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区地处
江苏西北部,“C”型环绕
徐州主城区,古称大彭氏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彭城县,清雍正十一年,徐州升格为府,府治彭城县因境内有
铜山岛更名为铜山县,2010年撤县设区。
建制沿革
历史沿革
清乾隆《铜山县志》记载,“铜山古彭城地”,称“大彭氏国”。公元前约1185年为商所灭,改建崇国。西周为吕国。春秋时吕亡于宋,为宋彭城邑。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建彭城县,隶泗水郡。西汉时,仍称彭城县,属楚国(都下邳)。三国时,彭城县为彭城国六县之一。两晋迄宋金各代,均称彭城县。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彭城县并入徐州。元至正八年(1348)升徐州为路,复置彭城县,至正十三年废彭城县,入武安州。至正二十六年武安州复为徐州。明代至清初,仍为州境。清雍正十一年(1733)始置铜山县(因境内微山湖中的铜山岛而得名)
此后,分隶变化无常。民国元年(1912)县境光复,废徐州府,成立铜山县自治政府,直隶江苏省。民国3年,隶徐海道。民国17年徐海道废,又直隶江苏省。民国22年3月,江苏省划分13个行政督察区,铜山县属第十二区;同年12月,督察区调整为9个并以首县名称为区名,铜山县隶属铜山区。民国25年5月,行政区以序号称之,铜山为第九行政督察区辖县。
民国27年(1938)5月,县境沦陷。次年2月,伪铜山县公署成立,属徐州道治安维持会。民国29年4月,伪县公署改称县政府。民国31年1月,伪铜山县隶伪苏淮特别区。民国33年2月,汪伪铜山县直隶“淮海省”。民国34年9月,铜山县伪政权被国民政府接收。
这一时期(民国27年5月-34年9月),铜山县国民政府一直在境内活动。民国30年9月始,铜东、铜东北、铜南、铜西北四地区亦有多个中共建立的抗日民主政府并存,且不断随着形势发展撤并分合。民国35年6月,铜山县隶山东省鲁南专署第三行政公署。民国37年10月,隶山东省鲁中南第五专员公署。12月1日,全境解放,铜山县国民政府自行消失,境内涉及铜山、铜睢(民国38年1月撤销)、邳睢、萧宿铜(民国38年5月撤销)、铜北5个县和徐州市郊区所辖大部或部分区域。
民国38年4月,铜山县由隶鲁中南第五专员公署改为徐州市所辖。1952年5月撤铜山县;1953年4月,撤铜北、华山、郑睢县,以铜北县为基础恢复铜山县建置,隶江苏省徐州专区;1960年5月隶属徐州市;1962年6月25日,复归徐州专区。1983年3月,撤销徐州专区,铜山县为徐州市辖县之一,至2010年隶属未变。2010年9月,江苏省撤销铜山县,设立徐州市铜山区。
县志演变
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铜山县,县治在县署街(今徐州市
少华街)。民国元年(1912),废府留县,成立铜山县自治政府,县治在今徐州城内。民国15年,军阀混战,铜山县政府一度迁出。民国16年,徐州城复为县政府所在地。民国27年5月,徐州沦陷后,铜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治所不定。国民党铜山县政府流亡乡下,汪伪铜山县政府驻徐州公安街(今
徐州市公园巷小学)。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当年10月,划出原铜山县第一区(城区),设立徐州市。次年国民党县政府迁驻今徐州市青年路。
民国37年12月,全境解放,境内有铜山、铜睢、邳睢、铜北、萧宿铜5个县的建置。
1953年4月,恢复铜山县建置,由原铜北县、邳睢县、徐州市郊区办事处所辖24个区组成,县政府驻
奎山。隶属江苏省。是时,县委、县政府机关办公大院占地2.16万平方米,部分机关分散在徐州市区。
1958年,为摆脱铜山有县无城的困境,拟在大庙公社建立县城,经报江苏省人委、国务院批准后,陆续建有医院、学校等。后因三年经济困难等历史原因,建设被迫中断,从而留下地图上的县城。此后的20多年间,县委、县政府屡议建城之事。
1969年,县革委会与设在大庙公社孤山大队的徐州矿务局协商对换办公地址,准备以此为基础兴建铜山县城,但未能成功。
1988年,徐州市政府徐政复〔1988〕40号文件,同意铜山县建设经济开发区(铜山新区),兼成县城,重新选址三堡镇文沃、二堡村一带。
1991年12月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铜山经济开发区(铜山新区)”。
1992年6月28日破土动工,时称“铜山新区”。至此,铜山结束了有县无城的历史。
1993年秋开始至今,县党、政机关及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陆续迁入铜山新区办公。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78年,全县共有36个人民公社、654个生产大队、4709个生产队,16个农林场圃。1983年5月,撤销人民公社体制,恢复乡镇建制,全县建立36个乡政府、698个村民委员会、5290个村民小组、14个农林场圃。同年6月,大庙乡改为大庙镇。
1985年5月,鹿庄农场改为鹿庄乡,种羊场改为吕梁乡,沿湖农场与种牛场联合成立沿湖乡。至此,全县下辖38个乡、1个镇,722个村民委员会、5241个村民小组。
1986年12月,棠张乡撤乡为县属镇。
1987年1月,三堡、房村、郑集3个乡定为县属镇。
1993年12月26日,铜山县辖34个乡、5个镇、1个国营农场,729个村委会、5241个村民小组。12月27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县行政区划进行局部调整,青山泉、大泉、大吴、江庄、紫庄、塔山、耿集、汴塘、鹿庄9个乡划入徐州市贾汪区,拾屯乡和夹河乡火花、群英两个村,划入徐州市矿区(后更名九里区)。
1996年12月28日,铜山县始建铜山镇。同年,大许撤乡设镇。
1999年,刘集、茅村、大黄山、利国撤乡设镇。是年底,全县辖18个乡、12个镇,1个国营农场。
2000年1月,进行乡镇合并,全县30个乡镇合并为23个乡镇(同年4月全部改为镇)。同年4月,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0〕77号《关于同意调整铜山县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和徐州市人民政府徐政发〔2000〕68号《关于调整铜山县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县行政区划再次进行调整,撤销铜山县潘塘镇,整建制设立潘塘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由泉山区管辖(后又划归云龙区)。
200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铜山县大黄山镇、大庙镇划归鼓楼区行政管辖。至此,全县辖20个镇、1个国营农场。
2010年9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徐州市九里区,将原九里区的义安、利国、张集、垞城、电厂、张双楼、三河尖、拾屯8个街道以及庞庄街道的拾西村和昕昕居委会划归铜山县管辖。并撤销铜山县,设立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区人民政府驻铜山镇。至2010年底,全县辖20个镇,1个国营农场,8个街道办事处。
2014年3月17日,为加快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铜山区徐庄镇的人、财、物整建制交由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
2018年4月,铜山区成立沿湖街道办事处。
2021年3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同意将铜山区拾屯街道划归鼓楼区管辖。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铜山区下辖10个街道、18个镇:
铜山街道、
新区街道、
三堡街道、
利国街道、
张集街道、
垞城街道、
电厂街道、
张双楼街道、
三河尖街道、
沿湖街道、
张集镇、
棠张镇、
房村镇、
伊庄镇、
大许镇、
单集镇、
汉王镇、
大彭镇、
刘集镇、
郑集镇、
黄集镇、
何桥镇、
茅村镇、
柳泉镇、
马坡镇、
利国镇、
柳新镇、
徐庄镇(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1个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徐州高新区。有321个村(居)委会,其中村委会293个,居民委员会28个。政府位于徐州市铜山区府前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铜山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
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地处东经116°43′—117°42′、北纬34°01′—34°35′之间。北部与山东省
微山县、
枣庄市为邻,南部与西南部接安徽省
宿州市、
灵璧县、
萧县,东部与
邳州市、睢宁县交界,西北部与
丰县、沛县毗邻。总面积1911.7平方千米。
地貌
铜山区西北、东南系黄泛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河道纵横,田园平整。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分地区为丘陵地区,是沂蒙山区南缘的剥蚀残丘。京杭大运河横贯北部,废黄河自西北而东南穿越区境,构成“三片平原三片山、黄河故道一高滩”的地貌特征。
铜山区内西北片、东片以及东南片为平原,东南片废黄河堤下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向东缓倾,地面高程(以废黄河基面为水准零点)30~28左右,地面坡降万分之一。西北和东片平原地面高程39~27左右,地面坡降自西向东八千分之一左右。
废黄河高滩是历史上黄河泛滥而成。地势高而平坦,高出两岸地面5~7米,自西北向东南,地面高程45~35米,地降七千分之一。滩面4~10公里。
铜山区境内有700余座山头,分布于东北、西南和东南三片。山丘海拔高程在50~200米之间,平均坡度小于9度,属鲁中南剥蚀山丘的南缘。其特点是:山头孤立成片,山体矮小,低山缓丘,高低不平,不成山脉,山基线高程一般为50米。
气候
铜山区地处黄泛冲积平原与低丘陵相间地带,属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的季风气候。铜山区年
太阳辐射总量119.4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日照时数2283小时,平均降水量868.6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10天。
在中国气候图集上,属南温带的鲁淮区,具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过渡性质。其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量较为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3.9℃,1月最冷,月均气温-0.4℃;7月最热,月均气温26.8℃。
春季(3~5月)以冷、干、多风天气为主,后春回暖快。
夏季(6~8月)天气炎热多雨。
秋季(9~11月)凉爽,光照多。
冬季(12月~次年2月)受冷空气影响,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
水文
铜山区境内主要河流有
京杭大运河、
废黄河、
郑集河等。地下水主要分为松散岩类
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分布面积大。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2015年,铜山区有野生动物300余种,珍贵动物资源有水貂、黄鼠狼、野鸭、狗獾、土鳖、铜山蝎、水蛭等。
植物资源
2015年,铜山区境内植物有130余科、320余属,计600余种。珍贵植物资源有软籽石榴、玫瑰花、山楂、韭黄等。
矿藏资源
铜山区自古“地产坚金”,2015年,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煤、铁、铜、石灰石、白云岩、石英砂岩、大理石、粘土等21种,其中,煤炭储量18亿吨;铁矿石储量1亿吨;石灰岩储量25亿吨;白云岩储量5亿吨;耐火粘土储量12亿吨。
人口
2022年末,铜山区户籍人口1221000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639024人,乡村户籍人口581976人。常住人口112.0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71%。
经济
综述
2022年,铜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07.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9.6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656.99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540.74亿元,增长3.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4%。
2022年,铜山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9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3.8%。
2022年,铜山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28元,增长5.2%,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443元,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35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066元,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981元,增长4.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475元,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65:1缩小为1.62:1。
第一产业
2022年,铜山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115.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0%;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5.7亿元,增长25.2%。
2022年,铜山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9.2万亩,粮食总产达84.26万吨。其中夏粮生产面积为90.62万亩,单产411.9公斤,总产37.3万吨;秋粮播种面积98.6万亩,单产476.2公斤,总产46.9万吨。
2022年,铜山区蔬菜播种面积达73.5万亩,同比增长4.4%。总产量218.2万吨,同比增长3.1%;单产与上年基本持平。从品种上看,叶菜类和瓜菜类种植面积最广,分别达26.1万亩和9.3万亩,占全部面积的35.5%和12.7%。
2022年,铜山区肥猪出栏79.3万头,同比增长5.8%,存栏52.63万头。牛出栏1.18万头,同比增长34.1%;羊出栏11.9万只,同比下降1.4%;家禽出栏2505万只,同比增长13.7%。禽蛋产量4.5万吨,同比下降17.8%。水产品总产量达3.43万吨,同比增长21.6%。
第二产业
2022年,铜山区规上工业总产值851.9亿元、同比增长5.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从行业看,全区30个大类行业中21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0%。
2022年资质以上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3.2亿元,与上年持平,占GDP比重6.36%。
第三产业
2018年,铜山区第三产业增加值482.2亿元,增长7.8%,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
国内贸易
2022年,铜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93.7亿元,增长6.1%。限额以上单位按行业划分来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433亿元,同比增长38.2%;零售业实现销售额72.1亿元,同比增长17.4%;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86亿元,同比增长2.3%;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5亿元,同比增长31.2%。
对外贸易
2022年,铜山区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52.06亿元,其中出口总额完成145.54亿元。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92亿美元,下降39.2%。
金融
2022年末,铜山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44.1亿元和1092.8亿元,分别增长9.6%和25.7%,持续保持稳定。
交通
公路
铜山区境内高速公路和国道网络密度较高,四条高速公路霍连(霍尔果斯—连云港)、京福(北京—福州)、京沪(北京—上海)、徐宿宁(
徐州—宿迁—南京)和四条国道:104(北京—福州)、206(烟台—汕头)、310(连云港—天水)、311(徐州—西峡)纵横交织,七条市县一级公路和镇村公路网畅通无阻。
2021年末,铜山区公路总里程2000.816公里(不含高速),其中:一级公路223.313公里,二级公路227.849公里、三级公路163.767公里,四级公路1385.887公里。
铁路
徐州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
徐州火车站是全国第二大铁路列车编组站,
京沪铁路、
陇海铁路两大铁路干线在境内交汇,26条铁路专用线纵横交织。
水运
黄金水道
京杭大运河斜贯铜山区东西,有货运码头55个,15条航线最大通航能力达1000吨级。
航空
铜山区距
徐州观音国际机场40公里,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等20余条航线。
政治
社会
文化事业
2022年,铜山区拥有文化馆(站)21个,公共图书馆(室)藏书33.25万册。拥有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广播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蓬勃发展,有线电视台节目频道达219套,高清76套,标清143套;联网入户终端总数8.66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25.1% ;架设光缆总长度达5837.68公里。
体育事业
2022年,铜山区有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5509人,其中国家级社会指导员30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7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95名;晨(晚)练点1800多个。
教育事业
2022年末,铜山区拥有普通中学41所,其中:初级中学34所,高级中学7所;本年招生29047人,其中初中招生20117人,高中招生8930人;在校学生84423人,其中初中61506人,高中22917人。职业中学2所,本年招生职业高中4421人,在校学生11990人。小学123所,本年招收学生12798人,在校学生105721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98.6%,在园幼儿数38829人。
科技事业
2022年,铜山区专利授权数4676.5件,有效发明5109件。
铜山区内有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
医疗卫生
2022年末,铜山区卫生系统卫生机构528个,拥有病床5811张,卫生人员952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030人。
旅游
铜山,古称“
大彭氏国”,迄今已有5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境内有“
汉代三绝”之称的汉墓、
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彰显两汉文化的精髓,特别是汉画像石堪称古代艺术瑰宝,与南京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齐名,并称“江苏三宝”。
2018年,铜山区共接待游客433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9%。
截至2015年末,铜山区有名胜古迹8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茅村镇的
北洞山汉墓凿山而筑地下宫殿500余平方米,其气势之宏大,结构之精巧,布局之奇特为全国罕见。
茅村汉画像石墓等出土的汉画像石与南京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被列为“江苏文物三宝”。山水风景优美,有吕梁生态旅游风景区、微山湖自然山水生态旅游区、伊庄天凤湖风景区和圣人窝自然保护区;生动有趣的生态农业观光,有张集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区、台上草莓旅游观光生态园;还有汉王北望红色旅游区,维维集团工业观光旅游景区等众多旅游资源。
截至2014年,铜山区共有10个景区(点)获批省级以上旅游品牌,已拥有
张伯英艺术馆、
无名山公园、悬水湖景区等国家3A级旅游景区6家,月亮湾农业观光园、郡岭庄园、刘集农业生态园等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8家,楚河景区、城市规划展示馆、
张竹坡故里等国家2A级旅游景区5家,汉王峰景生态园、台上草莓园、铜山托龙山庄等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8家,维维集团2014年成功创建江苏省工业旅游示范点。
特产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