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守锤,男 ,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出版著作有《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
教授课程
本科: 《普通心理学》、《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社区心理学》等
研究生:《社会统计学》
发表论文
1. 论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的心理和社会价值(第一作者).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12:1-2
2. 美国对学习障碍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研究综述(第一作者). 中国特殊教育,2001,4:26-30
3. 强化和惩罚在课堂行为管理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基础教育研究,2001,5:19-20
4. 初中主体教学模式的实验设计(第二作者). 教育探索,2001,4:42-43
5. 教育平等与英国教育发展(第二作者).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1:89-93
6. 多重残疾听力损失儿童干预的个案研究(第一作者). 中国特殊教育, 2003,6:47-50
7. 国内学业不良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第一作者).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3, 6:14-16
8. 对学习障碍个体内差异鉴别和诊断方法的几点批评.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3,10:29-33
9. 儿童同伴关系不良的原因及对策(第一作者). 幼儿教育, 2004, 2:13
10. 模糊痕迹理论:对经典认知发展理论的挑战(第一作者). 心理科学,2004,2:489-492
11. 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研究综述(第一作者). 心理科学,2003,26(6):1091-1094(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4,2:28-31);
12. 学习不良儿童的工作记忆(第一作者). 心理科学进展, 2004, 3:355-362
13. 学习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第一作者). 中国特殊教育, 2004, 5:85-90
14. 探讨阅读障碍性质的四条技术路线(第一作者). 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版), 2004, 4:8-12
15. 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的发展:工作记忆的解释(第二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2:51-56
16. 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述评(第一作者). 心理科学,2005,5:1256-1258;
17. 亟需加强流动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以浦东为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 2:20-23(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06,11:);
18. 流动青少年的社会工作,见胡军主编:青少年社会工作——浦东的经验. 百家出版社,2006年;
19. 学前儿童的现实性监测:即时和延时
测验(第一作者). 心理科学,2006,3:601-604;
20. 《学习障碍评价量表》修订报告. 中国特殊教育, 2006,6:92-96;
21. 儿童现实性监测的发展及其理论解释(第一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3:57-61;
22. 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的发展变化(第一作者). 心理科学,2007,3:543-546
23. 服务对象眼中的社区矫正社工及其服务.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1:25-30
24. 儿童的心理弹性研究:进展与应用(第一作者). 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版),2007,3:26-29
25. 审视流动儿童学校的合理性和合法化——基于社会公平的视角.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6:10-14
26.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第一作者). 心理科学,2007,6:1426-1428
27. 城市家长对流动儿童入读公办学校的态度研究——基于
上海市的调查. 教育学术月刊,2008,3:27-29(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8,8:15-18
28. 上海教师对流动儿童入读公办学校的态度调查. 教育导刊,2008,7(上):24-26
29.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教育安置方式的比较及其政策含义.
辽宁教育研究,2008,9:46-49
30. 流动儿童的幸福感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2008,9:37-41
31.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若干特点及其对
社会工作的启示意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4:31-35
32. 学前儿童的现实性监测对易受暗示性的预测(第一作者). 心理科学,2008,6:1313-1316
33. 流动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干预的启示意义.教育导刊.2009,5(上):25-28
34.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追踪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6
35. 流动儿童的自尊及其稳定性和保护作用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64-69
36. 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 当代青年研究,2009,8:75-78
37.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风险因素的研究(第一作者). 心理科学,2010,2:456-458
38. 开启残疾人社工实务的智慧之匙——简评《残疾人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上半月),2010,1:28-29
39. 城乡迁移与精神健康: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第三作者). 社会学研究. 2010,1:111-129
40. 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困境、问题、优势及建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3-18
41. 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干预与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29 (1): 62-67
42. 流动儿童的压力和社会支持状况及社会支持保护作用的研究. 心理科学,2011 Vol. 34 (3): 631-635
出版著作
《
创造能力教与学》(第二译者),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第一译者),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
控制你的愤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残疾人社会工作》(第一译者),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4
《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见林崇德,李其维,董奇主译. 《
儿童心理学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研究与实务》,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2
出版图书
主要课题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研究,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6CSH013);
流动儿童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其心理弹性的研究,2006年度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B0628);
流动儿童的心理压力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2007年度);
流动人口家庭社会服务的需求与对策——以
上海市流动人口聚居区为例,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11BSH069);
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2011年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B11017)
获奖成果
博士学位论文《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发展的研究》2006年12月被评为
上海市研究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证书编号:6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