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不受邑
曾子拒邑
《曾子不受邑》,别名《曾子拒邑》,是刘向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说苑》。
原文
曾子①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③。”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④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⑤?”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汉.刘向《说苑》)
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鲁国的国君派使臣前往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纵使鲁君赠送我采邑,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怕他吗?”最后,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注释及出处
解释:
①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
②邑:城镇。致邑,封赠一座城镇。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做采邑
鲁国国君送给曾子一座城镇,不同一般馈赠,应视为封赐
③修:修饰。
④奚:何,为什么。
⑤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 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⑥使:命令,派遣。
⑦于:向。
⑧全:保全。
⑨敝:破旧。
⑩受:接受。
⑾反:同“返”,返回。
启示
无功不受禄,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馈赠。
寓意
无功不受禄,这是理所当然。曾子对鲁国,没有什么贡献,而鲁国国君,要给他一座城镇,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修饰仪表。虽然这是国君的一片好心,是他对曾子的敬重。但是,如此丰厚的馈赠,曾子不肯接受,不敢接受,也是有道理的。他回答鲁君派来的人所说的一段话,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却是反映了出于寻常的馈赠,正直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负疚的心理状态和思虑。亲友间的相互赠送,系于情谊,不必过于拒让,因为彼此没有什么报答不报答。但是,如鲁君以采邑相赠,非同小可,有必要拿曾子的话来考虑考虑,是否应该接受。
文言知识
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在古汉语中这是常见现象。如本文中“不我骄”就是一例。按照一般顺序应为“不骄我”即不骄横地对待我。在古汉语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如: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如:子何恃而往?(《为学》)
3、叙述句中,一般用“之”、“是”等助动词作标记,如: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8 23:44
目录
概述
原文
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