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语句
结构混乱、语义纠缠,这样的
语病就叫杂糅。句式杂糅又称为结构混乱。即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就是句式杂糅。
汉语词语
混杂糅合。
2.《
汉书·刘向传》:“今贤不肖浑肴,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颜师古注:“糅,和也。”
3.唐
孙过庭《
书谱》:“自汉魏以来,论书者多矣,妍蚩杂糅,条目纠纷。”
4.清 陈维崧《
感皇恩·晚凉杂忆》词之二:“水云轇葛,阴阳杂糅,奇石成狮破空走。”
5.
郭沫若《
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凡事有经有权,我们不好杂糅起来。”
写作手法
种类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
①多年来曾被
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经被……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
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前一分句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和“深为广大消费者所欢迎”的杂糅)。
2、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发生纠缠。
例如:
A、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
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代。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B、
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①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②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
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
东南亚地区(2000全国)(犯了偷换主语的毛病,这句话的主语是“工厂”,但“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的主语只能是这家工厂的产品,而不能是“工厂”)。
③
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
置之于狱,就是例子(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被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
监牢,非常不妥)。
4、藕断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5、前后牵连
前后牵连的特点是,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可以简单理解为错误的
兼语句:我们选他当班长)。如:
A、当上级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句子把“大家有……感觉”和“(这种感觉)既光荣又愉快……是颇难形容的”糅到一起。可以把“有”改为“的”,也可以把“颇难形容的”移到“有”后,去掉“是”)。
B、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句子或者保留前半部分,改为“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向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或者保留后半部分,改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补充讲解
句式杂糅的种类
单句杂糅如:
2、
止咳祛痰片,它的主要成分是
远志、
桔梗、
贝母、
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复句杂糅如:
1、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相当完善的构造和
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本句包含两对
关联词,“如果……(那么)就……”和“由于……因而……”,只能保留一对)。
2、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或说“分外活跃而健谈”,或删掉“变得分外”说“活跃而健谈多了”)。
3、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分
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
民族精神(或说“分序厅……六部分”,或说“由序厅……六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