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围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田街道明珠社区下辖村
朝阳围是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田街道明珠社区下辖村,位于盐田街道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0.3千米。坐落于滨海低山丘陵地带。相邻自然村有江屋村、西禾树村、石头围。始建于明末。清初“迁界禁海”后,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复置新安县,鼓励原住民返乡耕种,发展生产,此时,许多客家人迁入林子(荔枝林)建围。据《万氏族谱》记载,万姓先祖于清末民初携族人从今五华水寨镇迁至骆马岭山脚下开垦荒地,以种荔枝为主,兼作其他,渐成自公果园。曾姓、黎姓、李姓、周姓、陈姓、叶姓先祖先后迁至此地。现村于20世纪80年代在原地重建。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东和乡;1958年,属南天门公社盐田大队;1979年,属深圳市罗湖区盐田公社;1983年,属沙头角管理区盐田街道;1990年,属罗湖区盐田街道;1998年,属盐田区盐田街道明珠社区。
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主要有何姓、万姓、曾姓、李姓、周姓、陈姓、叶姓等何姓,清末民初从中原迁此曾姓,从今五华、兴宁迁移至此,迁移时间不详。
2015年末,户籍人口123人,其中男性60人,女性63人;80岁以上4人,最年长者89岁(女);实际在村人口53人。非户籍外来人口200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33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30人,主要分布在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荷兰等国。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经济社会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柿子、桔子、龙眼、荔枝,有村民编织箩筐、鱼篓和簸箕等手工艺品拿到市场上售卖。1993年1月,村民集资成立深圳市裕宏股份有限公司,出租物业面积3万多平方米,2015年经营收入1636万元,人均分红6800元。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工资性收入等。村中有一棵树龄125年的樟树,为国家三级古树。
东海道、北山道、永安路经过该村。1967年通电,1976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1978年通自来水,1983年通电话,20世纪90年代末通互联网。有乐群小学,2015年在校学生1531人,教职工63人。有篮球场、明珠公园、社区活动中心和社区图书室。
历史文化
村中存有《万氏族谱》,由广东省五华县万氏宗亲理事会于2006年编印。从万姓源流、世系、辈序、族规、文献、祖墓碑志、万姓历代人物及民间传说等方面,记载了包括该村万姓在内的宗族繁衍变迁。
现存2座老瓦房,位于村落东北面,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约380平方米。现已破败,无人居住。瓦房周边原有水塘、树林,村落改造后,周边新建楼房。1986-1990年,深圳特区处于建设高潮时期,国家规划土地,给该村居民每家每户划分150平方米宅基地,居民每家每户可以建两层半房屋。1990-1998年,居民将老屋推倒重建,楼房建至三到四层。
现存万氏宗祠,位于村落东南面,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砖木结构瓦房,现保存基本完好。每逢清明节或重阳节,村民要到山上扫墓,祭拜祖宗。
朝阳围私塾旧址位于村落中心位置,始建于民国时期,重修于1987年,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现对外出租。
传统客家婚俗,形成于民国时期。新婚当天新娘着一袭红衣,红一袜子、红一头绳,坐花轿(有钱人家还坐八抬大轿)。婚礼后有三朝回门,即在新婚的第二天要去拜谢新娘的父母,中午在岳家用餐完毕后回到新房,不可以在新娘父母家留宿;九天回九,新人在新婚的第九天看望新娘父母,晚上可留宿;二十天妈见妈、两头发,即在新人新婚的第二十天后亲家见面。
舞麒麟是该村重要民俗活动,每逢重要节庆日都要举行。麒麟一般长5-6米,头部用竹片和纸糊成,口可以翁合,眼睛可转动,其身裹绸布,并镶有闪闪发光的鳞片,形象生动。舞动时,一人舞头,一人舞尾,两人配合默契,把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表演得淋漓尽致。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和乡民主政府设在盐田乐群小学。1935年9月,中共地下党员刘德谦被组织派回盐田、沙头角地区,成立宝安青年会。刘德谦、何昌国、李灵秀先后到盐田乐群小学、沙头角东和义学教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组织活动。乐群小学是文化教育的中心,也是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阵地。
主要人物
该村主要人物:彭长娇(1901-1994),据村民口述,抗战时期以医务所作掩护,冒着生命危险,经常收治盐田一带的抗日游击队伤病员,被东江纵队授予“游击队母亲”称号曾娇(1910-1944),别名曾运才,1943年参加东江纵队,翌年在马屎凤坳牺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6 15:0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人口民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