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军,男,汉族,1962年2月出生,山东广饶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海洋工程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人物经历
1978年10月—1982年7月,大学本科就读于
山东工学院动力机械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2年7月—1983年8月,在山东东营市广饶播种机厂当技术员。
1983年8月—1986年7月,硕士研究生就读大连工学院造船系船舶工程专业。
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7月—1992年8月,在
海军潜艇学院任教,被评为讲师。
1992年8月—1995年5月,在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任教,期间由讲师升级为副教授。
1995年5月—2001年3月,在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从事教科研工作,先后任院长助理、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被评为教授。
1997年12月—1998年12月,美国罗得岛大学访问教授。
1997年12月—2001年3月,博士研究生就读于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海岸与近海工程专业。
2001年3月—2009年12月,在中国海洋大学(2002年10月由青岛海洋大学更名得来),任工程学院院长。
2003年9月,在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任党委委员。
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6年2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9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7年11月27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9月29日,担任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理事长。
2021年4月16日,获202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00年夏天,李华军在南京开会时得知,中国浅海区域投入开发的第一个年产量超200万吨的大油田——埕岛油田中心二号平台,存在过度振动现象,成为“中石化十大安全隐患”之一。
李华军带领团队成员在测得数据后,李华军和团队成员一遍遍分析、研究,一次次构建模型试验,最终揭开了数据背后的秘密,平台过度振动的原因找到了,还拿出了科学的治理方案。
李华军带领他的团队,构建起海洋工程设施安全防灾、减灾技术体系,研制了能有效抵抗波浪冲刷和沉降变形的新型滩浅海结构,将安全、环保、经济有效结合,推动了近浅海油气田的低成本、高效开发。该系列创新技术在埕岛油田海洋平台、黄河三角洲保滩促淤等50余项工程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李华军,王树青,杨永春,et 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Offshore Platform and Its Vibration Control[J].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2002,16(004):469-482.
[2]王树青,张韶光,李华军.基于有限元模型和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650-656.
[3]杨和振,李华军,黄维平.基于振动测试的海洋平台结构无损检测[J].振动工程学报,2003(04):92-96.
[4]杨和振,李华军.输入未知条件下框架结构的损伤诊断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4(01):17-20+75.
[5]王晓燕,黄维平,李华军.地震动反演及结构参数识别的EKF算法[J].工程力学,2005(04):20-23+111.
[6]黄维平,刘娟,李华军.基于遗传算法的传感器优化配置[J].工程力学,2005(01):113-117.
[7]刁延松,李华军,王树青,石湘.基于不完备模态信息的海洋平台损伤诊断研究[J].海洋工程,2006(02):14-20.
[8]刁延松,李华军.基于神经网络的海洋平台损伤诊断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6(04):98-103+179.
[9]刘俊斐,李华军.HHT方法在模态密集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S2):181-188.
[10]黄维平,王爱群,李华军.海底管道悬跨段流致振动实验研究及涡激力模型修正[J].工程力学,2007(12):153-157.
[11]杨和振,Park Han-il,李华军.温度变化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试验模态分析[J].复合材料学报,2008(02):149-155.
[12]夏运强,李华军,唐筱宁.海洋工程物理模型试验中风场模拟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08(01):28-33.
[13]黄维平,白兴兰,李华军.国外深水钢悬链线立管研究发展现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02):290-294.
[14]黄维平,白兴兰,李华军.国外深水钢悬链线立管研究发展现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02):290-294.
[15]张敏,李华军,王俊荣.一种结构动力特性修改新方法[J].工程力学,2009,26(08):10-14.
[16]杨彬,石湘,李华军.膨胀式自应力灌浆卡箍压力测定方法[J].海洋工程,2010,28(03):80-85.
[17]杨彬,石湘,李华军.膨胀式自应力灌浆卡箍压力测定方法[J].海洋工程,2010,28(03):80-85.
[18]李炜,李华军,郑永明.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大直径钢管桩水平静载荷试验数值仿真[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31(04):69-72.
[19]李萍,王树青,李华军.特征系统实现算法中的噪声问题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Z2):176-182.
[20]杨林,李华军.不同节点布置下二维涡激振动的无单元法参数化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05):105-110.
[21]Liu Y,Li H J . Analysis of oblique wave interaction with a submerged perforated semicircular breakwater[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2013, 83(1):23-36.
[22]李英超,张敏,李华军.利用不完备实测模态修正杆系结构约束边界条件[J].工程力学,2013,30(01):288-294.
[23]Hu S L J ,Yang W L ,Liu F S, et al. Fundamental comparison of time-domain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methods based on high- and first-order matrix models[J]. Journal of Sound & Vibration, 2014,333(25):6869-6884.
[24]Shen J ,Liu F ,Li H,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damages occurring between two adjacent measurements for an aging offshore platform[J]. Ocean Engineering,2015, 109:372-380.
[25]Li H , Du J, Wang S,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probabilistic distribution of mooring line tension for fatigue damage assessment[J]. Ocean Engineering,2016, 124:204-214.
[26]王冬冬,石湘,李华军,周雷,张传杰.载荷重新分担对膨胀式自应力灌浆卡箍防滑和防撬设计影响[J].海洋工程,2016,34(06):83-92.
[27]Wu G ,Li H , Liang B ,et al. Subgrid modeling of salt marsh hydrodynamics with effects of vegetation and vegetation zonation[J].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017.
[28]Liu Y, Li H J . Iterative multi-domain BEM solution for water wave reflection by perforated caisson breakwaters[J].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17,77(apr.):70-80.
[29]何舒玥,李华军,廖绍华,刘勇.透空式进海路波浪力计算方法的试验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8(09):118-124.
[30]杜君峰,张敏,徐霄龙,李华军.腐蚀影响下深海平台系泊锚链疲劳损伤评估[J].船舶力学,2018,22(08):985-992.
2018年8月,李华军参加“蓝色药库开发”高峰论坛暨管华诗院士从教55周年学术研讨会,参会人员围绕中国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热点问题,从海洋生物医药的研究、海洋食品质量安全、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及人才配置等角度,汇报交流了各自取得的主要成绩和新研究进展。
2019年10月,李华军参加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会上就深水及近海工程、海岸动力及海岸工程、河口及航道整治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进行2天学术交流。
人才培养
截至2020年5月,李华军培养了硕博研究生及博士后100余人,其中,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获评全国教学名师,3人入选国家优青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李华军在工厂做过工人,到部队当过兵,去中国海外学习过,又在中国海洋大学任教,他养成了不轻言放弃的习惯,常年的科研工作,遇到难题、无法突破是一种常态,李华军说,只要和团队一起努力,就能攻克难关。
李华军说:“劳动是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也是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来源,更是创造人类文明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以每个人都以劳动为荣。”
人物评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海洋科技工作者更是用严谨的科学理念、先进的办学思路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建设海洋强国,逐梦蔚蓝,李华军和他的团队、学生们用辛勤的劳动构筑海洋科技的未来。(中国海洋大学评)
作为中国海洋工程领域的一名科技专家,一直以来,李华军率领他的科研团队,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特色显著的以工兴海、以工强国之路。(《中国科学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