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是2009年由
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萧一山。
内容简介
《曾国藩传》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大人物之一。肯定之言,誉其为完人,谓其“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谓其成就”震古铄今”,成孔子没后二千年来《春秋》经世之义之惟一“解人”。否定之言,则谓其为“吾祖民贼”,“民族罪人”,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大义”。呜呼,如此大誉大毁之人,求之中国历史,能有几人乎?求之世界历史,又能有几人乎? 观点鲜明精当,见解深刻独到,资料丰赡翔实,分析雄辩有力,观念新颖,视野开阔,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和历史人物传记创作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曾国藩无疑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毛泽东青年时期说过“吾于近人,独服
曾文正”,
蒋介石则更是终生奉之为楷模。然而,是什么缘故使得人们对曾国藩毁誉参半?又为什么曾国藩的家书、日记如今如此广泛地得以出版,成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的案头常备书?这本《曾国藩传》或许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萧一山是中国最具影响的清史专家之一。《曾国藩传》是第一部全面评述曾国藩的著作。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捻军起义的过程。全文观点鲜明精当,见解深刻独到,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和历史人物传记创作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序言
一、《民国学术经典》丛书旨在网罗民国时期的学术精品,为读者了解和研究民国时期的文化学术成果提供经过校勘整理的读本。
二、丛书编选范围原则上起自1911年民国建立,迄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选诸书均为大师名家之作,亦择其
精善之版本。丛书下又分若干系列,如
西洋史系列、中国史系列、名人名传系列、
断代史系列、名人回忆录系列、名人文集系列等,以期对民国时期的文化学术作一全景式呈现。是编为名人名传系列。
三、本系列为“名人名传系列”,
披沙拣金,精中选精,凡十人十二种。 吾国传记文学源远流长,文史并重。
司马迁之《史记》即代表传记文学古典的黄金时代。民国时期,经
梁启超与
胡适的极力提倡与努力实践,传记文学名家辈出,佳作纷呈。 本系列所收诸书原版均为繁体文本,在其流布过程中,难免出现版本差异、文字错讹等现象,为方便读者,故做如下整理工作:
(一)整理者对著者爵里、版本流布、各界评论均有说明,以期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南。
(二)所选著作,以其原始版本为底本,尽量搜求不同版本,分别校勘,择善而从。
(三)校勘中,只
校是非,不
校异同。凡底本脱衍讹倒而他本不误者,据他本勘正,并出校记。
(四)凡笔画小讹,不见字书,显系误刻者,一律径改,不出校记;凡日日淆乱,己已巳混同,戊戌戍不分之类,一律径改,不出校记。
(五)一般不用理校方法径改原文。确有把握且非改不可者,改后出校记说明。
(六)繁体字改为通行的简体字,但容易引起误解的人名、地名用字,仍保持原貌;习见的异体字、
通假字,原则上保持原貌。
(七)标点符号的用法,多从作者习惯,除个别明显排印有误之外,均未予改动。
(八)本系列所收
梁启超之《
王安石传》、《
李鸿章传》两书,虽出版于1911年之前,但其为“现代传记文学”之源始,地位特殊,故亦酌情收入。
著作既著录生平事迹,亦有褒贬评议。因时过境迁,有些观点囿于历史局限,望读者甄别。文中插图,其意有三:或与文互补,或交代背景,或补充延伸,旨在辅助读者之深层阅读。
古人云:“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我们虽勉力为之,而乖漏难免,祈方家教正。
作品目录
第一章 家庭环境
第二章 经世之礼学
第三章 学术背景
第五章 天才与志气
第六章 京官时代的政治
第七章 编练湘军及其特点
第八章 太平天国的平定
第九章 改造旧社会与建设新事业
第十章 湘淮军代兴的关系
附录一 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
引论
第一章 曾国藩之造就人材
第二章 幕府人物总表
第三章 入幕前之活动
第四章 入幕经过及在幕府之活动
第五章 曾国藩之影响
第六章 曾国藩受幕宾之影响
参考书目
后记
后记
《曾国藩传》全文观点鲜明精当,见解深刻独到,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和历史人物传记创作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为方便读者对全书有更全面的了解,书中另附由李鼎芳编的《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 鉴于水平有限,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出现的错讹还请广大读者予以斧正。
作者简介
萧一山(1902-1978),名桂森,字一山,号非字。江苏
铜山(今徐州市)人。19岁考入
国立北京大学政治系。22岁凭一己之力,撰成“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新式
清代通史”——《清代通史》,被
梁启超评为“技术罕见”。30岁获特款资助,往欧美各国考察。36岁撰成《
清史大纲》和《曾国藩传》于四川三台。其故友之子作文叹其晚年之蹉跎:“我觉得萧一山的大多数成果,基本完成在他40岁左右之前(按:约1945年),而后来基本就没有什么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