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英文名称: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
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
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发展历史
奠基创业
1949年3月下旬,
中共中央进驻
北平,开始酝酿中国科学院,由
郭沫若负责。
1949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由
陆定一负责筹备建立科学院,
恽子强和
丁瓒协助,
钱三强和
黄宗甄参与。
1949年9月,
钱三强和丁瓒共同起草《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确定中国科学院基本框架。
1949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成立,为
政务院下设单位,行使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政府行政职能。
1949年10月19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
郭沫若为第一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陈伯达、
李四光、
陶孟和、
竺可桢为第一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开始办公,并将11月1日定为中国科学院成立日。
1949年11月5日,中国科学院接收
国立北平研究院总办事处及所属的原子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和史学6个研究,以及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北京的图书史料整理处所。
1949年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址迁入北京王府大街9号;1950年6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址迁至北京文津街3号静生生物调查所原址;1966年,中国科学院院址迁往北京西郊
友谊宾馆北馆;1970年7月,中国科学院院址迁往北京三里河路52号原国家科委旧址。
1949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接收
静生生物调查所,成立静生生物调查所整理委员会。
1949年12月21日,中国科学院接收
西北科学考察团。
1950年3月,经政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华东办事处在上海成立;1955年2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1958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1950年3月21日,中国科学院接收
中央研究院在
上海的化学、植物、动物和工学四个研究所,医学和药学两个研究所筹备处,接收北平研究院在上海的生理学、药物两个研究所和物理学研究所的结晶学研究室。
1950年4月6日,在中国科学院接收中央研究院办事处和社会、物理、气象、天文、地质5个研究所以及中国地理研究所。至此,中国科学院对原中研和北研的直属研究所接收完毕。
1950年5月,首批15个研究机构及3个研究机构筹备处成立。中国科学院接收
华北大学研究部历史研究室。
1950年11月,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被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接收;1955年1月,中国科学院将此两研究所收回。
1950年9月-1951年2月,中国科学院先后接收云南农林植物调查所、北研植物学所云南工作站、庐山森林植物园、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国民党政府
国史馆、
中国海洋研究所。与中央军委气象局共同接收
徐家汇观象台、佘山观象台。
1950年,研究机构改组,把原有研究机构,合并改组为17个研究所、台、馆,1个委员会,另设3个研究所筹备处。
1950年,中国科学院开始统一与审订自然科学名词;1955年11月15日,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划归中国科学院领导。
1951年6月,中国科学院与
教育部联合发布《1951年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成为新中国开始研究生培养的标志。
1952年8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现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成立。
1954年3月,中央确立建设以中国科学院为中心的国家科技体系。
1954年9月21日,
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不再把科学院列为政府部门。
1954年11月10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设立、调整中央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有关事项的通知》,宣布中国科学院不再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分,但工作仍受国务院指导。
1955年5月12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招生委员会成立。
1955年6月,
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首批选聘233位学部委员。
1955年8月,
周恩来签发颁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
1955年9月26日,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立,各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开始建立各自的学术委员会。
进军科学
1956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部机构调整:(1)原“办公厅学术行政工作”与原秘书处合并成学术秘书处,原办公厅撤销。(2)成立管理局。(3)成立联络局。(4)成立科学干部培养部。(5)原人事局改称干部局。(6)撤销原编译局,将其部分工作并入科学出版社。(7)成立综合考察委员会。(8)原四个学部名称及职责均不变。
1956年7月,成立计算技术所等三个研究所筹委会,并建立半导体物理研究小组。
1957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机关调整:(1)撤消学术秘书处。(2)恢复办公厅、计划局,设立宣传局和器材局。(3)干部培养部改为干部培养局。
1957年,中国科学院党组成立“哲学社会科学部分党组”。
1958年,中国科学院创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
长春理工大学),1971年该校划归
第五机械工业部领导。
1958年7月,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成立。
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所属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成立,中国科学院对中国科大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
1958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党组成立中国科学院党组新技术办公室。
1958年12月,成立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1961年广州分院与武汉分院合并成立中南分院;1969年中南分院撤销;1978年5月恢复广州分院 )。
1960年1月,中国科学院获准建设四个配备全套设备的工厂。
1960年7月2日,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成立。
1960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开办的甘肃科学技术大学正式开学,1961年8月合并到
兰州大学。
1961年6月至1962年底,进行大规模精简,撤销除新疆分院外的各省级分院和大批研究所,成立5个大区分院和华北办事处。
1961年7月,“
科学十四条”经中央批准正式以中央文件下发执行。
1964年9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中关村试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66年“文革”开始后,研究生院停办。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科学院为此做了大量关键性的工作。
1964年12月,
赵九章致函
周恩来。不久,人造卫星研制工作重新上马。
1965年9月,上海生物化学所、上海有机化学所与
北京大学化学系合作,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
牛胰岛素结晶。
文革浩劫
1967年6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
氢弹,中国科学院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
1967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地震办公室成立。
1968年至1972年,中国科学院大批院属机构被划归国防部门,或下放地方,或撤销。
1970年4月,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研制的中国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1970年7月1日,国家科委与中国科学院合并,成立新的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
1973年,国务院科教组的科技组并入中国科学院。
1975年6月20日,中国科学院将1968年交给国防部门三十个科研事业单位中的六个从国防部门划回。
1977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部改称
中国社会科学院。
1977年8月,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受
邓小平委托召开科教工作座谈会。
1977年9月18日起,中国科学院不再承担原国家科委的职能。
1978年3月,
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承担了大会筹备的大量工作。
1978年3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在北京成立;1982年5月,中国科学院党组批准同时使用校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2000年12月正式更名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6月27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1978年4月,开始大规模收回和新建研究所,重建分院。同年,中国科学院在原有1所中国科技大学基础上,接收黑龙江工学院(更名为
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
浙江大学、成都工学院(更名为
成都科学技术大学)3所大学。从1981年起,浙江大学、
成都科技大学、哈尔滨科技大学不再属科学院领导。
1979年1月,中国科学院学部恢复活动。次年10月,增补283位学部委员。
改革探索
1981年3月6日,中央首次明确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1981年5月11-20日,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召开,推选
卢嘉锡任院长。
1982年3月,设立面向全国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
1984年1月,中央宣布中国科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中国科学院试行博士后制度。8月8日,建立研究所开放日制度,每年在建院周年日(11月1日)前后开放一次,每次开放3天左右。
1985年4月1日,全面实行所长负责制。
1985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率先建立了
开放实验室,首批开放2个研究所和17个实验室。
1986年3月3日,
王大珩等4位学部委员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高技术的建议”。“863计划“随即启动。
1987年2月,
周光召院长提出新的办院方针,其后又提出实行“一院两种运行机制”。
1991年,中国科学院增选210名学部委员,确定了规范化的增选制度。
1993年10月,国务院批准“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1月22日,推出吸引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的“
百人计划”。
1995年8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定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在此前后,科学院在本年内还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浙江省、云南省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书。
1996年6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于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构建了高分辨率的水稻基因组物理图。8月,由近代物理所和高能所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并鉴别出新核素镅-235。
1998年2月4日,
江泽民总书记批示支持中国科学院先行进行国家创新体系试点。7月9日,
知识创新工程正式启动。
1999年,联合有关部门启动建设中国高速互联网络示范工程(CNCnet)骨干网。
1999年,中国科学院与甘肃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01年,自1992年起,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等35个单位参与了“神舟”飞船应用系统的研究工作。
2004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与黑龙江省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2004年4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与云南省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2005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成立。
2005年7月6日,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2007年3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与新疆签署科技合作协议书。
2000年7月,中国科学院与山西省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2008年9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订《进一步深化院市合作协议书》,中国科学院上海浦东科技园同时揭牌。
2009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网建成开通。
2009年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09年3月3日,中国科学院与青岛市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09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09年3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与甘肃省在京签署《全面战略科技合作协议》。
2009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浙江省在京分别签署《科技合作协议书》、《院市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2009年6月10日,《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研究报告发布。
2010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与贵州省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决定中国科学院实施“创新2020”,创新2020随即启动。
2011年3月,
白春礼院长提出“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
2011年3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与辽宁省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2011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与河北省签署全面战略科技合作协议。
2012年3月,中国科学院分别与江西省、甘肃省在北京签署《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建江西省科学院协议》、《共同支持甘肃省科学院发展协议》。
2012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和共同支持广西科学院建设和发展协议。
2013年1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3年7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学院,提出“四个率先”。
2013年9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共建的上海科技大学正式建立。
2015年7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
2016年8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在京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2016年9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与四川省签署第四轮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2016年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双方将依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建设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
2016年12月8日,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十三五”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1月,中国科学院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与
国家海洋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7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与吉林省签署科技创新合作协议。
2017年12月3日,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深圳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2017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与福建省政府、福州市政府在福州签署共建
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协议。
2018年2月6日,中国科学院与陕西省签署共建西安科学园协议。
2018年3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与
军事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8年4月4日,中国科学院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在重庆签署共建新型科教创产融合发展联合体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携手共建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
2018年11月4日,中国科学院倡议并联合40多个国家、地区的科教机构和相关国际组织发起成立了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
2018年11月8日,中国科学院与香港特区政府在港签署《关于中国科学院在香港设立院属机构的备忘录》,推动中国科学院在港的研发工作。
2018年11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书,合作共建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
2018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签署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
2018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中国铁路总公司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1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5月6日,中国科学院与广州市签署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市共建南沙科学城合作协议》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市共建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合作协议》,并公布了拟入驻明珠科学园15个建设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广州学院。
2020年5月13日,作为第一批倡议方,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起“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
2020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正式揭牌。
2020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在赣州市举行。
2021年11月12日,Intel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共同建立中国首个oneAPI卓越中心。
2022年6月6日,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作为合作共建单位参与建设。
2023年7月11日,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中国科学院简称的通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关于印发国务院机构简称的通知》(国办秘函〔2023〕18号),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对中国科学院简称作了修订,修订后简称为中国科学院。按照通知要求,中国科学院全称和简称均为“中国科学院”。
2024年1月25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合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在杭州举行揭牌活动。
2024年7月26日,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的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湿地生态研究站全面投入使用。
组织体系
机构概览
据2021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设有院机关13个,分院11个,研究单位115个,学校及公共支撑单位7个,其他单位4个,共建单位12个,院直接投资的全资及控股企业32个,四类机构34个,院非法人单元113个,相关组织6个。
学校及公共支撑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创新发展中心、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文献情报中心、*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研究单位:
学部院士
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负责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提出研究报告,对学科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目标提出建议,对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
据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全体院士大会是学部的最高组织形式,学部主席团是院士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由中国科学院院长担任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设有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和技术科学部6个学部。
学部成立初期,组织学部委员参与制定了《1956-1967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1986年,89位学部委员建议在中国科学院实行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中国基础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同年3月,王大珩、
王淦昌、
陈芳允、
杨嘉墀4位学部委员上书党中央,建议加强中国高科技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国家“863”计划,对促进中国高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93年,在
王大珩、
师昌绪、
张光斗、
张维、
罗沛霖、
侯祥麟等学部委员的倡议下,成立了
中国工程院,推动和提升了中国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199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
据2022年8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有院士849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56人,化学部136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54人,地学部140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06人,技术科学部157人;此外中国科学院还拥有外籍院士129人。
截至2020年5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地分布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418人,上海市103人,江苏省47人,湖北省25人,陕西省23人,广东省22人,安徽省21人,香港特别行政区20人,辽宁省19人,浙江省18人;以上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院士716人,占全体院士的87%;院士性别比例男性占94%,女性占6%;院士平均年龄为73岁。
2021年11月18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
2023年11月22日,202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备注:院士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截至2017年1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是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最高组织形式。自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暨第一次学部委员大会召开以来,1957年、1960年、1981年、1984年、1992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先后组织召开了第二次到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199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召开,此后院士大会形成了每两年召开一次、公历逢双年份举行的制度,已举办了十八次。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5年学部成立时选聘172名学部委员,1957年增聘18名学部委员,1980、1991年分别选举283、210名学部委员。1992年4月,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制定并通过《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章程(试行)》,经国务院同意后由中国科学院发布,明确学部委员和外籍学部委员的标准和选举程序,院士增选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每两年一次。至2019年12月底,共有1431名来自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含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学者、专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自1994年开始外籍院士选举以来,共选举外籍院士136名。
据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有300余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00余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0余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900余人在重要国际科技组织、学术期刊担任重要职务。
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日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交流
科学研究
创新单元
据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设施13个,在建设施9个,将建设施1个。按照主要用途,设施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于科学技术前沿领域或前沿研究方向的专用研究设施(8个);第二类是为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支撑的大型公共实验设施(5个);第三类是用于公益性科学研究的公益科技设施(7个)。
运行设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合肥同步辐射装置、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HT-7、EAST、遥感飞机、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长短波授时系统、神光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上海光源、“实验1”科学考察船、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子午工程)
在建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部分运行)、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全国接收站网、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武汉郑店实验室、航空遥感系统、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散裂中子源、EAST辅助加热系统
将建设施: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
据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有国家实验室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4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11个。截至2015年6月,中国科学院共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0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1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
国家实验室: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信息内容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真空技术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手性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并行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真空仪器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光栅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光电子晶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中心 、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半导体泵浦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据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10个,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网络10个,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网8个,日地空间环境观测台链7个,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4个。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FACE研究基地、CERN生物分中心、CERN水体分中心、CERN土壤分中心、CERN大气分中心、CERN水分分中心、CERN综合中心、北京城市生态站、神农架站、阿克苏站
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网络:塔中站、珠峰站、纳木错站、藏东南站、长春净月潭遥感试验站、北京遥感试验场、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平凉雷电和雹暴试验站、格尔木青藏高原综合站、天山冰川与观测试验站
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网:敦煌站、通榆站、铁塔、阜康站、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贡嘎山高山生态站、兴隆大气本底观测站、大气本底数据中心
日地空间环境观测台链:香河综合观测站、武汉电离层观测站、三亚地磁台、漠河地磁台、地磁台链网络数据中心、羊八井站、动力大地测量中心实验站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南沙站、西沙站、东海站、黄海站
科研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以及载人深潜关键核心科技问题的攻克,为国家安全和战略科技任务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成功研制第一台计算机、曙光超级计算机、龙芯系列通用芯片,到单精度千万亿次超级计算系统,在中国计算机技术自主创新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从发出中国第一个电子邮件,到建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网通与无线传感试验网,成为网络科技和网络产业的开拓者。
——从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到煤制乙二醇技术、甲醇制烯烃技术、煤合成油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不断开辟中国化学工业的新方向和生长点。
——从陆相成油理论,到海相成油的探索,为中国摘掉贫油帽子、大规模开发油气田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
——从自主研制的氯霉素、青霉素,到原创的青蒿素合成、丹参多酚酸盐、盐酸安妥沙星,在中国药物自主创新方面走在了前列。
——从开创中国海洋养殖业,到黄淮海中低产田改造,到生物育种,引领了中国高新农业科技的发展。
——从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首次证明诱导多能干细胞、人类基因测序,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重要原创成果。
——从开创数学机械化证明、有限元方法,到多元复变函数论、辛几何、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登上世界数学的高峰,奠定了数学研究国家科学中心的地位。
——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到建成上海光源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打造了多学科创新的重要平台。
——从铁基超导纪录刷新,到中微子振荡模式、量子通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在物理学领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据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有A类先导科技专项10个,B类先导科技专项11个,国家科技重大科技专项14个。
A类先导科技专项: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未来先进核裂变能、空间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面向感知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变革性纳米技术聚焦、江门中微子实验、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
B类先导科技专项: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脑功能联结图谱、青藏高原多层圈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超导电子器件应用基础研究、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海斗深渊前沿科技问题研究与攻关、拓扑与超导新物态调控、生物超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功能与调控、宇宙结构起源——从银河系的精细刻画到深场宇宙的统计描述、页岩气勘探开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
国家科技重大科技专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大型飞机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据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390项,其中一等奖19项,二等奖202项,三等奖133项,四等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82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51项,三等奖95项,四等奖3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3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265项,三等奖234项。
资源条件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要为自然科学、边缘交叉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撑和科学交流与传播服务,同时通过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和开展共建共享为国家创新体系其他领域的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服务。
截至2009年8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馆藏图书1145余万册(件),该中心启动了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已逐步完成了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模式转变,开始走上知识情报研究与知识服务中心的发展道路;同时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是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的成员。
据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有科学数据库23个,其中生物与生命科学类8个,材料科学类2个,地球科学类8个,物理与化学类3个,能源与环境类1个,其他类1个。
生物与生命科学:淡水藻种库、中国动物数据库、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中国热带亚热带植物学基础数据库、中国西南资源植物数据库、中国西南地区动物资源数据库、中国微生物资源数据库、病毒资源数据库
材料科学:纳米科技基础数据库、光学系统数据库
地球科学: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要素数据库、中国寒区旱区数据资源中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数据库、中国东北黑土农业生态数据库、中国土壤数据库、中国沼泽湿地数据库网站、南海海洋科学数据库、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
物理与化学:理化性能及分析数据库、工程化学数据库、化学专业数据库
能源与环境:新能源及环保专业数据库
其他类:中国科学院数据应用环境
据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出版有126种期刊,出版有6种电子杂志。
电子杂志:中国科学院之声电子杂志、科学网电子杂志、科普博览电子杂志、《芯天地》电子杂志、《基因世界》电子杂志、《雨林故事》电子杂志
人才培养
教育创新
据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创新2020”,率先建立研究生制度,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新中国第一家研究生院,率先实行学位制,率先建立博士后制度。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创新2020”以来,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核心、覆盖全院研究所的教育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段式研究生教育模式;拥有在学研究生5.2万余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培养模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国科大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授权学位自主审核的20所高校之一,是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成员高校、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际交流分会副会长单位及中澳一流大学合作机制首批加盟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是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2012年6月,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国科大开始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国科大以“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为办学理念,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包括所、院、台、中心等,以下简称“培养单位”)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共有学校由京内四个校区(玉泉路、中关村、奥运村、雁栖湖)、京外五个教育基地(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兰州)和分布在全国的116个培养单位组成。近年来,国科大不断深化科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建设,与各培养单位“共建、共治、共享、共赢”。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共有直属教学科研单位58个,其中,京内40个、京外18个;另有附属医院19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中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急需的新兴科技领域设置系科专业,创造性地把理科与工科即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注重基础课教学,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经国务院批准创建了全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建设国家
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使学校得以恢复并迅速发展。学校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入选A类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上海科技大学(ShanghaiTech University),简称“上科大,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3年9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建立。学校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科技解决方案及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努力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中区,是建设中的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全力推进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参与中国科学院牵头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与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全面科研合作。
科学普及
科普场馆
科普博览
中国科普博览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最早启动的大型综合性科普网站之一,是国内最早以虚拟博物馆传播科学知识的网站。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科普博览累计访问量超过1亿人次,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文化网站、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The World Summit Award)、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奖项,并且出版了《中国科普博览系列丛书》。
中国科普博览通过数百个科学家视频讲座、视频短片、科学游戏、科学动画,以及虚拟科学体验和虚拟科学实践等形式来表现科学内容;通过科学家专栏系统和科学SNS社区,为公众、科学家提供相互交流的环境。
创新文化
形象标识
文化精神
唯实、求真、协力、创新
科学、民主、爱国、奉献
作为国家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在历史上的不同发展时期,曾先后提出过5个办院方针:
第一个:按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规定的文教政策,改革过去的科研机构,以期培养科学建设人才,使科学研究真正能够服务于国家的工业、农业、保健和国防事业的建设。(1950年)
第二个:侧重基础,侧重提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1978年)
第三个: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而有选择地参加发展工作,继续重视基础研究。(1984年)
第四个: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跟踪。(1987年)(注:1991年修改为: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
第五个: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中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2002年)
第六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2015年)
领导集体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杰出大师
新中国主要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
苏步青、
吴有训、
周培源、
严济慈、
庄长恭、
曾昭伦、
张钰哲、
竺可桢、
贝时璋、
童第周、
冯德培、
钱伟长、
李薰、
周仁等,还有
冯康、
王应睐、
陈景润等一批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杰出科学家。
放弃外国国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姚期智。
所获荣誉
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获得中国科学院三八红旗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