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鼎
原海军研究委员会主任
曾以鼎(1888-1957),原海军研究委员会主任。字省三,福州闽县(今福州市)人。生于光绪十四年(1888),毕业于烟台海校,后赴英国留学深造。回国后进入海军工作,在抗战期间与日军曾进行殊死搏斗,历任历任“海容”舰长、鱼类游击舰艇司令、第二舰队司令兼江防副总司令、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要职,最高军衔为海军中将。抗战胜利后,负责主办接收日伪海军工作,后因陈诚武力接管海军而暂时寓居上海。1949年,曾以鼎留待上海解放,随后历任华东军区和中央军委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1957年11月因积劳成疾而死,享年70岁。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
人物生平
曾以鼎(1888-1957),字省三,福州闽县(今福州市)人,生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福州东街清代曾晖春“五子登科”的后裔。其胞兄曾毓隽是北洋军阀段祺瑞安福系重要首领之一。以鼎自幼受其培育,毕业于烟台海校之后,又赴英国留学。
以鼎相貌英俊。因在首次直奉战争中作战勇敢,被流弹伤了手指而受到直系的海军总长杜锡珪的提拔。但皖系的曾毓隽为了控制全国海军,于1923年通过以鼎花钱策动“海筹”等舰在上海搞“沪队独立”,推建章为海军领袖处领袖,以鼎为掌握实权的参谋长。他们提出反对直系“武力统一”全国的政策,主张“联省自治”。当时,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支持。可是,“沪队”的倒戈,皖系就被直系打垮。后来,八闽乡亲皆曰可杀的杨砥中,也是曾以鼎奉命派遣部下行刺的。
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暂居于福州文儒坊的以鼎,在战争爆发后,不惜牺牲,即率中央海军第二舰队赴长江中下游抗击日寇入侵。在中国海军与敌军1比20的绝对劣势下,截至1938年7月止,英勇壮烈的沉塞江阴之举和对敌海空作战,使该舰队的15艘炮舰仅剩下8艘,4艘鱼雷艇仅剩下1艘(陈季良率领的第一舰队更为惨烈,13艘大军舰至10月止仅剩2艘)。1939年1月5日,海在长沙召开了“表彰庆功大会”。会期,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亲拟呈文,电告蒋介石,为有功将士申请褒奖。其中写道:“海军少将第二舰队司令曾以鼎,自抗战以来,率舰队、炮队、雷队,先后在江阴及长江一带,担任江防,努力抗战,著有功绩。现仍率部队在荆河布防。”
以鼎历任“海容”舰长、鱼类游击舰艇司令、第二舰队司令兼江防副总司令、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要职,最高军衔为海军中将。抗战初期,以鼎驻防江阴,指挥江阴一带的海军舰艇和各炮台炮队,并负责护卫江阴阻塞线,全力以赴抗击日敌。1945年9月日本正式投降,军事委员会派以鼎主办接收日伪海军工作。同年12月,陈诚动用武装接管了海总部,陈绍宽挂冠去职回闽隐居,地位仅次于陈绍宽的以鼎亦随之离职寓居于上海。
1949年,曾以鼎留待上海解放,随后历任华东军区和中央军委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在对台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生前深受周总理的关怀。1957年11月因积劳成疾而死,享年70岁。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
家庭成员
曾以鼎,为林则徐的表玄侄孙。高祖父曾晖春(1770—1853),是林则徐亲表哥。曾家四代直系接连考中进士,即:曾晖春一曾元炳一曾兆鳌一曾宗彦。他们分别是曾以鼎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伯父。曾以鼎家还有五世蝉联举人,即:曾晖春一曾元炳曾兆鳌一曾宗诚一曾毓隽。后二者分别是曾以鼎的父亲、长兄。被称为洪塘鹗里“伯侄三杰”者,即:近代中国陆军之父曾宗彦(1850—1912)、段祺瑞“三造共和”的两位军师之一曾毓隽(1875—1967),另一位就是抗日海军名将曾以鼎。
参考资料
抗日海军名将曾以鼎.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27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5 11:2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