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刚,研究生学历,编审。1958年生于上海,毕业于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人物简介
朱刚,曾任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主任、上海新汇文化娱乐集团副总经理、上海声像出版社总编辑等。影视作品获“
电影华表奖”、“
白玉兰奖”和“
金熊猫奖”。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出版多部美术著作。
艺术成就
朱刚长期致力于“大美术”实践,在绘画创作、平面设计、编辑出版、动画编导以及创意园区建设和美术馆运营等方面均有建树。
绘画创作
绘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20岁时,作品就入选“上海市美术作品展览会”。
1981年,宣传画《七月流火》入选中国美协等主办的“全国电影宣传画创作展览”。1980年代,为《青年一代》《故事会》《文化与生活》《现代家庭》等杂志插图。1997年,应邀赴纽约举行个人画展“上海风采”,当地《侨报》《世界日报》《星岛日报》《明报》等在醒目的位置刊登报道,称其“具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和良好的文学修养”,“业绩斐然”。画作“既有恢宏的长卷,又有写意小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画展“融合中西画凤,描绘上海之美”,“提出了‘中国画如何从田园风光走向都市’的新课题”。
2013年,戏曲人物画《白蛇传》入选第22届美国国家艺术俱乐部圆桌展览,是此次唯一参展的中国画家。
2014年,上海地铁开行“朱刚·京昆戏曲人物画系列”文化列车;在世博源阳光谷举行“兰韵东方”大型水墨昆曲灯光秀,传统文化与光电科技的结合令业界注目,《人民日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新媒体和专业媒体作了报道,世博源阳光谷也因此荣获“第10届中照照明奖一等奖”。
绘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20岁时,作品就参加上海市美展;1997年应邀赴纽约举办个人画展,纽约《侨报》《世界日报》《
星岛日报》《明报》等媒体谓其“具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和良好的文学修养”,作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2013年,水墨戏曲人物画《白蛇传》入选第22届美国国家艺术俱乐部圆桌展览,是此次唯一参展的
中国画家;同年,被新华网评为“沪浙地区最受藏界欢迎的年度艺术家”;2014年,上海地铁开行“朱刚·京昆戏曲人物画系列”文化列车。出版《世界人物装饰画艺术》等著作。近百幅作品被机构和个人收藏。
平面设计
1980年代,首创音像制品与书籍“合二为一”的设计,许多媒体给予了报道,香港《大公报》称其“中国大陆有声书籍装帧第一人”。同时,还创作了大量的广告设计、书籍装帧等作品。钱君陶谓其平面设计具有“民族风格、时代气息”。
编辑出版
编审的近3000种出版物,约10%为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10余次获“
中国出版政府奖”、“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奖项。
中国音像协会誉其“对我国音像编辑出版工作做出了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
动画编导
总编导的影院动画片《世博总动员》获“第14届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影华表奖’”、“第1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和2项“第11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
总编导的26集动画电视连续剧《今童王世界》,2012年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收视率高达0.88。
创意园区
最先提出了我国建立音乐产业集聚区的构想和方案。200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任基地主任。之后,又搭建了音乐制作中心、音乐产权交易中心、云端音乐连锁营销系统等公共服务平台,扶持了一批原创作品,有的获得了“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大奖;同时还签约“格莱美”演唱艺术家,举行“首届国际音乐创意产业高峰论坛”(时任
国际唱片业协会主席约翰·肯尼迪出席)、“国际唱片业协会亚洲区年度会议”等,推动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基地成立仅一年,就成为国家文化出口的重点。
美术馆
2015年任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提出了“传承海老精神、凝聚青年力量、秉持创新理念、弘扬中华文化”的办馆宗旨,“坚持学术引领、创新发展路径、扶持青年艺术、倡导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媒体报道
都市画
画展6天,纽约的《侨报》《世界日报》《星岛日报》和《明报》等主要华文传媒,几乎天天在醒目的位置刊登报道,赞誉你那30余幅展品“融合中西画风,描绘上海之美”,“既有恢宏的长卷,又有写意小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文/惠人,1997年8月5日,《上海侨报》)
人物画
正因为朱刚具有多元的文化素养,才不盲目跟风,随波逐流,依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充沛的情感去体察对象,理解对象,塑造好每一个形象。尤其可贵的是形象生动,用线流畅,色彩淡雅,十分见功。所以从朱刚的《我的兄弟姐妹》系列中不仅可以看到他的绘画个性,同时还可以看到他那真、善、美的审美情趣。这也是当下中国人物画中所少见的现象。(文/朱朴,2013年3月2日,《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
戏曲画
朱刚的戏曲人物画是整体上的写实,枝节上有写意,把近代戏曲人物画两路领军人物的风格融于一炉。(文/翁思再, 2014年6月21日,《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
对戏的熟悉,使朱刚在创作中,更能抓取到最精彩、最值得定格的画面;而在画面处理上,因为熟悉,也就更加大胆,敢于使用多种艺术手段。(文/詹皓, 2014年7月8日,《新闻晨报》)
多元的学识背景、多种工作经历及艺术实践,赋予朱刚戏曲人物画极大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也使得他在近年画坛专攻戏曲人物的画家群体中脱颖而出。(文/詹皓, 2014年7月8日,《新闻晨报》)
朱刚学习西画出身,在长期的美术实践中始终以写实为主,因此,他追求画面的唯美和传神,形神兼备意在笔先,把人物的面部与动态作为描绘的重点,从而揭示人物的气质。戏剧画是国粹,朱刚注重处理好连与断的关系、墨与色的融合、形与神的突破,运笔流畅色彩圆润,师古而不泥古。(文/卓玛, 2015年6月,上海三联书店《创艺人生》)
写实和写意技法并用,中西融合,也是朱刚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他的戏曲人物,往往面部刻画细腻,甚至运用明暗的造型原理,以接近人物本真;而衣纹、服饰、姿态,又常运用中国画的技法——白描的线条,大块面的写意渲染,简约而富有墨韵。(文/祝君波, 2017年3月22日,《文汇报》)
海外媒体
朱刚在都市画的创作道路上进行探索,并提出了“中国画如何从田园风光走向都市”的课题。(1997年4月19日,美国《星岛日报》)
传统的中国画,一向以花鸟人物山水为主,朱刚打破传统槽臼,使中国画走向生活,表现现代大都市景观和上海所特有的生活气息。(1997年4月23日,美国《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