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弘昭(?-934)为山西太原人,五代后唐时明宗
李嗣源时任
枢密使。早年追随
李嗣源,为文思使。因与
安重诲有仇隙,故常年驻守在外。官至
山南东道节度使。
范延光、
赵延寿辞职后,李嗣源以朱弘昭为枢密使。
人物经历
早年追随
李嗣源为客将,后唐内乱,李嗣源被拥立为帝,任朱弘昭为文思使,但因与
枢密使安重诲不合,所以经常被派驻于外。
宣徽使
董璋被任命为
东川节度使时,
李嗣源以朱弘昭为副使、监军,但当时天下藩镇皆罢监军,因此西川节度使
孟知祥很快杀了监军
李严,朱弘昭闻讯大惧,求还京师,董璋不许,二人遂互相猜忌,朱弘昭为了保命,特别开诚布公,董璋也对他心怀敬意。不久,
董璋有事派朱弘昭入朝,他才脱离险境。
重要事件
朱弘昭,是太原人。年少时事奉明宗担任客将,明宗即位,担任文思使。与安重诲有矛盾,所以常常出使在外。董璋任东川节度使,便以弘昭为副使。西川孟知祥杀他的监军李严,弘昭非常恐惧,请求返回京师,董璋不允许,便猜忌他,弘昭更加开怀坦诚地对待他没有疑心,璋非常敬重他的为人。之后璋有军务之事,派弘昭入朝,弘昭才脱身。升任左卫大将军内客省使、宣徽南院使、凤翔节度使。
孟知祥反叛,石敬瑭伐蜀,很久没有战功,明宗派安重诲督军。当时明宗与重诲已有隔阂。重诲到达凤翔,弘昭迎接,礼节上非常恭敬,将重诲请于家中,让他的妻妾侍奉饮食。重诲因弘昭厚待自己,酒饮到兴头,详说了承蒙天子的厚恩,而遭到谗言离间的原因,并哭泣起来。弘昭立即上奏说重诲有怨恨之心,双地派人快马告知敬瑭,让他不接待重诲。正好敬瑭因粮饷不能供上,便焚烧营寨撤军。重诲也因遭到谗言被召回,路过风翔,弘昭闭门不接纳,重诲由此获罪被害。枢密使范延光尤其厌恶弘昭的为人,将他罢为左武卫上将军、宣徽南院使。过了很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当时,明宗已经生病,而秦王从荣的灾祸已有端倪,唐诸大臣都想要引退以避祸。枢密使范延光、赵延寿早晚轮番进见,哭泣请求离去,明宗很生气而不同意。延寿让他的妻子兴平公主入宫为他进言,延光还因孟汉琼、王淑妃为他说话,所以都得以罢任。任命弘昭及冯赞代替延寿、延光,弘昭入见,推辞说:“我只有作奴仆的本事,不足以担任这样的重任。”明宗呵斥说:“你们都不想在我跟前吗?我养你们有什么用!”弘昭惶惧惊恐,于是就职办公。
冯赞,是太原人。他的父亲冯璋,事奉明宗为守门人。赞小时候因聪慧机敏受到明宗的喜爱。明宗任节度使,以赟为进奏官。明宗即位,便为客省使、宣徽北院使。历任河东忠武节度使、三司使。
明宗病得很严重,大臣很少再进见,而孟汉琼、王淑妃专权,弘昭及赟在宫中同掌机务,大事都有这四个人决定。到杀秦王而立愍帝时,更加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且他所任用的人大多不合适,给事中陈义,为人阴险诡诈,好耍阴谋,曾事奉梁的张汉杰,又事奉郭崇韬,两人都败落而死,弘昭便将他推荐为枢密直学士,而采纳他的阴谋。
当时,弘昭、赞派汉琼到魏,召愍帝入宫即位,而留汉琼权知后事。第二年正月,汉琼请求入朝,弘昭、赞便商议调成德范延光代替汉琼,北京留守石敬瑭代替延光,凤翔潞王从珂代替敬瑭。三人都是唐的大臣,因汉琼的缘故,随便调换他们的任职之地,又不下达制书,相继派使者监视他们启程,从珂因此反叛。
从珂的军队已向东行进,愍帝非常恐惧,派人召见弘昭议事。弘昭对他的门客穆延晖说:“皇上召见我非常紧急,将要加罪于我。我的儿媳妇,是您的女儿,把她领回去,不要让她受连累。”于是拔剑大哭,想要自杀,而家人将他制止。使者催促弘昭入见很急,弘昭大呼:“困窘到了这种地步了!”于是自己投井而死。安从进听说后,也将冯资杀害在家中,赞的母亲刚死,儿子母亲的尸体被抛弃在路上,妻子都被杀害。赟有个儿子三岁,他的故吏张守素将他藏起来得以免死。汉高祖即位,追赠弘昭为尚书令,赞为中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