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相减损术是出自《
九章算术》的一种求
最大公约数的算法,它原本是为约分而设计的,但它适用于任何需要求最大公约数的场合。
思想
《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其中的“更相减损术”可以用来求两个数的
最大公约数,原文是:
(如果需要对分数进行约分,那么)可以折半的话,就折半(也就是用2来约分)。如果不可以折半的话,那么就比较
分母和分子的大小,用大数减去小数,互相减来减去,一直到
减数与差相等为止,用这个相等的数字来约分。
使用步骤
第一步:任意给定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则用2约简;若不是则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减数和差相等为止。
则第一步中约掉的若干个2的积与第二步中等数的乘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其中所说的“等数”,就是公约数。求“等数”的办法是“更相减损”法。
实例
解:由于63不是偶数,把98和63以大数减小数,并
辗转相减:
98-63=35
63-35=28
35-28=7
28-7=21
21-7=14
14-7=7
所以,98和63的最大公约数等于7。
例2、用更相减损术求260和104的最大公约数。
解:由于260和104均为偶数,首先用2约简得到130和52,再用2约简得到65和26。
此时65是奇数而26不是奇数,故把65和26
辗转相减:
65-26=39
39-26=13
26-13=13
所以,260与104的
最大公约数等于13乘以第一步中约掉的两个2,即13*2*2=52。
证明
设gcd(x,y)=d,则满足x=k1*d,y=k2*d,易得k1与k2
互质。
情况1:x=y。显然,gcd(x,y)=x=gcd(x,0)=gcd(x,y-x)。
情况2:不妨令x
假设k1,(k2 - k1)不互质,
令gcd(k1.k2-k1) = m(m为
正整数且m>1);
k1 = m*a,k2 - k1 = m*b
k2 = (a+b)m
所以假设不成立
即k1,(k2 - k1)互质
所以gcd(x,x-y)= d = gcd(x,y)
综上,gcd(x,y)=gcd(x,y-x)。
命题得证
当然,此结论可用
数学归纳法推广到一般,该性质对多个整数都成立。
即:gcd(x,y,z,...)=gcd(x,y-x,z-y,...)。
直观证明:
对于gcd(x,y,z)=gcd(x,y-x,z-y):
gcd(x,y,z)=gcd(x,gcd(y,z))=gcd(x,gcd(y,z-y))=gcd(x,y,z-y)=gcd(gcd(x,y),z-y)=gcd(gcd(x,y-x),z-y)=gcd(x,y-x,z-y)。
更多项依次类推。
比较
更相减损术和
辗转相除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所使用的运算是“减”,后者是“除”。从算法思想上看,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个数很大,另一个数比较小的情况,可能要进行很多次减法才能达到一次除法的效果,从而使得算法的
时间复杂度退化为O(N),其中N是原先的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相比之下,辗转相除法的时间复杂度稳定于O(logN)。
Stein算法
更相减损法有点类似于求
最大公约数的
Stein算法。在更相减损法中,若两个是偶数则同除以2,结果乘以2。如果增加一个判断,若为一奇一偶则偶数除以2,结果不变,若为两个奇数才相减,这样就变成了计算大整数最大公约数的非常好的一个算法,Stein算法。
在上面的实例中,下面是更相减损法与Stein算法的比较,从中可以发现两种算法的
相似性。
“可半者半之”
通常认为,
算法描述中的第一步“可半者半之”是指分子
分母皆为偶数的时候,首先用2约简。因为更相减损术原先是专用来约分,所以并不用考虑最后计算结果时,要把第一步中约掉的若干个2再乘回去。加入这一步的原因可能是,分母、分子皆为偶数是在分数加减运算的结果中比较容易遇到的一种情况,用这种方法有可能减少数字的位数,简化计算。
当然,省略这个以2约简的步骤,也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电脑
Basic
(i=i+1部分可以省略,因为,不进行约简,一样可以求出)
python
C语言
C++
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