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宣,1934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彭州市,鱼类生物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曹文宣通过对高原特有的裂腹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高原环境变化适应性关系的研究,创新性地从裂腹鱼类的起源、演化和分布的角度,论证了青藏高原的地质发展历史;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救鱼措施的研究中,确认主要救鱼对象为中华鲟,科学论证其可以在坝下自然繁殖,力主不必修建过鱼设施,代之以繁殖群体保护和人工繁殖放流,不仅保证了该物种的繁衍,而且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基建投资;在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研究中,开辟了中国鱼类资源小型化现象研究的新领域。他还致力于长江鱼类资源和珍稀、特有鱼类物种保护的研究。
曹文宣在武汉市第七届中小学生科普征文颁奖典礼上寄语,希望同学们不甘落后,奋发图强,追梦科学,勇于钻研。曹文宣说,现在大家都在强调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要性,他认为对青少年进行科普就是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孩子对科学的热爱,让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通过努力学习实现自己所思所想的科学问题。
曹文宣因为下河抓鱼,不幸染上血吸虫病;在高原长期缺氧及强紫外线的条件下,他的双眼患上白内障,做过多次手术。1989年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时,他的左眼已经看不到,右眼视力仅为0.23。
2015年10月24至25日,曹文宣从事科研工作6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召开。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党组书记
陈平平、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
赵依民处长、湖北省水产局张汉中副局长及各兄弟院校代表,水生所所长
赵进东院士、
桂建芳院士、党委书记
胡征宇、副所长徐旭东以及相关科研人员、曹文宣的学生代表等共7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