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县城西部3公里的山脉,主峰239米。
山脉介绍
朱山,又称猪山,位于河北省永年区西部吴庄村村北约1公里处,系太行山东麓之余脉。西北与聪明山对峙,东南与娄山(狗山)相连,山体不大,孤峰突起,最高海拔239米,方圆0.7平方公里。它以山顶有“
朱山石刻”而闻名于世。清光绪版《
畿辅通志》载:朱山“在聪明山东南,与娄山对峙。一名石山,绝顶有磨崖石刻”。
永年朱山石刻,是全国最早的西汉石刻之一。石刻内容记载了汉高祖刘邦之孙赵王遂与群臣在朱山饮酒应对的情景。
名称来由
传说以山顶有猪槽而得名,又因山石多为红色沙岩,故亦称朱山。
历史遗迹
一、朱山顶上有三处石刻。
最大一块石刻是朱山顶最高处的“赵廿二年群臣上寿此石北”刻石,这就是被世人所称作得“朱山石刻”。它是携刻于朱山顶上的一块天然石面上,石质为天然红砂岩碣石,为长条状摩崖石刻,石刻与山体相连,刻字石面依山倾斜,仰面向西,是西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候国赵国大臣为赵王祝寿时所刻。石刻高1.5米、宽0.52米,竖行小篆阴刻一行十五字“赵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寿此石北”。字迹总长1.2米,宽0.08米,其书体篆书特点鲜明,是处于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为秦古篆书体,其书写字形为方形,虽然秦篆,但隶书笔意甚浓。虽历经二千多年的风化侵蚀,字迹仍清晰可辨,为发现书体由秦篆向隶书过渡时期其隶意较为明显的最早石刻之一。石刻用笔圆而转折方,与秦汉古隶相融合,书法古朴自然,字划丰满,仪态朴茂雄深,由此可窥篆隶间嬗变的端倪;属于隶意的萌芽状态,是隶变之先声。
离此石刻东约15米,有一块与山体相连不规则棱柱岩石上,刻“监军判官济阴郁久闫明达,侍御史鲁国希士美,洛洲刺史范阳卢项,处士卢叶罗,监察御史刘荆海,邢州别驾物审言,XX县尉李嘉同登。大唐贞元十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再向东约六米,有一块面积不规则的五边形石块上,阴刻“壬辰春后旬有三葵已十九年书X日辰已时XX”,此为东汉石刻。
其中,因朱山顶最高处的“群臣上寿石刻”年代久远,而最为著名,争议也颇大。
该石刻产生以来历经两千三百余年的风雨沧桑,由盛而衰,观访朝拜者渐次冷落,终至隐匿荒山,不被人知。直到清道光年间,方再名于世,已有170多年。在此期间,对其进行研究考辨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代不乏人,关于朱山石刻产生年代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一石刻最早在清朝道光年间被时任广平府知府的杨兆璜发现并将之公诸于世,其拓片先后被英国、法国、日本等多家博物馆所珍藏,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众多书法家和考古学家来此考查研究。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2015年1月7日,永年县有关部门在西部山区绿化施工时,于朱山(也称猪山)南麓发现一块带有文字的石头,上书“勾当虞候刘雾”。经邯郸市文史专家、永年县文保所原所长张世忠,永年县著名作家、书法家王贤春等人鉴定,认为这块石刻就是已失落多年朱山北宋刻石。
2005年12月2日孙继民、张世忠、陈瑞青等人到朱山上考察摩崖石刻时新发现的石刻。
2010年12月2日下午,宋涟圭、郝良真与多名文史专家和爱好者再访朱山,发现其中三处石刻犹在,独“勾当虞候刘雾”六字北宋石刻不翼而飞。
开发保护
朱山山顶的“
朱山石刻”,原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按照
邯郸市2006年动植物园规划,规划朱山连同附近的明山、娄山地域为邯郸市动植物园建设用地。
2016年2月5日,邯郸市永年县发展改革局与
北京宏大华远投资有限公司签约,由北京宏大华远注资组建
河北金朱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工建设
朱山植物园,正式开始对“朱山石刻”遗址及其周边景观进行保护性开发,建成后的旅游景区同时兼具邯郸市植物园的功能。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