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宜之计(拼音:quán yí zhī jì)是一则
汉语成语,该成语出自于《
后汉书·王允传》。
允性刚棱疾恶,初惧董卓豺狼。故折节图之。卓既歼灭,白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后汉书·王允传》)
东汉末年,军阀
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另立九岁的汉献帝,窃居相位,独揽大权。董卓收了个义子,名叫
吕布,有一身好武艺,董卓因此有恃无恐,更加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臣和百姓,弄得民怨沸腾。
司徒
王允见董卓祸害日深,秘密召集几个大臣商议诛杀董卓,决定用计策说动吕布来杀死他。一九二年四月,汉献帝久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让吕布等人带领卫队护卫。董卓刚踏入未央殿,王允设下的伏兵突然杀过来,董卓吓得从马车上摔下来,大声疾呼:“吕布在哪里。”吕布怒喝一声:“皇上下令诛杀你这个逆贼。”喊声刚落,一戟将董卓刺死。
董卓死后,王允认为大患已除,天下太平,做事就不因时因事而采取变通办法,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让许多人觉得失望,逐渐与他疏远了。不久,董卓的旧部
郭汜、
李傕攻入长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
因势利导,权宜之计,人要学会审时度势,相机而动。这就像墙上的草,迎风无力,任意东西,左右摇摆不定,风吹向哪里,便倒向哪边。不用说,很多人都喜欢那种迎风挺立的傲松,认为没有定性的草不好。从另一方面来说,都承认的一个原则就是:骨气是每个人必须有的。是的,一个人为人处世缺不得骨气,而这里所说的相机而动,也绝非是要人们学墙上之草,随风任意摇摆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任何事物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正如孔子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不能说墙上草就无可取之处,墙上草随风倒正是为了求存。试想,如果连自身都保不住,还有必要谈宏伟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创什么宏图大业。
明代·
冯梦龙《
醒世恒言·卷八·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我叫你去,不过权宜之计,如何却做出这般没天理事体。”
现代作家·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五章:“自成心中认为成立娘子军只是一时权宜之计,往后怎么个办法,他还没有想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