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性交易
会计学名词
权益性交易(capital transaction),会计学名词,按照一般会计理论,权益性交易与损益性交易相对应,权益性交易不得确认损益,而损益性交易须确认损益。正确区分权益性交易与损益性交易,对于正确确认与计量经营业绩至为重要。但“权益性交易”这一术语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从未出现,60号函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是中国会计标准建设一个新的发展。遗憾的是,60号函并未规范权益性交易这一概念的定义。
权益性交易简介
W.A.佩顿和A.C.利特尔顿合著并于1940年出版的会计名著《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即提及资本性交易,但也没有给出规范的定义,仅把资本性交易描述为“企业与投资者或资本供给者之间的交易”。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所发布的7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6次提及资本性交易,但只在第5号概念公告的附注36中为资本性交易下了一个定义,认为资本性交易是“影响主体业主利益(权益)的那些(主体)与业主之间发生的交易”(Capital transactions are transactions with owners that affect ownership interests (equity) in an entity),同时还认为使用“资本性”一词不够精确。
修改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未提及资本性交易这一概念,但2008年1月修改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第30段的规定中顺便提及权益性交易:“母公司在子公司的权益发生变动但未导致控制权丧失的,应作为权益性交易(与作为所有者的业主之间进行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此类业务的发生,既不得确认商誉,也不得确认损益。作为IASB与FASB趋同项目的一部分,美国也修改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60号――合并财务报表中的非控制权益》,并采用了与IASB相同的规定。
权益性交易的特点
权益性交易具有以下特点:
(一)权益性交易的主体为会计主体及其所有者
权益性交易作为特定的经济交易行为,要有行为的主体,即行为双方当事人。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单位或组织,既可以是个别主体(法人企业),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合并主体(若干个法人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从个别主体角度看,由于个别财务报表(法人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只反映权益总额.而不反映所有者各自所占的权益份额,因而.基于个别主体的权益性交易表现为个别主体与其所有者之间的交易,如个别主体收到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以及资本收益的分配等。从合并主体角度看,依据实体观念所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不仅要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总额,同时要区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权益.因此.基于合并主体的权益性交易既包括合并主体与其所有者之间的交易(如母公司向集团外部增发普通股),也包括合并主体内部母公司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的交易(如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的权益)。
(二)权益性交易的客体是资本或者权益。
资本和权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一般是指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溢价,后者则是指所有者在主体中应享有的利益,不仅包括投入资本,还包括留存收益以及直接计入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从交易的客体角度分析,权益性交易可分为两类:资本交易和权益交易。资本交易是会计主体与其所有者之间所发生的有关资本投入及收益分配方面的交易,是一种增量或减量交易;权益交易则是会计主体的所有者之间转让权益的交易,是一种存量交易。
(三)权益性交易的结果导致会计主体的权益发生变动。
会计主体的权益变动可能源自权益性交易.也可能源自损益性交易及其他事项或情况。损益性交易对权益的影响是通过计入损益(综合收益)而最终影响权益的.而权益性交易则与之不同,其中,会计主体与其所有者之间的资本交易直接导致权益的变动.不影响损益:所有者与所有者之间的权益交易对权益总额没有影响.但会导致权益内部结构的变动。就个别主体而言,主体所关注的只是资本交易所导致的权益总额的变动。对于合并主体而言,合并财务报表不仅要反映权益总额,还要列报母公司股东和少数股东各自所占的权益份额(即控制性权益与非控制性权益的份额),因此,会计主体应同时关注两类交易的结果,即资本交易所导致的权益总额的变动以及权益交易所导致的权益结构变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8 17:01
目录
概述
权益性交易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