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昭
清朝官员
李仲昭,字守谨,号次卿,广东嘉应州东街堡(今梅江区金山街道杨桃墩)人,清朝嘉庆五年(1800)庚申恩科举人,嘉庆七年(1802)壬戌科进士。他是梅州为数不多获清史立传的人物之一,《光绪嘉应州志》亦有传略。
人物生平
李仲昭,字次卿,广东嘉应人,清朝官吏。嘉庆七年进士,获殿试第四名(传胪),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长芦盐商伪造加重法马,每引浮百斤,损课滞销。商人查有圻家钜富,交通朝贵。自给事中花杰劾芦盐加价,连及大学士戴衢亨,不得直,且被谴,遂无敢言者。仲昭疏劾之,户部犹袒商,或腾蜚语,谓仲昭索贿不遂。仁宗方幸热河,命留京王大臣同鞫,得舞弊状,有圻论如律,在事降革有差,人咸侧目。仲昭又劾吏部京察不公,亦鞫实。既而赴户部点卯,杖责书吏,户部摭其事奏劾,下吏部议。群欲以倾仲昭,侍郎初彭龄号刚正,以妻丧在告,语人曰:“诸人欲报怨,加以莫须有之罪。李御史有言胆,台中何可无此人?”部员闻彭龄言,遽议降四级,甫两日而奏上,仲昭竟黜。
轶事典故
攀桂坊毗邻梅江,周溪和梅江河的水围绕其中,水乡的灵秀和便利交通吸引着许多客家先民来这里安家。据了解,来此定居的居民姓氏有黄、张、杨、李、谢、萧、钟、侯、卜、饶、梁、陈、彭、薛、翁、丘、黎、宋、林、伍、熊、刘、叶、王、唐等,其中杨姓又分老杨(关西堂)和新杨(绍德堂),实际约30个姓氏在这里聚族而居。攀桂坊内有黄伯韬祖居巷内黄屋、杨雪如故居双魁第、杨问渠故居资政第、李黼平太史第、张棣昌故居敦本堂、张资平故居、李国豪故居、杨仲兴故居按察第、杨绍穆故居中将第、钟上育故居经魁、张简荪故居笃庆堂、黄基故居爱日堂、杨奎猷故居都督第、黄药眠故居椿荫堂、黄佑盛故居花萼居、谢发故居宝树堂、梁浣春故居千顷楼等。据资料,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古民居超过60座。
攀桂坊人杰地灵,历史上出有李仲昭、李黼平李载熙三位翰林;李汝谦、李载熙、李象斌三位解元;有侯安国、萧系尹等17名进士及黄遵宪等92名举人,可谓名人荟萃、群星璀璨。来自世德堂的李仲昭,于嘉庆七年(1802年)壬戌科殿试中取得二甲进士第一名,名次仅在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之后,为传胪,与状元可谓一步之遥。这位清代科举八股取士梅州功名最高者,授翰林院编修,其成绩在北京孔庙进士碑林有记录。
史料记载
其事迹见《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三·李仲昭传》:李仲昭,字次卿,广东嘉应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长芦盐商伪造加重法马,每引浮百斤,损课滞销。商人查有圻家钜富,交通朝贵。自给事中花杰劾芦盐加价,连及大学士戴衢亨,不得直,且被谴,遂无敢言者。仲昭疏劾之,户部犹袒商,或腾蜚语,谓仲昭索贿不遂。仁宗方幸热河,命留京王大臣同鞫,得舞弊状,有圻论如律,在事降革有差,人咸侧目。仲昭又劾吏部京察不公,亦鞫实。既而赴户部点卯,杖责书吏,户部摭其事奏劾,下吏部议。群欲以倾仲昭,侍郎初彭龄号刚正,以妻丧在告,语人曰:“诸人欲报怨,加以莫须有之罪。李御史有言胆,台中何可无此人?”部员闻彭龄言,遽议降四级,甫两日而奏上,仲昭竟黜。
参考资料
揭开梅州进士的历史面纱.政协广东省梅州市委员会.
李仲昭.梅州市政协.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6 11:4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轶事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