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曾经住着4位老先生,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人称“未名四老”。4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
朗润园。所以卞毓方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又称这4位先生为“
朗润园四老”。那时候,他就很喜欢在未名湖畔散步,后来搬家就很少回燕园了。如今,四老已先后仙逝。
金克木
简介
金克木(1912~2000 )字止默,笔名辛竹,1912年8月14日生于江西,祖籍安徽寿县。中学一年级就失学,若论学历不过小学毕业。1935年到
北京大学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自学多国语言,开始翻译和写作。1938年任香港《立报》国际新闻编辑。1939年任湖南桃源女子中学英文教师,同时兼任
湖南大学法文讲师。 1941年先生经
缅甸到
印度,在加尔各答游学,兼任《印度日报》及一家中文报纸编辑,同时学习印度语和梵语。1943年到
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同时学习梵文和巴利文,走上梵学研究之路。1946年回国,应聘
武汉大学哲学系。1948年后任
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随后娶历史学家唐长孺之妹为妻。历任第三至七届全国
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五届至第七届常委,宣传部部长。2000年8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临终遗言:“我是哭着来,笑着走。”
作品
金克木先生一生笔耕不辍,30年代就开始发表作品,留下学术专著三十余种,主要有:《
梵语文学史》、《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化论集》等等。他的诗、文,文笔清秀,寓意深刻,有诗集《蝙蝠集》、《雨雪集》,小说《
旧巢痕》、《难忘的影子》,散文随笔集《天竺旧事》、《燕口拾泥》、《燕啄春泥》、《文化猎疑》、《书城独白》、《
无文探隐》、《文化的解说》、《艺术科学旧谈》、《旧学新知集》、《圭笔辑》、《长短集》等。翻译作品《伐致呵利三百咏》、《云使》、《通俗天文学》、《甘地论》、《我的童年》、《印度古诗选》、《莎维德丽》、《梵语文学史》等。
季羡林
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
临清人。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
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曾任中国科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
中科院院士。2009年07月11日八时五十分,季羡林在
北京301医院因突发心脏病逝世。
作品
几十年来,季羡林辛勤从事英文、德文、梵文等文学作品的研究与翻译,发表、出版的译作将近四百万字。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
印度简史》、《罗摩衍那初探》、《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
简明东方文学史》、《糖史》、《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等。主要译著:译自德文的有
马克思著《论印度》、《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译自梵文的有著名
印度古代大史诗《罗摩衍那》(七卷)、印度名剧《沙恭达罗》和《优哩婆湿》、印度古代民间故事集《五卷书》等;译自英文的如梅特丽耶·黛维的《家庭中的泰戈尔》。此外,季羡林还主编过《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
东方文化集成》等书。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邓广铭
简介
邓广铭(1907~1998)中国历史学家。字恭三。1907年3月16日生于山东临邑。1936年国立
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毕业论文《 陈龙川传 》,深受指导教授胡适的赞赏。留校任
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和史学系助教。先后发表《辛稼轩年谱》、《
稼轩词编年笺注》、《宋史职官志考正》、《宋史刑法志考正》等,陈寅恪为《宋史职官志考正》作序。1943~1946年,任复旦大学史地系教授,撰写了
《岳飞》一书,把岳飞传记的写作提高到学术研究的水平。1950年起任
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至今。在此期间,修订出版了《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先后两次重写了《
岳飞传》,并写成《辛弃疾(稼轩)传》、《
王安石》等书。同时还发表了《唐代租庸调法研究》、《唐宋庄园制度质疑》、《南宋对金斗争中的几个问题》等论文。60年代初,执笔撰写了《中国史纲要》中宋辽金史部分,成为高校文科的首选教材之一。从1954年起,先后担任北大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和
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1981年任博士生导师,曾任北大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以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全国
政协委员等职。1998年1月10日上午9时50分,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评价
邓广铭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唐宋辽金史的研究。他治学严谨,领域宽阔,勇于探索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学术文化史各方面的重大课题,精于历史人物传记之作,在古籍整理方面,亦有精深的研究。他提出的治史入门的四把钥匙:职官制度、历史地理、年代学、目录学,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他因其在宋史方面超越前人的成就,成为宋史学界的一代宗师。
张中行
简介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原名张璇, 出身农民家庭,1935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在中学和大学任教。1949年以后,他一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任职,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辑工作。张中行一生清贫,85岁的时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里摆设极为简陋,除了两书柜书几乎别无一物。可老人对此却从未有怨言,甚至还为自己的住所起了个雅号叫“都市柴门”,安于在柴门内做他的布衣学者。 2006-02-23 凌晨两点左右,国学大师张中行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安然辞世,享年98岁。
作品
他一生笔耕精勤,著述颇丰,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
古代散文选》等,著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月旦集》、《禅外说禅》、《
顺生论》、《流年碎影》等。张中行研究国学,逻辑学、哲学,不仅思索
老庄、孔孟、佛学,而且研究罗素、培根,这在当代文人中并不多见,其成就令众人仰视。与张老有半个多世纪交情的好友启功这样评价张中行:“说现象不拘于一点,谈学理不妄自尊大。”熟悉他的人评价他是性格耿直,心地善良,有长者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