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诗尧,1945年12月出生于
上海静安区,籍贯
江苏镇江,
量子光学专家,
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和浙江大学量子信息交叉中心首席科学家,
华东师范大学荣誉教授。
个人经历
1962年——1966年,朱诗尧就读于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物理学学士学位。
1978年——1981年,朱诗尧就读于
山西大学物理系,获物理学(光学)硕士学位。
1980年起,开始长期从事量子光学、激光物理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无反转激光研究,自发辐射噪音抑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工作”。
1983年——1986年,朱诗尧就读于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获物理学(固体物理)博士学位。
1986年——1988年,朱诗尧在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讲师、副教授。
1988年——1992年,朱诗尧在美国
新墨西哥大学任助理研究员。
1992年——1993年,朱诗尧在美国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任助理研究员。
1993年——2004年,朱诗尧任
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教授,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2004年,朱诗尧任香港浸会大学教授。
2010年,朱诗尧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2015年7月31日,朱诗尧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5年12月7日,朱诗尧当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光学 )。
2016年12月起,任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和浙江大学量子信息交叉中心首席科学家。
2018年4月20日,受聘为
华东师范大学荣誉教授。
人物成就
科研成就
朱诗尧长期从事
量子光学领域的研究。在量子相干方面,特别在无翻转激光和自发幅射相消方面作出了重要创新性贡献。从事量子相干,特别是相位衰退的干涉效应;特殊材料中的量子相干现象;以及相干光和部分相干光传播的研究。
1984年,朱诗尧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999年,朱诗尧的“自发辐射和受激吸收中的量子干涉效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2004年,朱诗尧获得由伊朗政府授予的第十七届花拉子模国际大奖(Khwarizmi International Award)二等奖。
截至2013年12月16日,朱诗尧在物理领域的杂志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发表论文10余篇,论文被引用约6000次。
截至2017年12月,朱诗尧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nce 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篇,这些论文受到了中国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论文的Google Scholar 总引用次数超过12500 次,其中他引超过70%,H-因子54。单篇被引用超过1000次的论文有1篇,单篇被引超500 次的论文3 篇, 超100 次的论文31篇。
人才培养
截至2015年12月,朱诗尧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参与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5名。
荣誉表彰
2011年,朱诗尧因其在“量子光学特别是自发辐射抑制和无反转激光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以及推动中美双方关于量子光学和基础物理方面的合作所做出的努力”,被评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2014年,朱诗尧获得以诺贝尔奖获得者Lamb命名的量子光学“拉姆奖”。
2015年,朱诗尧当选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朱诗尧先后被遴选为
英国物理学会会士、
美国光学学会会士。
社会任职
2003年,朱诗尧被聘为英国物理学会主办杂志J.of Physics B的编委。
2004年,朱诗尧担任英国物理学会理事。
2005年10月,朱诗尧被遴选为美国光学学会会员。
个人生活
朱诗尧的母亲是谢联璧,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市
上虞区谢塘镇,父亲是江苏
镇江人。外公与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的谢绳武是同辈,而母亲与已故著名导演谢晋是同辈。
人物评价
朱诗尧在量子光学、激光物理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前沿研究领域中有重要的科学贡献,是国际知名学者。他是国内最早从事量子光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主要贡献是在无粒子数反转激光和自发辐射噪声的抑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浙江大学评)
朱诗尧在无旋波近似的自发辐射动力学和拉姆位移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修改了反Zeno效应的普适性,对激光物理、量子力学、量子光学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江西师范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