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
斗拱、
廊檐、
栏杆、
隔扇、
落地罩、固定床榻和
家具等。近代建筑中有
门窗、
壁柜、
吊顶、
窗帘盒、
挂镜线、
墙裙(台度)、
筒子板、
暖气罩、
踢脚线、顶棚、
地板及固定家具等。高级建筑中的木装修常用现代木作技术表现各类艺术构思,是满足实用要求的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如变化多样的木顶棚、硬木拼花地板等。开榫、卯榫、
成型、
刨光是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装修的精华所在。
早期,在墙体上,以木条隔空满足通风采光要求,用木板分隔室内外,是
门窗木装修的雏型。之后发展为组合丰富的门和窗,并加以艺术处理作为装饰,美化建筑。古代雕刻精美、线脚丰富的木装修只限于
宫苑陵寝、楼台亭阁建筑,以后逐渐扩大用于民间的大中型住宅。公元1733年清朝的《工部工程作法则例》统一了官式木构件的模数、定型和装修处理,体现当时的标准。18世纪后,西方文化的输入改变了传统木装修的格局和形式。木装修式样在民用建筑中具有线脚简单、朴素大方的特点。高级建筑中的木装修常用现代木作技术表现各类艺术构思,是满足实用要求的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如变化多样的木顶棚、硬木
拼花地板等。
木装修有其独特的优点,可以就地取材,按需要形态进行加工或雕刻美化,人们生活在木装修建筑内感到舒适。但木材资源有限并且易受潮变形或虫蛀腐朽,防火性和
耐久性差,不能满足大规模建设的需要。
木装修的加工,过去多将木材自然风干或火烤烘干后,在作坊或现场手工制作。自从建立了大中型门窗、木制品厂后,逐步推行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形状复杂的木装修部件,也可按照图纸加工为成品或半成品,运到现场进行安装。其加工程序是,先根据要求选用树种,将原木开成板材,送入干燥室进行干燥处理。当木材含水率符合要求后进行
锯割、开榫、粘接、卯榫、
成型、
刨光等工序。加工板门、
壁柜、台板、制作木护墙、
筒子板等所需的薄板,用高效能防水化学粘结剂粘结的
三合板、
五合板、
多层板制作。低档木制品可使用
纤维板。近年来,对于美观要求高的木制品,用硬木如
水曲柳制成1~2毫米的旋片,或用塑料贴面板,粘贴在一般木材上做成仿木制品,可节约优质木材。木装修制品进入施工现场,先做局部防腐防潮处理,必要时还需要先刷底油,安装齐全后,再按照要求进行油漆。
木装修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木材的干燥。木材使用前,对其进行干燥处理,以使木材的含水率控制在与当地的湿度和温度相适应、相平衡的范围,这个含水率就是木材对当地的
平衡含水率。由于各地区的
温度和
湿度不同,木材的平衡含水率也不同,在北方约为12%,在南方约为 18%,在
淮河流域约为 15%。针对木材的树种、规格、用途和设备条件,木材的干燥可以选择
天然干燥和
人工干燥两种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确保木材的含水率已达到平衡含水率。
木材的
开裂与
变形主要是由于
干燥和湿胀变形后,没有自由变形的空间,才会被拉裂、挤歪、扭曲变形。因此在实际的生产制作中,要特别注意生产的工艺,在不影响结构牢固的前提下,在有可能变形开裂的部位留出缩胀的自由空间。
木装修,是指认同一种或几种天然原木锯材为原料,以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的装修项目。古往今来,木装修以其美观耐用、凝练厚重、细腻丰富、重工重料的风格,在我国古建筑装修中处于无可比拟的地位。例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修中,
门、
窗、
户、
栏杆、
楣子、
室内隔断、
板壁、
博古架、
书格等主体结构的装修都应用到木装修。
随着市场需求的加大,各种经验、方法的不断交流,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木装修这一传统工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现代高等级的装修项目,如
五星级宾馆、
寺院、宗教圣地以及
豪宅等,木装修是首选的方案。近年来,绿色家居、健康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更让纯天然的木装修焕发青春活力。但是,实木装修不菲的造价、繁重的手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这一传统工艺的普及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