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祥(1880年8月25日—1959年5月19日),生于
北京,浙江镇海小港(今
宁波市北仑区)人,清末通奉大夫李濂水之子。著名爱国
实业家。曾参加
辛亥革命,后来锦州经营垦务,创办生生果园及耕余学院,被誉为“中国苹果之父”。抗战时期,积极投入
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后,以实业家的身份和名望,协助中共党组织活动。
家族背景
北仑(镇海县)小港李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家族?它是“宁波帮”中发迹最早、财力最雄厚、影响最大、传世时间最长的家族之一。小港李家自清道光年间起家,已有180多年的历史,跨越七代,从中不仅走出了一批商界领袖、实业巨子,更有大批各个专业领域的成功人士。李氏家族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上世纪宁波当地大家族命运的缩影,更集中体现了“宁波帮”在近代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李氏家族爱国爱乡、科学民主、开拓创新、博爱人道的精神,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值得众所共仰。”
中国第一艘民营军舰
1822年,15岁的
李也亭从家乡小港闯荡上海滩,从当学徒开始,开启了李家百余年兴盛的第一步。当了4年学徒后,机灵的李也亭跳槽至沙船业,按当时的行规做些私货贩销。经过几年积累,李也亭随即投资沙船业,到1851年后,李也亭已拥有沙船10余艘。后来,他又投资码头和金融业,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了上海滩的航运业巨子。回顾李也亭一生传奇,宝顺轮经常被后人提起,这是中国第一艘民营军舰。当时海盗猖獗,影响到了南北海运。李也亭与慈溪费纶志、盛植琯等宁波商人经过筹划,决定购买军舰护航。随后,他们合伙出资一半,另一半由宁绍道台和宁波府垫付,总共筹资7万银元,买下了宝顺轮。
咸丰五年(1855年)春季,宝顺轮驶进宁波港,正式开始护航。据记载,在投用后短短的三四个月时间里,宝顺轮大展神威,共击沉和俘获海盗船68艘,生擒和剿杀海盗2000余人,基本肃清了南北洋匪患。
小港李家纪念馆里唯一的女性塑像
2013年4月25日,北仑小港李家纪念馆开馆,见证一个家族的百年繁华。
馆内仅有的一座雕像,却属于一个女人。她就是李也亭的儿媳妇张太夫人。
张太夫人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她不希望子孙守着祖业吃老本,也不提倡子孙去做官,还坚决反对死读书,鼓励后辈走出国门看世界。
为此,她不但把全家搬到了上海,还亲自派遣子孙19人留学海外,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正是在她的影响下,李家后人中人才辈出,科学家、工程师、建筑师、医学专家比比皆是,还出了核物理专家和钢琴大师,如今在金融、文化、电影等领域也都有不少卓有建树的专家。
张太夫人还乐善好施,做过无数好事。她曾筹集4万银两,赎买了450名素不相识被拐卖到南洋去的女工。
听闻她的义举,国学大师
王国维曾作诗夸赞:“一招卖作奴,终身为非民,伟哉张太君,独拯五百人。”
宁波最早的一所大专
1900年,李家在宁波江北岸泗州塘购田千亩,办了宁波第一所完全中学益智中学。学校请来
美国人当校长,课本全用外文原版。辛亥光复后,张太夫人又把这个学校的千亩土地和校舍送给宁波政府办甲种高级工业学校,是宁波最早的一所大专。
人才辈出的李家
进入20世纪前后,小港李家在上海的事业如日中天。李家第三代更是人才辈出,其中又以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的李云书、旅沪宁波同乡会会长的李征五及辛亥革命期间上海的风云人物李薇庄三兄弟最具风采。他们除经营祖传家业外,还广泛投资新兴事业,如轮船、银行、保险、丝织等,使李家成为名震沪上的工商大家族,在工商界叱咤风云。
李征五,被人称为“上海滩最早的大亨”,曾与
孙中山、
黄兴、陈其美交往密切。
辛亥革命前,他即加入了同盟会,还捐出百万元私财组建光复军,支持辛亥光复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另外,在李家第三代中,李善祥(1880年~1954年)受抗日救亡运动影响,其子女大多投奔共产党。次女
李又兰成为新四军战将张爱萍的夫人。
甲午战争后,特别是进入民国以来,领风气之先的小港李家后人纷纷走出国门,前往欧美、
日本诸国求学,李氏子弟奋发有为,均有所成。毕业于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的李祖恩(1890年~1937年)是众多留学兄弟中最早出名的。他学成回国后不久,便被“北洋财阀”盛宣怀委以重任,相继担任邮传部主事、
财政部库藏司司长、印刷局局长、币制局主事,有“小财神”之称。
毕业于美国伦赛利工程学院的李祖贤(1894年~1981年),归国后创办六合工程公司,名闻国内建筑界的上海
海关大楼、上海图书馆、南京故宫博物馆、中央研究院以及武汉大学图书馆等一批著名建筑物均出自“六合”之手。
此外,李家第四代也有多人涉足艺术领域,著名画家
张大千与李家关系非同
寻常,其中与张大千情同兄妹的
李秋君(1899年~1971年)艺术成就享誉民
国画坛。她以山水、仕女画见长,是我国最早在国际美术界获得声誉的女画家之一,曾担任中国女子书画会主席。她是中国第一个在国际上获金奖的女画家,是著名画家张大千生平第一知己。
如今,第五代“名”字辈李氏,除居住在大陆各地外,还遍及欧美、日本及港台等。他们凭借着自身的优势与先人的创业精神,又创造出颇为世人瞩目的成就,由此谱写了百年家族的新篇章。如
李名觉,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长期从事舞台艺术设计。他获得过无数次荣誉,在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总统
里根在任时,曾授予有卓越贡献的少数民族人士“青云奖”,李名觉与电脑专家
王安是仅有的两名华裔得主。李名仪则在美国建筑界有“小
贝聿铭”之称。据统计,李家第五代“名”字辈共有110余人,在国内外创造出自己的成就。可以说,到“名”字辈,小港李家已从工商世家成功转型为科技文化世家。
人物生平
李善祥祖居浙江省镇海县港口村,以务农为业,后靠叔祖父李世亭闯荡上海,赚钱投资,开船号、设钱庄、经营房地产,遂成巨富。李氏家族产业日隆,成为宁波帮巨头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李善祥之父李濂水步入仕途,诰授通奉大夫,花翎四品衔。
1880年8月25日,李善祥生于北京父亲任所。1894年,李善祥受父亲灌输的“非君说”之影响,勇敢地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回到故乡,参加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并担任镇海县民政长(县长)。李善祥年轻时博览群书,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参加了革命党———新浙江同志会,在辛亥革命中被推举为镇海县首任民事长。
李善祥从政时因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招致豪强劣绅的攻击,他也看不惯袁世凯等新军阀的倒行逆施,就愤然辞官,远赴东北,要走“实业救国”、“农业救国”的理想道路。
1912年,李善祥辞去镇海县民政长(县长)之职,带着妻子和两个书僮到东北锦州创业,走上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之路。
他从美国购进新式铧犁,创办恒康农场;他购进德国西门子发电机,装上西门子电话;他在锦州开办商号、油坊,搞活了辽西经济。
他在东北第一次以资本主义股份制方式经营,第一次用农业机械耕种,第一次在盐碱地试种水稻成功。
他在锦州庙沟开垦土地,打了23口井,抽水灌溉土地,种植苹果,并采用先进技术,改良品种,创造了红元帅、国光苹果。
他在自家果园——生生果园创建耕余学院,有小学部、中学部、大学部,免费培养贫苦孩子。
1922年李善祥与铁路锦州站站长陈少亭等合资创办锦州第一个酱园———万生酱园,来浙江绍兴聘请师傅和经理,从此锦州有了南方式的酱油和乳腐生产,后来竟成了东北地区的锦州特产。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鬼子入侵锦州,曾多次拉拢李善祥,要他担任锦州农会会长。李善祥坚决推辞,后带领家小,回到老家小港。
当时的小港已经成为抗日前线。李善祥出钱又出力,要求孩子们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还出资建了一家小型医院。李又兰和李家的其他孩子一起,组织抗日宣传队、救护队,宣传抗日救国,救护伤员,李又兰还记得,当时轻伤员由救护队就地救护,重伤员转往镇海。
但是后来觉得大家就这样宣传宣传、救护被日本鬼子打伤的伤员,太被动了,太憋屈了。他要求孩子们都到抗日第一线去,亲自参加战争。
正是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的引导,1937年,李家四兄妹和当地几十位青年一起,动身寻找抗日队伍,前往前线。他们中有九位后来参加了新四军,其中一位是李又兰。李又兰还记得,临行时,父亲给他们每人十块大洋,母亲帮他们把钱缝在衣服里,再三的关照:“不到万不得已可千万不要用掉了哦。”
把才十几岁的孩子送到抗日前线去打仗,父母亲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可曾想过,孩子们可能受伤,可能牺牲,可能被俘受折磨?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年李善祥的四位上前线的孩子中,有两位曾进集中营,有两位历经磨难、九死一生,李又兰更是皖南事变的幸存者。
李又兰回忆说,他的父亲曾到上饶集中营,营救孩子。也曾到苏北解放区,看望李又兰。父亲得出的结论是,孩子们跟着共产党抗日救国这条路走对了,他非常欣慰,非常赞赏。
1950年,李善祥被选为锦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1年,又被选为辽西省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1959年病逝,享年80岁。
主要功绩
实业救国
在南满铁路线上,日本人种的苹果到处叫卖,李善祥的民族尊严受到极大伤害,他发誓要种出中国人自己的苹果。于是刻苦学习果树的栽培技术,到大学聘请园艺专家,于1928年在辽宁锦州创办了生生果园股份公司。他亲自动手,拜农艺师和园艺工人为师,又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栽培出闻名遐迩的
国光、红元帅等香甜可口高质量高产量的苹果树。
随着果园的创建、发展,为了培养园艺人才,李善祥又创办“耕余果艺学院”,同时为使职工和庙沟贫苦儿童有求学机会,学院分小学、工读和研究三部分,后来又在宝龙岭和水平营设两分校,以便于山沟儿童就近入学。学校实行免费入学,并借给书籍。
为了寻求造就人才的教学制度,李善祥亲自去南京参观陶行知办的晓庄师范,对陶的平民教育思想、艰苦奋斗的校风和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十分赞赏,当即请陶行知先生介绍丁莘白、沈雪之、李文渊等一批优秀教师(其中有些是共产党员)来耕余任教。他们把晓庄的作风带到耕余,校内全部仿效晓庄的办学制度,平时以“工农劳动万岁”的思想教育学生,特别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每遇“五卅”等纪念日,学校开展文艺活动,演出列强侵略我国等内容的活报剧,让学生心中深深埋下忧国忧民的种子。
投身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了锦州,有名望的实业家李善祥是日军拉拢收买的对象,但日军每次登门求见都吃了闭门羹,为逼李善祥就范,日军及他们的帮凶先设计了一场绑架案,后又将他软禁,许诺让他当锦州市市长。这一切都动摇不了李善祥绝不当汉奸的决心。
李善祥先将妻儿老小偷偷送回南方,在“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终于避开日本人的监视,不顾东北的偌大产业,跑回宁波小港,投入了抗日救国运动。
在日军把战火烧到宁波时,李善祥毫不犹豫慷慨解囊,出资组织了一支救护队和担架队,并购买了药品和医疗器材,聘请了有技术的医生承担医疗任务,并培训救护队员,他的妻儿老小也全部出动,参加战地救护工作。
这支救护队和担架队曾抢救了因遭到敌机轰炸和炮击而受伤的民众和抗日队伍。李善祥还利用本族祠堂、庄屋办了难民收容所和难童教养所,使失去父母的孩子有了家;免费供粥饭给那些饥肠辘辘的难民,帮助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日子。当他发现当地驻军缺少御寒衣物时,就买来布和棉花,让自己的夫人带领妇女日夜赶做冬衣和鞋子,他们做的衣物足够供一个团的抗日战士使用。
李善祥为了抗日把自己的家产都贡献出来了。他的8个子女,在父亲的带动下都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李善祥的大儿子李祖平组织了抗日宣传队,到乡村城镇作演讲、教唱抗日歌曲、演抗日戏剧,。在1937年战火蔓延到浙东时,李善祥毅然决定送子女参加新四军,当年李善祥有5个子女参加新四军,其中,他的二女儿才17岁,三女儿只有14岁。1942年,他的二女儿李幼兰与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张爱萍结婚。以后,他同张爱萍、苏皖省政府主席李一氓、新四军军长陈毅多次接触,关系甚密。
1940年浙东大旱,李善祥被推举为镇海县粮食调剂委员会主任。动员大家平价卖余粮,自己也带头解囊。日军占领镇海后,他辗转流亡到昆明、重庆等地。
1946年夏,李善祥回到了离别9年之久的锦州南山“生生果园”,又开始从事他的果艺事业。锦州解放后,李善祥将自己倾注毕生之力经营的“生生果园”无偿地献给了国家。在李善祥首栽苹果的带动下,不久,辽西地区出现了多处果园。产量逐渐扩大,品种不断更新,最后苹果遍及辽西地区,锦州苹果从而也出了名。
人物评价
著名爱国实业家李善祥先生,他坚定地支持民族解放事业,其创建的生生果园、小姐楼、罕王殿等均已被列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生生果园更是被誉为“亚洲第一大果园”发源地。
轶事典故
“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这是毛主席曾经讲过的一段话,这段话高度赞扬了解放军战士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情操,也让锦州苹果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1956年11月15日,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 ”
家庭关系
长子李祖平和长媳程敦彦、次子李祖宁和媳妇葛君、次女李幼兰(又名李又兰)和女婿张爱萍、三女李采芝(又名李锦)和女婿邱祖坤、四女李采荷(又名李艺)和女婿林晖。
李善祥的5个子女、2个媳妇、3个女婿共10人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又(幼)兰,我国著名实业家李善祥次女,副军级离休干部。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夫人。
四女儿,李艺(1926年—1994年),原名李采荷,又名黎艺。1942年6月参加新四军浙东纵队。1944年1月被批准入党,随后被捕进入集中营,1948年10月重新入党。曾在浙东三北地区三五支队、华中军区及华东野战军等部队担任过电台缮写员、文化教员及图书管理员。1949年至1953年,先后在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南京市军管会文艺处、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社和总政青年部等单位从事编辑工作。1956年调入中央广播事业局,历任编辑、干部科副科长、中唱公司办公室主任兼人事处长等职。1983年离休时为司局级干部。
丈夫
林晖,原名林圣纬,1922年12月7日出生。1937年8月参加小港抗日救亡宣传队,1938年3月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皖南、苏南、苏中、浙东的抗日武装斗争和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与上海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青年科科长,总政治部青年部科长、处长,江苏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副主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人民装甲兵》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工作研究室主任。1964年晋升为大校军衔。离休后享受副军级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