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读音:guǐ mǎo)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0个。前一位是
壬寅,后一位是甲辰。论
阴阳五行,天干之癸属阴之水,地支之卯属阴之木,是
水生木相生。
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0年称“癸卯年”。以下各个公历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43,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
余数是0,除以12的余数是4,自当年正月初一起至次年除夕止的岁次内均为“癸卯年”。计算可得癸卯肯定是兔年。像1963年就是癸卯年。
干支纪月多用于
命理学,历法不常用。故其以节气月为基础,没有以
朔望月为依据,这不同于历法常用的干支纪年以农历年为基础。事实上,近年来流传甚广的干支年起于当年立春,是命理学的观点,不是民间普遍的做法。
我国近代
教育史上第一个法定的学校系统,实始于1902年,即
管学大臣张百熙所拟的《钦定学堂章程》,公布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年),所以称“
壬寅学制”。正式颁布后未及施行,次年(1903年)又由张百熙、
张之洞、
荣庆重新拟订一个《奏定学堂章 程》,公布于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年),称“
癸卯学制”,是第一个法定的并在全国施行的学制。
这个学制包含着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从纵的方面看,整个学制分三段六级:第一阶段为
初等教育,设
初等小学堂5年,
高等小学堂4年,另设
蒙养院,不在正式学制之内;第二阶段为
中等教育,设中学堂5年;第三阶段为
高等教育,设
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
分科大学3年或4年,通儒院5年。从横的方面看,与高等小学平行的,有实业普通补习学堂,初等
农工商实业学堂和
艺徒学堂;与中学堂平行的,有
初级师范学堂,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与高等学堂平行的,有
优级师范学堂,实业教员讲习所,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
除上述各级学校外,在京有译学馆,外省有
方言学堂,属高等教育阶段,约计学习5年。另外,为新进士学习新知识而设有
进士馆,为已仕官员学习新知识而设有仕学院,
修业年限均为3年,也属于高等教育性质。由于这类学校不是由小学、中学递升而入高等学堂的,所以没有列入学制体系之内。
这个学制是仿效日本和
西方国家拟定的,它从1903年公布起,一直延用到1911年清朝覆灭为止。对旧中国的
学校制度影响很大,以后学校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是这个学制演变而来的。
这个学制的
教育宗旨,在1903年11月张之洞等人所拟的《癸卯学制》中写的是:“各学堂章程以忠孝为敷教之本,以礼法为训
俗之方,以练习
艺能为致用治生之具。”到1906年学部把它定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所以它与中国
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所订之教育宗旨是一脉相承的,即是以忠孝尊儒为其根本。所不同的只是在培养一副顽固不化的封建头脑的同时,再加上一些力声电光化之类的东西而已。由此可见,确定这个教育宗旨的目的,在于维护“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清朝统治与封建社会制度。后来这个宗旨虽随着清王朝被推翻而废止,然而从后面
国民政府的教育宗旨中可以看出,它对其有着十分明显的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