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取卵
汉语成语
杀鸡取卵(拼音:shā jī qǔ luǎn)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希腊《伊索寓言·生金蛋的鸡》。
成语出处
希腊《伊索寓言·生金蛋的鸡》:“ 有个人养有一只鸡,鸡生下美丽的金蛋。那人以为鸡肚里一定有金块,便把鸡杀了,结果发现鸡与别的鸡完全一样。”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杀鸡取卵”。
成语故事
有一个贪得无厌、好逸恶劳的农夫,家里喂着几只母鸡。每周农夫都拿鸡蛋到集市上卖钱,卖鸡蛋的钱毕竟有限,不够他花销。他整天围着那几只鸡转来转去,苦思冥想,妄想有一天能发笔横财。
鸡群中有一只花母鸡,长得最大。它不仅天天给他懒惰的主人下一个蛋,而且每次它下的蛋都是最大的。终于有一天,农夫想出了主意,开始特殊照顾起花母鸡来了,喂料时选最精的给它吃,希望它能下出前所未有的鸡蛋,好卖个大价钱。
一天清晨,他照例去鸡窝摸蛋。他摸了一个又一个,“怎么这么小?如果这样的话,我可要减少你们的饲料了!”农夫心里有点愤愤不平。最后,他摸到了花母鸡下的蛋,托在手上一看,这蛋与众不同,大白天也发出耀眼的金光。他把蛋小心地捧在手里细看,忽然放声大笑:“哈哈,这是金蛋蛋呐!我时来运转了!我发财了!”然而,农夫并不满足。他端详着金蛋,心里犯起了嘀咕:“这鸡肚子里一定还有很多金蛋,哪怕小一点也好,我何不取出来,卖更多更多的钱呢?他为自己这种想法兴奋不已。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屋,掉起尖刀,拎起花母鸡,一刀把它的脑袋刹了下来。然后,农夫小心翼翼地剖开它的肚子,又小心翼翼地切开鸡胃、鸡肠,甚至把鸡血管也翻腾一个遍,却什么宝贵的东西也没找到,别说金蛋,就是皮蛋也没有一个。
成语寓意
农夫本来有一只可以下金蛋的鸡,却想着能够快速致富而把鸡杀了取卵,结果却落得鸡飞蛋打一场空。农夫杀鸡取卵是因为他只看见一时的收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成语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放远眼光,顾全大局,不要只想着眼前的利益,因小失大,最终落得个一无所有的下场。
成语运用
“杀鸡取卵”指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连动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作家·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请皇上勿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为小民留一线生机。”
作家·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五代的统治者便不惜用杀鸡取卵的办法去压榨人民,藩镇和地方官吏,都相率对人民肆行剥削。”
成语辨析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杀鸡取卵”与“竭泽而渔”意义相近,两者都有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的意思。区别在于“竭泽而渔”多用于书面,常指比较重大的事情;“杀鸡取卵”多用于口语,常指具体事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5 08:08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