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载熙
清朝官员
李载熙,字采卿,广东嘉应州东街堡攀桂坊(今梅州市梅江区金山街道龙丰村盘龙桥)人,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 广东乡试已亥科第一名中解元,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殿试金榜二甲第13名进士,选庶常馆庶吉士,散馆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御史,国史馆协修,实录馆纂,总司纂办,圣训殿试掌卷官,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左春坊左赞善兼广西学政,翰林院侍讲,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广西学政等职,赐太仆寺卿,并入录《国史馆忠义传》。
人物生平
李载熙,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科乡试高中第一名解元,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会试、殿试联捷中进士,选庶常馆庶吉士,散馆考试名列一筹,授翰林院编修。咸丰二年(1852)大考二等,赏文绮,次年以御史用。历充国史馆协修、实录馆纂修、总司纂办、殿试掌卷官司等要职。
李载熙怀济世之志,深谙韬略。清咸丰时将领胜保,统师江北,奏请李载熙襄办,倚如左右手,参预机宜,文牍奉奏多出其手。载熙忧国忧民,曾目击时艰,向咸丰皇帝疏陈时事条,并缕陈“五难八忧”,所言皆中肯。咸丰七年(1857)升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后又转为左春坊左赞善,并为提督广西学政。 咸丰八年(1858)升翰林院侍讲。次年补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仍兼任广西学政。咸丰九年(1859)11月,因积劳成疾病故于任上。赐太仆寺卿,并入录《国史馆忠义传》。著有《集论坐位长短联》。
轶事典故
攀桂坊人杰地灵,历史上出有李仲昭李黼平、李载熙三位翰林;李汝谦、李载熙、李象斌三位解元;有侯安国、萧系尹等17名进士及黄遵宪等92名举人,可谓名人荟萃、群星璀璨。攀桂坊毗邻梅江,周溪和梅江河的水围绕其中,水乡的灵秀和便利交通吸引着许多客家先民来这里安家。据了解,来此定居的居民姓氏有黄、张、杨、李、谢、萧、钟、侯、卜、饶、梁、陈、彭、薛、翁、丘、黎、宋、林、伍、熊、刘、叶、王、唐等,其中杨姓又分老杨(关西堂)和新杨(绍德堂),实际约30个姓氏在这里聚族而居。
攀桂坊内有黄伯韬祖居巷内黄屋、杨雪如故居双魁第、杨问渠故居资政第、李黼平太史第、张棣昌故居敦本堂、张资平故居、李国豪故居、杨仲兴故居按察第、杨绍穆故居中将第、钟上育故居经魁、张简荪故居笃庆堂、黄基故居爱日堂、杨奎猷故居都督第、黄药眠故居椿荫堂、黄佑盛故居花萼居、谢发故居宝树堂、梁浣春故居千顷楼等。据资料,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古民居超过60座。
李载熙还与丁日昌保持交情。李载熙曾担任胜保幕僚,参与镇压太平军捻军起义,其时丁日昌在曾国藩幕中襄办军务,两人因此有交汇。后李载熙的母亲九十大寿,丁日昌曾经撰贺一副寿联:“爱日永花朝,天为宣文垂湛露;使星临桂管,帝教梁国近慈云。”时李载熙已经升任广西学政。
家族成员
叔叔:李象斌
弟弟:李重熙
孙子:李景旸,李学恂之子,清朝举人,选用中书科中书。
儿媳:叶璧华(李蓉舫之妻)
盘龙桥李屋共出了一位翰林(李载熙)、二位解元(李象斌、李载熙)、八位举人,八位举人分别是:武举人李象华李象兰,文举人李重熙李学恂李学恒李天骥李景旸李倬汉。加上人数更多的贡生、秀才,门庭之盛,可想而知。除此之外,盘龙桥李家还出了十位秀才和贤士,如叶璧华的夫君李蓉舫、黄遵宪的启蒙老师李钦颖、与古直钟动曾伯谔等组织“冷圃”诗学社的李季子等等。
李载熙的儿子李蓉舫之妻叶璧华为清末岭东三大女诗人之首,晚年推行新学,创办嘉应州第一所女子学校——懿德女校,首开粤东地区兴办女校之先河。
个人著作
著有《诗草》、《争坐位集字联》。
参考资料
李载熙.梅州市政协.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30 22:1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