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大宗祠
深圳曾氏大宗祠
曾氏大宗祠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曾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是深圳建筑规模最大的广府祠堂。坐落于宝安区新桥街道新桥社区深巷路北,与观音天后庙、古乔曾公祠和武术馆形成大片建筑群体。始建年代有待考证,现建筑是清嘉庆三年戊午(1798)大规模扩建而成的,代表着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1984年9月6日公布为深圳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作过修葺,2002年7月17日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天下斯文宗一贯
古今乔木第三家
宝安区新桥街道新桥社区曾氏大宗祠看到这副对联,其创作上的大气以及表达之意境有着超凡脱俗之妙,撰联者之意写的是曾氏先祖是孔子的72弟子曾参,他是孔子儒学的正宗传人,继“至圣”(孔子)、“复圣”(颜回)之后的“宗圣”称之为曾子也,他以“事亲至孝,悟圣道一贯之旨”,故有“天下斯文宗一贯,古今乔木第三家”之妙联。
布局
大宗祠坐西北朝东南,为五开间三进深布局,由前堂、牌楼、中堂、后堂和前中后庭院天井、左右重檐歇山亭、花厅等组成,面宽21米、进深50米,占地面积1050多平方米。
前堂为五间,前后檐廊,四塾台式样,大门口顶部镶有镌刻“曾氏大宗祠”字样的红石大匾额,进祠门两侧有一米高雕花镌刻饰纹图案坚硬红砂岩石门枕石一对,造型别致。打开宗祠大门抬头向上观看,前堂后叶悬挂着一个牌匾,写着“保障一方”。是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时任两广总督莫荣新为新桥子弟“保卫桑梓,捕贼有功,嘉谕表彰”题赠的。“保障一方”,这牌匾还有些来由,(原牌匾在上世纪文革时遭毁,现牌匾是在1983年重修时补上的),相传民国五年冬,本县公明金竹园村,有数位华侨荣归故里省亲过年,并带有不少银两及贵重物品,回乡准备购买田地及置理房产。此信息被其村内歹徒获悉,迅速串联其黑道贼邦,集结数十余众择日行动,力图洗劫金竹园村。怎知,金竹园村也获得此情报,立即组织人员全力保卫,劫贼打了整整一个晚上都无法攻入村中。天亮了,贼人无功而返。撤退路经新桥三坊的土糖寮时,强行夺食该寮的甘蔗和砂糖,村民见他们如此霸道,随即组织乡勇群起将贼人擒获,共捉拿到36人逮押上云霖区府收监。次年经区府批示,就地在云霖后山就地处决,这就是轰动一时“打三十六友”的故事,莫荣新特送来此匾以示表彰。
再回眸上望,大门内上方也写着“诗礼传家”的牌匾,以示曾氏历代后人对文学的卓 越追求。
走进宗祠,前堂两侧为厢房各一间。进入前庭院天井,一座四柱三间仿木结构式的高大石作牌坊映入眼帘,牌楼材料由雕琢细腻的花岗岩砌筑而成,四柱三间三楼仿木结构,每楼有三层花拱一层托斗,庑殿顶牌正脊中央有石刻寿桃云,两侧各饰鸱吻,垂正脊各雕饰一条龙图案。石仿木结构七踩如意斗拱,每柱前后有抱鼓石相护,抱鼓石是用一块完整青石雕琢而成。牌楼正匾横额上书写着“大学家风”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既纪念始祖曾子,又勉励本族后人,以先祖为典范,要“行于孝,勤于学,施于礼,修于德”。右侧署“大清嘉庆三年戊午冬初冬之吉立”,左侧署“堂下孙腾光拜题,应中敬书”等小楷。横匾两头有一手托鼎、一手抱芴的文臣浮雕像,横匾上还有一石刻“贻典”两个篆字,左、右两间门额各书“体忠”,“行恕”。
牌楼背面正中匾横额也书写着“片石留辉”四个大字,右侧署“堂下孙煜拜题”,左侧署“堂下孙王雩敬书”。横匾两头各有云鹤展翅的浮雕,横额上一样石刻“止肃”两字,左、右两方门额各书“仁型”、“讲让”。牌楼总横跨度宽为10米,深进为3米,主高为7米左右。
整个石牌楼,设计独特,造型高雅庄重,浮雕上的文臣像和云鹤展翅图——鹤鸣九皋腾达之寓意也,用料讲究,做工精巧,栩栩如生,历经两百多年,依然丝毫无损,坚固如初。在阳光照射下,熠熠放射光芒,是深圳地区难得的花岗岩石建筑艺术的精品。跨过三级石阶梯石牌楼,走到中庭院,硕大的庭院两侧有重檐八柱歇山亭各一个,其中进南侧的那一个,有一扇门通过隔壁古井以作取井水之用。来到中堂,中间是四级花岗岩石阶梯,两侧为对称塾台,正中央上方悬挂着“大学堂”三个醒目楷书的金字牌匾,两侧有番禺小龙村赠送的楹联一副,上联“千古华夏历数百秋惟巫公始定曾姓”,下联“万世师表学儒虽众独子与得领其宗”
所说的大学堂,也可谓名正言顺。该祠在民国初期改办学校至改革后建了新学校止。近百年来,此地学堂、学校,都是新桥曾氏子孙读书学习的地方,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可同时容纳在校就读学生500多人,一直被新桥人(包括今新二、上星、上寮等)都称为大学堂。中堂(也称大堂),有石柱、木柱多根,柱础造型美观;中央部分的高达六、七米,柱直径为约40厘米,石柱、木柱、梁架、斗拱还有驼峰、花角等木雕刻,造工细腻。大致算来,整个大宗祠有圆木柱12根、圆石柱10根、方石柱4根,红砂岩石圆方柱14根,共40根。正堂后屏风上有新造的雍正皇帝钦赐的双龙图章牌匾一个。整个中堂结构严实,规模宏伟,气势壮观,从石牌楼三级、中堂四级再到后堂五级的阶梯布局来看其层次之鲜明,修砌之讲究,古色古香,精美绝伦。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 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走过小天井,往里面看,后堂同为五开间,正中供奉着曾氏历代先祖的神位,当年仕行、仕贵兄弟分手时砸开的那块猪腰石,原来是供放在这里的,据见过此石的人讲述,该石闪烁有光泽和五羊石相似。左右两侧为间墙小房,庭园天井两侧有南北花厅。整个祠堂内,有各色各样的彩色壁画和灰塑,以山水人物和动植物为题材,活灵活现、造工精美。它是深圳市惟一一座五开间带牌楼的宗祠建筑,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宗祠之一。
武将人才辈出
成为望族之乡
据说,原宗祠前有旗墩十多对,古时,凡族中弟子中举或进爵,均在宗祠前立杆竖旗,以示荣耀。据清嘉庆《新安县志》卷之十五·选举表记载,从康熙二年(1663)癸卯太元取得恩科副榜,到嘉庆二十四年(1819)曾省取得己卯恩贡,新桥曾氏子弟共有34人取得了功名。其中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科的曾文韬,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科的曾文光和乾隆三十年(1765)乙酉科的曾鹏量还是武举人。新桥曾氏弟子在有史籍记载的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的四个年代中可谓四乡人才辈出,八里耀武扬威,特别是武官。这样一村一姓一个宗系中出现这么多人才,在广东、甚至全国也是少见的。当年,新桥曾氏弟子在新安县的地位可想而知,难怪清代新安县武科、武职大都出自新桥曾氏,其中曾国泰担任虎门中营把总,曾光耀担任江南南汇营把总,曾天保担任挪湖营千总,曾天禄担任宫江南川沙营参将等武职。
新桥曾氏的势力就是凭借这些武科武职的弟子,在新桥乃至新安县名声显赫。所以,建造这样一座规模庞大的宗祠光宗耀族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200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宝安之最.宝安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1 16:24
目录
概述
简介
布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