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虎,男,汉族,1961年出生,北京市人,原籍河北肃宁,法学博士,无党派人士,国际战略专家,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61年,李义虎出生于北京市。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北京少年》杂志的一名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把他树立成一个热爱学习的榜样。
1979年,以北京市前30名的成绩考入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
1995年,
台海危机爆发以来,多次参加国家对台决策的咨询工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对台政策的制定出谋划策。
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再次引发两岸关系的紧张。李义虎应约在
《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并由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播报,对
李登辉的分裂言论进行深入剖析和批判,通过对历史与现状的分析阐明了大陆的政策立场。
2008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
2013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
2018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
2023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92年,李义虎把研究的重点转向
台湾问题,逐渐将其确立为自己研究的重点。他翻阅过不少台湾问题专家的文章,发现他们虽然掌握不少文献资料,但缺乏理论厚度,研究时也往往采取一种“孤岛思维”,即仅仅从台湾自身看待台湾问题。李义虎意识到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很多,如果能够从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出发进行研究,就可能为台湾问题的研究扩展新的思路,给台湾问题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李义虎多次访问台湾,与许多台湾政界、学术界人士相识,其中就包括蓝营和绿营的政治人物和智库学者。他以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为平台,跟蓝绿智库建立了定期交流对话关系。
针对台湾问题,李义虎认为,中国的和平统一问题既要从
两岸关系的角度看待,又要从整个大的国际环境出发加以分析,这里所说的国际环境是指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和港澳地区共同面临的外部环境。李义虎提出了一系列在两岸引起高度关注的观点和论述,如“以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作为两岸的新共识和强共识”、“区间定位论”、“建构台湾模式”、“以增量改革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合理路径”。
截至2014年11月,李义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撰写学术专著15部。其中著作有《均势演变与核时代》《世界的裂变与弥合》《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台湾十大政治事件研究》等。
截至2014年11月,李义虎向国务院台办、外交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和海协会等提交多篇内部报告。
据2023年10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网站数据,李义虎发表教师文章30篇。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在小学时代,李义虎就表现出对国际事务的极大兴趣。那时候,许多国家的国名全称、首都、时任总统甚至是外交部长,他都能背得滚瓜烂熟,脱口而出,以至于有时连老师都要向他请教一些有关国际事务的问题。
人物评价
李义虎先生在台湾问题和国际战略问题领域成就斐然,被两岸学术界公认为少数几位取得较大学术成就的对台研究学者,他在学术界和对台政策研究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在一段时期内,李义虎是北京大学在主要媒体上出镜率最高的学者之一,他对时局的判断和分析常常有独到的地方,不仅概念新、观点新,语言也新。其中,他在节目中对“两国论”性质的解剖十分深刻,曾得到中央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北京大学统战之窗评)
李义虎是横跨国际政治与两岸关系两大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香港《中国评论》杂志评)
李义虎教授广泛建言献策,积极发出北大“政”能量,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北京大学新闻网评)
李义虎是大陆学界研究“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的领军人物。(《
台声》评)
李义虎是为两岸统一出谋划策的著名学者,在台湾问题和国际战略问题两个研究领域取得很大成就,科研成果突出。特别是在台湾问题研究方面,被中国国内台湾研究领域公认为少数几位取得较大学术成就的年轻学者,在该领域具有权威的学术地位。(中国新闻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