾向在多种文化行为中都可以看到。以上所述的两种暴力呈现方式审美价值不同,社会效果也不一样。
评价看待
受“暴力美学”的影响,近年来出品的武侠电影和电视剧对暴力(武打动作)的处理也出现了舞蹈化、诗化、表演化的倾向,人们在观看武侠影视剧的时候,仿佛是在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武舞表演,血腥、凶残的暴力场面有时反倒呈现出一种视觉的美感,进而消解了暴力的残酷性。
“暴力美学”是后现代主义四个审美特征中的“主体消失”在影视创作中的体现,这两个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全新含义的词语。它将传统的主体意识弱化了,注重对暴力的细节及场面处理,呈现出反对权威、反对经典、反对主体创作意识、反对精英主义的特征。
代表作品
电影
鬼才导演昆丁·塔伦蒂诺最著名的代表作,电影糅合了香港武侠片、美国西部片、日本动画片、中国武术、日本剑道等多种暴力元素,在武术指导袁和平的帮助下,动作场面极具观赏性,各种夸张的喷血镜头也让观众大呼过瘾,这部电影全球票房超过1亿美元。
弗兰克·米勒、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昆汀·塔伦蒂诺三人联合导演的《罪恶之城》被誉为“暴力美学电影的巅峰之作”。这部电影无论故事、人物、动作场面都只能“酷”来形容。电影以极致艺术化的视觉设计手法直观表达了大量暴力过程和血腥场景,非但没有令人作呕的低俗感,反而让赤裸裸的暴力镜头变得忧郁凄美、韵味深邃。
日本导演三池崇史的惊世之作,电影糅合黑社会、动作、符号艺术、黑色幽默、荒诞、心理剧、复仇、悬疑、SM文化、怪兽电影等等多种元素,暴力血腥镜头层出不穷,让观众看得心惊肉跳,三池崇史也因这部电影被广大影迷奉为天才导演。
沃卓斯基兄弟执导的《黑客帝国》系列是科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而其中大量精彩的动作场面为影迷们津津乐道,“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加上好莱坞的电脑特技,让《黑客帝国》的动作场面极具艺术感和创新性,电影并没有血腥镜头,只追求打斗的华丽和动作的酷感。
吴宇森是最早被贴上暴力美学标签的导演之一,他在80年代以极具个人风格的一系列枪战片扬名国际,其中《喋血双雄》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电影中独特的枪战场面设计、华丽的慢镜头、打不完的子弹、横飞四射的血浆都成了吴宇森电影的标志。1999年《喋血双雄》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亚洲十大经典影片之一。
变脸
吴宇森在好莱坞最成功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吴宇森将好莱坞枪战片的实战风格与自己的浪漫风格完美结合在一起,虽然舍弃了横飞四射的血浆,但强烈的音效加上经典的“吴式”慢镜头和依然打不完的子弹,依然令枪战场面富有美感,而且动作场面也更加宏大,汽车追飞机,快艇撞快艇,让观众目不暇接。《变脸》在1997年上映,全球票房超过2.45亿美元。
座头市
日本大师级导演北野武的经典之作,日本上映的票房数字超过30亿日元,影片荣获2003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影片称得上是日本电影中的暴力典型,出手迅捷的武士,遍地横亘的尸首,血流成河的战场——惨烈、 壮观、惊心动魄。电影中田园沉寂的环境与瞬间突然出现的暴力、鲜血与死亡形成鲜明对比,被誉为田园暴力美学。
老男孩
韩国黑暗大师朴赞郁扬名国际的经典作品,影片荣获2003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电影中充满各种让人不忍直视的镜头,包括生吞章鱼、乱伦、拔牙、剪舌头等等,而主角崔岷植在走廊与几十人打斗的3分钟长镜头场面被影迷们奉为经典中的经典。
参考资料
old boy.IMDB.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8 01:00
目录
概述
概念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