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张俭传》)
张俭是东汉山阳高平人,出身名门望族,祖上是楚汉时代曾和刘邦并列诸侯的赵王张耳,他以操行高洁闻名当世。张俭曾做过山阳东部督邮,深受
汉桓帝宠信的中常侍侯览,家乡就在山阳郡。
侯览是当时权势很大的宦官,他不但横行朝廷,而且称霸乡里。侯览先后夺占民宅三百余所,良田一百多顷。他自己建造住宅十几所,和宫廷的规模一样,他还给自己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墓地。
侯览如此残害百姓,作恶多端,张俭非常愤慨。于是,他上书汉桓帝,告发侯览的罪行,要求从严惩办侯览。因为侯览是皇帝身边的人,张俭的奏章还没到皇帝手里,就被侯览扣下了。从此,侯览对张俭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张俭有个同乡,名叫
朱并,是个恶棍。张俭曾经严厉地惩处过他,因此他对张俭怀恨在心。后来,朱并投靠侯览,在侯览的指使下,朱并给朝廷上书,诬告张俭勾结同郡二十四人,结成党羽,图谋不轨。宦官曹节抓住这个机会,吩咐他的心腹上奏章,要求汉灵帝下令逮捕党人。汉灵帝才十四岁,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党人。他问曹节:“为什么要杀他们, 他们有什么罪?”
曹节指手画脚把党人怎样可怕、怎样图谋造反等所谓的罪行乱编了一通。汉灵帝当然相信了他们,连忙下令逮捕党人。
张俭得知消息后,只得连夜逃走。侯览假借皇帝命令,向各郡县发出搜捕张俭的通令,凡敢收藏张俭者,格杀勿论。张俭见官府人马来势汹汹,只好匆匆逃跑,看到谁家可以避难,就投在谁家门下,暂时安身。当时,人们恨透了宦官,都知道张俭历来正直,名声很好,所以人们都甘冒风险收留他。一天,张俭逃到鲁郡,投奔好友孔褒。孔褒不在,孔褒的小兄弟
孔融当时只有十六岁,他热情地接待了张俭。张俭走后,官府闻讯赶来,逮捕了
孔褒、孔融及他们的老母亲加以审问,孔融说:“是我招待了张俭,要治罪就治我吧。”孔褒说:“张俭是来投奔我的,要办就办我的罪,与我弟弟无关。”孔母说:“我是一 家之主, 要办就办我的罪。”他们一家争着承担责任,闹得官府不知如何处置。
当张俭被奸人所害,受到追捕的时候,有那么多人敢于铤而走险,站出来保护他,这都是因为他平时行事正直,为民请命。一个人只要做事为人无愧于心,即使是一时落难,也会得到许多人暗中的支持与帮助,永远不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一·尸变》:“有车夫数人,往来负贩,辄寓其家。一日昏暮,四人偕来,望门投止,则翁家客宿邸满。”
清·
谭嗣同《狱中赠大刀王五》:“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现代作家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你兄弟在外,隐姓埋名,或是找一个地方藏身,或是到处漂泊,望门投止。”
“求亲靠友”的意思是向亲友乞求帮助。“望门投止”与“求亲靠友”尽管都有遇到困难时投靠他人的意思,但是有所不同:“求亲靠友”是事先有对象可投,“望门投止”是事先没有对象可投;“望门投止”强调急迫的意味,“求亲靠友”一般是在自家的生活遭遇重大困难无以为继的情况下投靠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