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质本,宗圣
曾参五十九派孙,曾述兆之子,曾端胄之孙,曾辅志之曾孙(由
江西永丰回
山东嘉祥衣巾奉祀
曾子庙墓的东宗
曾质粹也是曾辅志之曾孙),原籍
江西省
永丰木塘村,先祖源流为
山东南武城,
西汉末年,曾参15派孙
曾据耻事新莽,挈族2000人渡江南下,隐于
豫章之
庐陵郡(
江西省
吉安)之吉阳乡。
曾据后代、
曾参38派孙曾骈迁居
永丰木塘。明
嘉靖年间,家居
永丰木塘曾骈后代,
曾参59派孙
曾质粹奉朝廷诏命迁来山东
嘉祥奉祀宗圣庙墓,曾质本亦随之迁居嘉祥,越历年所,后复迁于
滕县大崇村(今山东省邹城市
城前镇大崇村),起家立业,耕读相传,为武城滕房崇村曾氏之祖。曾质本谨尊宗圣遗训,恪守宗圣遗风,力行孝道,忠厚传家,尊老爱幼,敦宗睦族,扶贫济困,和睦邻里,辛勤劳作,艰苦创业,坚毅顽强,奋力拼搏,其优良品德世代相传。迄今已历四百四十余年,人传二十余世,后裔繁衍,瓜瓞绵绵,其后代分布在
济宁、
临沂和
枣庄三市八个县市区,现已拥有人口一万七千余众,支派迁徙,贤才辈出,成
鲁南一望族大姓。
历史资料
据《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曾子志》介绍,《滕房曾氏续修族谱》称,曾质本首由
江西永丰迁
嘉祥,又迁滕县崇村(今
邹城市
城前镇大崇村),后裔繁衍,散居
鲁南各地。今平邑县南部黄坡乡北径、朱家庄,
临涧镇艾曲、分水岭、黄天,
白彦镇官庄,山阴乡王家沟,
铜石镇小官路等地均有曾姓分布。
注:1935年,
鲁南滕、峄、费等地曾质本后裔协定修谱,
滕县崇村曾姓发起,组织编修《滕房曾氏续修族谱》,参加编修者共十八人,设主修、编修、校阅、监修等职。主修为曾昭海,编修为曾纪文、曾纪斌。1936年夏续修族谱完成。该谱按《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例,除曾纪文为之序外,还收有不同时期修谱序文七篇,另收纶音、奏牍、案牍、族源、宗子世系等共四册,详细介绍了当地曾氏后裔衍徙情况。2006年,由平邑曾宪福、曾广华发起,根据1936年族谱线索重修了《曾氏族谱》,历时一年告成,前两册保留了1936年谱内容,新谱共计7册,重达5公斤。并在崇村重修了曾质本墓。
武城滕房崇村曾氏族谱
武城曾氏续修族谱序(民国谱)
民国25年,即1936年重修滕房崇村族谱序:
人之有祖,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不可忘也。世人不察,往往有问其高、曾(祖),而茫然莫识者。无他,由于家之无谱,故如是耳。谱之所系大矣哉!粤稽我五十九代祖质本公,于明嘉靖年间,由江西归嘉祥,既而复自嘉祥转徙滕之艮七崇村,耕读相传,迄今三百余年矣,人传十有七世。虽前代之谱载在宗府,昭然可考,而此地之播迁四方者,不下数百户使不接前谱,而续修之族人也,鲜不途人矣。兹有七十三代孙昭海等,恐代远年湮昭穆失序,遂邀族众议修族谱,族众咸赞。成之,岁在乙亥、序属仲冬,率族人捧谱之嘉祥。不惮寒,不畏劳,悉心编修,遗者补之,散者聚之。越明年,孟夏而告厥成功。展谱一观,昭穆朗然,足见敬宗收族之雅。意为复世,云仍览斯谱者其亦有所观感,勿忘木本水源之义也夫!是为序。时在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孟夏之吉
宗圣七十一代孙 纪文沐手敬撰
修谱说明
1935年,鲁南滕、峄、费等地曾质本后裔协定修谱,滕县崇村曾姓发起,组织编修《滕房曾氏续修族谱》,参加编修者共十八人,设主修、编修、校阅、监修等职。主修为曾昭海,编修为曾纪文、曾纪斌。1936年夏续修族谱完成。该谱按《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例,除曾纪文为之序外,还收有不同时期修谱序文七篇,另收纶音、奏牍、案牍、族源、宗子世系等共四册,详细介绍了当地曾氏后裔衍徙情况。2006年,由平邑曾宪福、曾广华发起,根据1936年族谱线索重修了《曾氏族谱》,历时一年告成,前两册保留了1936年谱内容,新谱共计7册5公斤。在崇村重修了曾质本墓。
祭质本祖
曾广华宗亲在滕房崇村曾氏请谱暨先祖墓碑落成仪式上的讲话
惟公元二○○七年岁次丁亥,阳春三月,鸟语花香,太平盛世,民富国强,社会和谐,人心舒畅。今天我们临沂、枣庄、济宁三市八县区的滕房曾氏300余人恭奉香帛醴馐,诣集于我们自己的老家大崇村,来到质本老祖墓前,举行请谱与祖碑揭碑仪式。盛世续谱,为祖宗树碑立传,这是光宗耀祖之壮举。现在诸事既成,让我们共同表示热烈祝贺!
大崇村质本祖茔旧址坐落于老林北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南临戈河,北靠石马,长三百三十米,占地百余亩,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被夷为平地,仅留历尽数百年风霜的黄连古树矗立高端。此前林中立有碑碣数百座,古老松柏苍劲挺拔,高大阔杨威武毅立,檀木溢香,栎柞壮色,整个林区数目茂密,气势肃穆,景色壮观。现在新逢盛世,各辈孙众追念先祖心切,纷纷倡议重修祖宗林墓。基于族众心愿,有纪友、广华、宪福、宪敏、宪阁、兆柱、庆学、庆营、繁海等诸位宗亲发起组织,有众多宗亲奉献孝心,踊跃捐资,于二○○七年初春之吉,祖茔重聚,墓碑重立。
今天,在这万分激动的时刻,让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致祭于先祖质本公,曰:
祖讳质本,宗圣五十九代孙也,述兆祖之子,端胄祖之孙,辅志祖之曾孙,原籍江西永丰木塘村,其先祖源流出自现今平邑县(一说是嘉祥,凡雨注)南武城曾氏一脉。明嘉靖年间,永丰质粹公奉朝廷诏命迁来山东嘉祥奉祀宗圣庙墓,质本祖亦随之迁居嘉祥,越历年所,后复迁于此地大崇村,起家立业,耕读相传,为我滕房之祖。祖谨尊宗圣遗训,恪守宗圣遗风,力行孝道,忠厚传家,尊老爱幼,敦宗睦族,扶贫济困,和睦邻里,辛勤劳作,艰苦创业,坚毅顽强,奋力拼搏,其优良品德世代相传。迄今已历四百四十余年,人传二十余世,后裔繁衍,瓜瓞(die,小瓜)绵绵,现已拥有人口一万七千余众,支派迁徙,贤才辈出,成鲁南一望族大姓,实为我祖大功大德矣!
夫木之繁茂者原其本固也,水之流长者因其源远也。我滕房曾氏崛起兴业,人丁兴旺,固源宗圣懿德之渊远,亦由祖之美德之流长。慎微省身绍先祖,忠孝诚厚昭后昆,在当今新的世代,新的社会,我们曾氏家族必将更加兴旺,更加发达,定能涌现出更多优秀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建设我们的伟大祖国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重修族谱序(2000年,繁雨)
林木繁茂不做离本之态,江海淼淼不失屑小之流,宗也、源也,宗源失而林木绝、江海枯也。正如国不可无史,家也不可无谱,正本清源,利国利民。“ 30 年一小修, 60 年一大修,盛世修谱”是不成文的规矩。而我武城滕房崇村曾氏距上次修谱(公元 1936 年,即民国 25 年)已愈 70 年,如今正值和平盛世,国泰民安,百姓富足,恰是重修家谱的良好时机。鉴如此,宪福、广华和纪友宗亲提出重修我武城滕房崇村曾氏家谱,提议一出,立即得到了广大宗亲的一致赞同。为重修族谱,他们多次商议,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力量,以上次修族谱时留有的联络信息为基础,争取做到把分散到各地的在谱宗亲都通知到。宪福等宗亲为重修族谱做了大量的工作,实为我滕房崇村曾氏做了一件好事,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曾氏乃轩辕黄帝之英裔,黄帝二十五子昌意的八世孙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于鄫国,后鄫国被邾人和莒人所灭,曲烈的 54 代孙,世子巫为避乱而奔鲁,去鄫字之邑为曾,巫公为我曾氏第一世祖。
宗圣公参是我们武城曾氏的开派祖先。参公字子舆,巫公的五世孙,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参公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营养。参公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子思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西汉末年,为避王莽之乱,十五派关内侯据公于新莽始建国二年 ( 公元 10 年 ) 举族千余人由山东武城南迁,定居在江西豫章庐陵吉阳乡(今江西永丰) , 为吉阳房祖,后代在江南各地繁衍,江西吉阳为我曾氏的第二发脉地。
明嘉靖年间( 1535 年),诏布衣质粹公奉嘉祥曾庙时,五十九派质本公亦由江西永丰随迁嘉祥,又迁至滕县崇村 ( 今邹城市城前镇大崇村 ) 立业,后代繁衍并散居到鲁南各地,主要分布在济宁市(邹城、泗水)、临沂市(平邑、苍山、郯城)和枣庄市(滕县、薛城),质本公为我滕房崇村曾氏之祖。
今年各地曾氏宗亲 500 余人参加了在曾庙举办的宗圣公诞辰 2511 周年祭祀活动和在济宁市举办的孔孟颜曾圣人后裔联谊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认识了许多外地宗亲,笔者也为自己是圣人后代感到自豪。我们曾氏宗亲应一如既往,团结奋进,在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的伟业中,把祖宗留给我们的思想财富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并以此告慰先祖并启迪来者。将来再续写的族谱将会证明:今天的曾姓子孙是不会有愧于曾氏后裔这一显姓的。
是为序。
公元贰零零陆年拾贰月于济宁
宗圣公七十六派裔孙,崇村 繁雨 谨撰
世系简介
宗圣公曾参,生于东鲁,移居武城。乃轩辕黄帝之英裔,夏禹王(禹姓姒氏)的六十三世孙。黄帝二十五子昌意为其祖,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
尧命禹父亲鲧治理水患,而鲧治水九年无效。舜继承尧位后仍命鲧治水,结果劳民伤财而没有消除水患,于是便杀鲧于羽山,舜并命鲧子禹继续治水。
禹受命后,为了治理水患从二十岁开始,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消除了水患。因获得重大的历史功绩,舜让禹继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世尊称为大禹。 禹继承舜位后制定了刑法严格惩罚违令者,因而势力日益强大。时过多年后他因年老力衰,按当时禅让制应让东夷部落联盟首领皋陶的儿子伯益做继位人,因皋陶父子都帮助禹治水。但禹死后众多部落联盟的首领却反对伯益而归顺禹的儿子——启。
启联合各部落首领的势力,杀掉伯益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
启生仲康,康生帝相,相生少康,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鄫子爵,在鄫(今山东临沂地区的郯城县和苍山县一带) 建立鄫国,为鄫国之始。
曲烈五十三传,至鄫君时泰,也就是鲁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时泰继任鄫子爵,鄫国被邾人和莒人所灭,其世子巫为避乱而奔鲁,座宁阳叹曰:国亡己邑而除之,遂去鄫字之邑为曾。此为曾氏得姓之始。后人尊曾巫为曾氏第一世祖。
从曲烈至巫改为曾姓,经历54传至巫,58传至参。这58传是: 曲烈——炫忠——坤仁——录——源——富材——昆——伯基(相继为王283年,至此夏亡归商,仍继承爵位)——锐——汪——志梁——煌——相奎——世鉴——政治——模——焕——垠——锦容——洪——桂茂——照——培元——銈——允潦——杞——焳熹(翟嘉)——损和——成锐——倩——椿——烱——垣——销——福波——时荣——炳——均柞——铃——浤仁——松-——炲——墅——镇玉——邑——祥樽——炷——方埕(方星)——宇銮——沛恩——朴——世美——时泰——巫(按:曾姓从此代开始,此前渊源属于传说期的传说,有多个不同版本的传说,此因旧谱有载,故引用仅供参考,是否属实无从查考)——夭——阜——蒧(点)——参。
自曲烈至巫相传54世,共1577年,至参又经九十二年,参公三十岁移居武城(又称南武城,在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满峒乡南武山村。一说费县,即今平邑魏庄乡)。点参父子游学圣门,同是孔子学生(点小孔子六岁,参小孔子四十六岁)。
王莽篡汉时,山东武城曾氏南迁江南庐陵,曾琰(官汉提举副使)长子曾据,为曾氏“南迁鼻祖”。 曾据,字恒仁,为曾氏第十五派。生于汉元帝元年戊寅(公元前43年)正月初七日。官至都乡侯,因治朝有功,西汉永光年间加封关内侯。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毒死平帝,自称假皇帝,第二年确立年仅2岁的刘婴为太子,号“孺子”。初始元年(公元8年)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造成社会、经济及为混乱。曾据遵循宗圣“爱忠中君,驱邪匡正”之训,对王莽的举动认为是大逆不孝,不事其官职而得罪于当朝,于始建国庚午年(公元10年)十一月十一日引家挈族二千余人,尽徙江南,居江西庐陵吉阳乡。至此山东武城曾氏几乎无人再居此地。
简谱
一派:宗圣
曾参,字
子舆。生于周敬王十五年丙申年、鲁定公五年(公元前五零五年)十月十二日。卒于周考王六年丙午年(公元前四三五年),享年七十一岁,葬于
济宁州嘉祥县南四十里,武山西南玄寨山之麓。妣
公羊氏,敕封
一品夫人。生子三,元、申、华。
二派:元,字子元,仕于鲁国。配高阳氏,生子西,二人同葬
嘉祥县南武山,副室侯氏,生子中。
三派:西,字子照,生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丁酉年(公元前四四四年),从曾申学《诗经》,仕于鲁国,周威烈王元年(前四二五年),见任
魏文侯教席之
卜商(
子夏)于魏国
西河,魏文侯欲官之,不受而去。配左氏,生长子钦,副室诸葛氏,生子铎、锡。
周烈王七年壬子年(公元前三六九年)殁。后世追封镇江侯。
四派:钦,字子敬,官都检大夫(都检吏),配谷梁氏,生长子得(原字没双人傍),继室周氏,生子庄筐。钦与二室同葬
嘉祥县富春坪。
五派:得(原字没双人傍),字若得,配卜氏,生长子羡,继室欧阳氏,生子美。任徐州刺史,封平海侯。葬富山。
六派:羡,字学余,娶缪氏,任抚州都提点、平阳徐州刺史,葬
嘉祥县武山。
七派:遐,字子盛,娶言氏,生二子炜、盈。官陜邑太守、扬州刺史。葬
嘉祥县武山西向。
八派:炜,字子美,生于周赧王四十一年丁亥年(公元前二七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卒于
西汉惠帝六年壬子年(公元前一八九年)。娶郯氏,生子乐。官至汉朝
工部尚书、
尚书令。葬
嘉祥县南武城祖山。
九派:乐,字训韶,娶周氏,生子浼,继娶洪氏,生子况。官山阴县令有功,汉封都乡侯。葬东山麓。欧阳修〈与
曾巩论氏族书〉质曾乐名不见于史书年表。
十派:浼,官东阳太守、上谷太尉,娶伏氏。合葬东山麓。子旃、光。光裔子枋家长沙。
十一派:旃,字伸勤(仲功),官中垒校尉、冀州太守,太子东宫使,娶鄢氏。葬武山西。子嘉。
十二派:嘉,娶郑氏,继娶欧阳氏。官安县主簿。葬伴父。子宝、顷。
十三派:宝,字惟善,配欧阳氏,生长子琰,继娶王氏,子璜、璟。官汉武威太守、车骑侍郎,葬武山西向。
十四派:琰,娶邬氏,官提举副使,冀州御史、武城太守、车骑侍郎,
西汉封都乡亭侯。夫妇合葬武山西向。子据、援。
十五派:据,生于
西汉元帝
永光元年(公元前四二年)正月初七日,娶陈、刘二氏。刘氏为汉宗室。官
冀州御史,平帝封都乡侯,有功加
关内侯。因耻事
王莽,于新始建国二年(公元十年)十一月十一日,集合全族二千人自
山东南下渡长江,避于
豫章郡,家
江西庐陵县(今
吉安市
永丰县)吉阳乡,复迁至莺迁乡,卒葬于吉水仁寿乡。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元六十三年)三月十五日,追封
吉阳郡公,二室均受封吉阳郡主,刘氏封吉阳郡一品夫人。公为江右吉阳房祖,为蕉岭曾氏第一迁。欧阳修〈与
曾巩论氏族书〉质
曾据名不见于史书年表。子阐、瑒。
十六派:阐,娶文氏,生长子植,副室王氏,子懋、楫、横。夫妇合葬
庐陵县吉阳乡。
十七派:植,娶李氏,生长子耀,官谏议大夫。继娶萧氏,子炯、炳。葬仁寿乡南向。
十八派:耀,一名耀、曜、万,娶胡氏,生长子培,继娶文氏,子城。东汉光武帝时任谏议大夫、福州刺史、御史。葬吉阳乡祖山趾南。
十九派:培,字本固,娶陈氏,同葬
庐陵南籔坪,生长子德,副室张氏,葬鱼山,子行、征。
二十派:德,葬仁寿乡南向。配董氏,葬夫所趾南。子珣、珍
二十一派:珣,字贵纹,娶朱氏。三国魏时官中郎将官,葬仁寿乡。子涣、震、忽。
二十二派:涣,一名焕,娶刘氏。西晋封景阳侯。夫妇合葬仁寿乡上查。弟震、忽
立韶州房。子梓、曜。
二十三派:梓,字伯埼,娶丁氏,葬仁寿乡南向。子勰。
二十四派:勰,字思协,生于西晋武帝太康八年(二八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娶文氏,官镇南司马。东晋成帝
咸和三年(三二八年)九月,于广州击破前交州刺史
张琏叛军。卒于东晋哀帝兴宁二年(三六四年),夫妻合葬于荆田乡斧形山。子端。
二十五派:端,一名瑞仁,字正冀,娶胡氏。子铉、道始。
二十六派:铉,字道远,娶萧氏,官大司马。葬仁寿乡。子海。
二十七派:海,一名炅,字海道,娶杨氏,官
黄门侍郎、襄州
录事参军。夫妻合葬
上查。子堭、琦。
二十八派:堭,娶谢氏,合葬仁寿乡。子兴、田。
二十九派:兴,字兆发,娶张氏,生长子隆,继娶罗氏(熊氏),生子陈、陂。夫妻合葬于荆田乡斧形山。
唐太宗贞观六年(六三三年)闰八月十八日,中书令
温彦博、
太子舍人高士廉奏请命曾氏定谱,曾氏唐谱自兴始。
三十派:隆,字迪惠,娶宋氏,合葬上罗浣。子钧。
三十一派:钧,字洪举,生于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五九七年),娶王氏,官至唐给事中。卒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六五零年),夫妻合葬于荆田乡斧形山。子谋。
三十二派:谋,字以忠,娶高氏,合葬仁寿乡趾南。子丕、卺。
三十三派:丞,一名卺,娶何氏,自
庐陵吉阳乡上黎堡徙螺丝岭凹宅后里小崤凹大中坑,再迁
永丰,为永丰房祖,官至唐司徒、司空兼尚书令。与何氏合葬石狮岭上窑岰蜘蛛形,继娶罗氏,葬庐州吉荻搪寅向。子珪、旧、略。
三十四派:珪,子五名:宽、绰、丰、晖、隐
三十五派:珪长子宽公,仍居
吉阳上黎堡,没,葬二十都鸡公山母右。配何氏。生子一名:荘;
三十六派:宽子荘公,字子莅,官吉州都押衙。葬仁寿乡上查南枧
资福院背。配萧氏,葬合冢。继娶张氏,葬山湾高坑艮向。生子一名:庆;
三十七派:荘子庆公,仕唐为御史大夫,立朝鲛直,远近惮之。卒葬荆田乡斧形山。配邹氏,葬合冢。生子二 名:伟、骈;
三十八派:庆次子骈公,官御史大夫。配王氏,合葬荆田乡斧形山生子一名:耀;
三十九派:骈子耀公,官南唐宫检司旋为
真州刺史。配刘氏,合葬上查。生子一名:崇 范;
四十 派:耀子崇范公,字则模。官南唐
太子洗马。家富与籍有名一时。配刘氏,合葬仁寿乡 向。生子二名:延膺、
延茂;
四十一派:范长子延膺公,字膺修,行廿一郎。官廕授御使兼资库使陛左班殿,直果州兵马督监。生于同光癸未年四月十一日,于端拱戊子年卒于京,归葬
永丰县南源添井湖寅向。配魏氏,葬
永丰藏陂蛇呼向。生子五名:频、顼、页、颜、硕。
四十二派:膺五子硕公,字子沅,号伟夫。淳化壬辰进士,官黄州从事、南雄州军事判官、
荣州观察判官,旋任大埋寺丞知、永寿导江县事,累阶朝奉郎。生于显德丁巳年,于
明道壬申年卒,葬吉水仁寿乡原
栗山院背,后迁厝
永丰县泷云乡六都墈下阙家屋背后。配江氏,葬青赛郭家庄 向继娶省氏,葬伴前江氏则。生子六名:淐、翰、晁、顺、资、淑。
四十三派:硕子承淐公,讳雍,行一。生于雍熙乙酉年,于嘉佑丁酉年没,葬六都马蹄州高丘墈下雄鹅挽水形辛向。配张氏,葬同夫山。生子一名:敌。
四十四派:淐子万敌公,字惟仁,行念七郎,生于祥符己酉年,于熙宁乙卯年,葬坳上。 配徐氏,葬同夫山。生子一名:整。
四十五派:敌子公整公,字容庄,生于景佑甲戌年,于元符己卯年没,葬伴父左。配罗氏。生子一名: 九思。
四十六派:整子九思公,字成义,行念一郎。生于嘉佑癸卯年,于绍兴壬子年没,葬西源。 配罗氏。生子一名:纹杰。
四十七派:思子纹杰公,字卓庵,行十九郎。生于元佑丙寅年,于绍兴乙亥年没,葬西坑。 配季氏,葬同夫山。生子一名:浩古。
四十八派:杰子浩古公,字徽柔,号信前,行七郎。生于大观己丑年,于淳熙乙未年没,葬下边屋后。配刘氏,葬同夫山。生子一名:尚忠。
四十九派:古公子尚忠公,字省己,行念二郎。好学力行,孝友著于郡邑。生于绍兴甲子年四月十三日,于嘉定壬申年十月十七日没,葬西坑仓库垥。配张氏,葬同夫山。生子二名:敬父、教父。
五十 派:忠长子敬父公,字存诚,号恪恭,行一。邑庠生。最孝,竭力事亲,野鸟来巢。生于淳熙丙申年十月初三日,于淳佑戊申年十一月初七日没,葬山坑飞凤形。配江氏,葬同夫山。生子三:名:德、益、美。
五十一派:敬长子
元德公,讳旋吉。郡庠生。生于嘉定辛未年六月十九日,于景炎丁丑年三 月觔一日没,葬屋后。配黄氏,葬渚原飞凤形。生子二名:价翁、福翁。 八世孙质粹明
嘉靖年间复归
山东承袭世爵,始为大宗房中兴祖。
五十二派:德长子价翁公,讳琢,行二郎,邑庠生。生于淳佑己酉四月十五,葬本里庵前象形。配姚氏,葬晒网形。生子一名:霖。
五十三派:价长子汝霖公,字雨苍,行一。生于
至元辛卯年二月初一日,于至正癸卯年七月十三日没,葬西源配宋氏,葬同夫山。生子二名:崇文、崇学。
五十四派:霖长子崇文公,字益雅。生于泰定甲子五月初四日,于洪武乙亥闰九月廿七日没,葬马源下店乌鸦抱田形。配罗氏,葬同夫山。生子一名:利宾。
五十五派:纹子利宾公,字翼辅,行二。邑庠生。孝有忠厚,旎与乡里。生于申酉年六月廿四,于
宣德己酉年十月廿四日没,葬杨叶信坑燕午抱梁形庚山甲向。配钟氏,葬同夫山。生子三名:志、世、佐。
五十六派:利长子辅志公,字思修,行三。邑庠生。生于永乐丁亥年五月初九日未时,于景泰乙亥年二月初十日午时没,葬本里小南蛇形。配张氏,生于永乐甲午年四月十八日,于成化丁酉年闰二月初四日没,葬同夫山。生子四名:德、琠、端、庄。
五十七派:志三子端胄,子五名:叁、习、兆、彦、事。
五十八派:端三子述兆,子一名:本。
五十九派:述兆子质本,明
嘉靖年间复归
山东嘉祥,转徙滕县大崇村,为滕房崇村曾氏之祖。
后代居住村庄
(滕房崇村曾氏村庄通讯录)
济宁市邹城市城前镇大崇村
济宁市邹城市城前镇小崇村
济宁市邹城市城前镇西南窝村
济宁市邹城市城前镇玉皇庙
济宁市微山县夏镇文昌村
济宁市微山县夏镇盐当村
济宁市微山县夏镇青年村
济宁市微山县夏镇傅楼村
济宁市微山县傅村镇前傅村
济宁市泗水县泗张乡小仲家村
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驸马井村
临沂市郯城县红花乡前壮口村
临沂市苍山县贾庄乡桥头村
临沂市苍山县兴明乡李家黄路村
临沂市苍山县卞庄镇北芙蓉山东头村
临沂市平邑县平邑镇孙家村
临沂市平邑县铜石镇官路村
临沂市平邑县临涧镇黄天村
临沂市平邑县临涧镇分水岭
临沂市平邑县临涧镇艾曲村
临沂市平邑县临涧镇瓦子埠
临沂市平邑县临涧镇曹庄村
临沂市平邑县白彦镇黑石湾
临沂市平邑县白彦镇大北径
临沂市平邑县白彦镇王家沟
临沂市平邑县白彦镇王家沟
临沂市平邑县白彦镇羊角湖
临沂市平邑县白彦镇官庄村
临沂市平邑县白彦镇小朱家庄
临沂市平邑县白彦镇白彦村
枣庄市薛城区张苑乡南于村
枣庄市滕州市东郭镇邵疃村
枣庄市滕州市十里堡黄沟村
烟台市莱州市沙河镇墩坊韩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