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宝,GBS,JP,OBE,1939年3月13日在
英国伦敦出生,祖籍中国广东鹤山,毕业于
剑桥大学,修读法律和经济,获硕士学位。他是
香港的名门望族“李氏家族”的成员之一,现任
香港东亚银行主席,
香港行政会议成员,
香港立法会金融界代表议员,
香港大学副校监,
香港金融学院院士。太太是李
潘金翠。
早年经历
李国宝是李福树的长子。因为出生几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所以,在他才几个月大的时候,全家就从伦敦回到了香港。
和那个时期的很多人一样,李国宝的童年是在战火与动荡中度过。日本占领香港后,李国宝随父母到了澳门,并在那里上幼儿园。直到战争结束才回香港,进入
圣保罗书院读书。期间,李福树为了完成因战争耽误的学业,曾专门返回英国攻读特许会计师专业,李国宝和兄弟姐妹们则由母亲李胡紫霞悉心照料。
15岁时,李国宝被送到英国去就读寄宿学校。他也因此成为入读专以培养精英而著称的渥屏咸学校(UppinghamSchool)的首位中国人。那时,他不但要学习英文,还要学习中文。母亲则专门为他请了一位中文辅导老师。父亲希望为他设计一个更有前途,也更符合实际的人生。因此,当李国宝计划继续深造时,父亲却鼓励他务必要学习会计。
在父亲的不断催促下,李国宝进入到著名的会计师行——库伯兄弟会计师行(Cooper Brothers)学习会计。并在那里整整度过一年的时间。那一年里,李国宝虽然勤力,也学到不少知识,却没有感觉到什么乐趣。他回忆说,那些工作基本上可分成两类:或者是审核一栏栏简单无聊的图表数据,或者是干些繁重乏味的体力工作,例如将发送给公司客户的大量账簿和成捆的信件搬到邮政局。
不过那段时间的工作事实上为他带来了不少的好处。比如,学习到了审计核数的知识、撰写报告的技能以及办公室的行为准则;比如,因为被派到许多公司进行项目审计的机会,而结识了许多商界人士。这些,都无疑为他日后在东亚银行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但当时的李国宝恐怕没有想到这么多。到了年底的时候,他还是决定再向父亲争取,会计这一行并不合适自己,而且向父亲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下一步安排:打算继续研习数学并进入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
他的努力说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父亲的期望,但并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信会计知识重要性的父亲依然要求他,至少要参加并通过特许会计师的中级考试,而且还提出一个比较诱人的奖励计划给他:如果通过考试,就赏他5000元英镑和一辆汽车。
特许会计师的中级考试将在11月举行,而剑桥大学10月份就要开学。既不想违背父亲愿望,又想得到甜头,还想坚持兴趣与理想的李国宝,最终决定要鱼和熊掌两者兼得,而且他找到了办法。
他首先到剑桥大学完成了注册,然后向学校请了几个星期的假,并把争取来的时间全部用在了特许会计师考试的准备上。几个星期的拼搏下来,他不但实现了自己的剑桥梦想,而且通过了会计师考试。他依然还是英国及威尔斯特许会计师学会资深会员、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澳洲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
李国宝在剑桥大学攻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经济及法律)。很有意思的是,他还在学业之外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做得很好,很快乐,很有成就感。
同很多家族成员一样,李国宝有着很好的商业眼光与运作能力,剑桥大学则成为他施展这些特长的第一个平台。
在剑桥大学,每个学生都需要有一辆自行车,以便在分散的不同校区之间便捷地往来。因此,很多新生入学后都要买自行车,很多毕业生也要在离校前卖掉自己的自行车。而且,新生买车和毕业生卖车都是在校园之外进行。新生会直接到商店买车,毕业生的自行车也都是卖给二手商店,然后由商店涨价几倍后再转手卖出。多少年来,这种买卖都被剑桥大学的学生看成是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但李国宝是那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因为他从中看到了商机,并下定决心要把握这个机会。
他很快积极行动起来,并且合理利用了他当时可以调动的一切有利资源。他用累计高达50%的
分红权,将学院一位会修车的门房和自行车棚的管理人拉入到自己的旗下,合伙做起收旧车卖旧车的生意。他自己出资,并负责从即将离校的毕业生那里低价收购来旧自行车,然后将收来的自行车交给门房打理一翻、旧车变新车,最后再将翻新的自行车暂时存在学校自行车棚里。待新学年开始时,他就出去开展行销,将存放在车棚的自行车一辆接一辆卖给入校的新生,货如轮转,年仅21岁的李国宝就这样把生意经营得相当成功。
个人生活
他的家族是香港历史最悠久、地位最显赫的传统世家之一,不但成员横跨政治、立法、司法、教育及经济等领域,并在各自领域建树卓越,历经百年,依然基业常青、代代向前。
他所领导的由他家族参与创办的
东亚银行则是香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独立本地银行,不但历久弥新,又大又强,而且以稳健快速的步伐从“香港人的银行”发展向“做中国人的银行”,直至“全球华人的银行”,越来越有力量。
有着逾30年银行家生涯的李国宝和有着近90年银行经营历史的东亚银行,不但是华人金融界的“老字号”,而且是“老字号”中与时俱进的成功代表。如今,东亚银行既是香港本地最大的独立华资银行,也是唯一一家以海外华资银行身份,与其他国际巨头并肩挑战,成为中国内地首批通过本地注册验收的外资银行。
人物履历
广东鹤山人。1939年生于英国。在英国接受中学、大学教育,毕业于
剑桥大学,修读法律和经济,获硕士学位。后又专攻会计及电脑专业,获英国及
威尔斯特许会计学会院士。又在伦敦著名会计师行工作多年。
1969年回香港,进入东亚银行任职,为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率先开展银行电脑化,推动业务发展。到1978年,其资产总值已高达29.38亿港元。
1981年,他出任东亚银行行政总裁兼总经理。当时港府放松对银行牌照的限制,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在港纷纷设立分行,使华资银行承受巨大压力,许多华资银行因此而倒闭。而他却凭着早已建立的海外庞大网络,并实行多元化经营,使银行业务不断拓展,从而使东亚银行在逆境中反而日趋兴旺。
他替私客户管理
信托基金。分别与英、美、法、加拿大、瑞士等国金融机构合作,还在纽约、多伦多、开曼群岛、新加坡设立4家分行,发展国外业务,使东亚银行成为一家立足香港、走向国际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华资银行。他还注意加强与内地的合作,早在20年代就在上海开设分行。
到80年代后业务发展迅速。在香港他担任了立法局议员、华资银行公会主席、香港管理协会主席、
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及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等。
1992年被聘为香港事务顾问。
1995年,李国宝出任了东亚银行副主席。
1997年又被委任为主席兼任行政总裁。
担任职务
李国宝担任不少公职及商业职务,拥有丰富资历,他是英国银行学会资深会士、
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
香港银行学会资深会员、
澳洲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
香港金融学院院士;也是
招商局中国基金、
中国海外发展、中远太平洋、
道琼斯、粤海投资、
香港中华煤气、香港
上海大酒店、香港银行同业结算、
香港按揭证券、
电讯盈科、香港生力啤酒厂、SCMP集团及
维他奶国际集团等有限公司的董事。
李国宝是AsiaSociety International Council及Asia Business Council信托委员会委员,以及Capital magazine、Carlos P.Romulo Foundation for Peace and Development、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国际顾问委员会、Hospitalfor Special Surgery、Lafarge、Scripps International Network及Sirocco Aerospace International SAE等国际咨议或顾问委员会的成员。
李国宝担任香港华商银行公会有限公司主席、香港管理专业协会理事会及执行委员会主席、
香港大学副校监、
香港大学学生会经济及工商管理学会名誉顾问、
香港中文大学善衡学院咨议委员会成员、圣雅各福群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香港红十字会顾问团成员、圣约瑟书院基金有限公司主席、国际商会——“中国香港区会名誉顾问”、“中国香港(地区)商会第一荣誉主席”、
香港上市公司商会名誉会长、
香港银行学会议会副会长、剑桥之友香港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法国INSEAD东亚区校董会主席、EdelmanAsia-Pacific的非执行主席以及Metrobank资深顾问等职务。
名门望族
他的父亲李福树正在伦敦学习会计师课程。当时,他的家族已是香港的望族之一,由他家族参与创办的东亚银行也刚好过完20岁的生日。李国宝家族的发展是香港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香港19世纪末成为
远东转口贸易商埠时,李国宝的曾祖父
李石朋就已在当时香港的商业中心——上环文咸东街的一家船务公司开始了奋斗历程。
李国宝祖籍广东鹤山,若寻根到底,他曾祖父的父亲即李石朋的父亲李家成,才是家族中第一个到香港“淘金”的人,虽然他在李石朋5岁时就已去世,但却是带领家族从鹤山到香港的开路人。
5岁丧父的李石朋聪明且有远见,他从当学徒开始,白手起家,通过艰苦而又不失智慧的奋斗,奠定了家族的百年基业。当时的香港,生意都由英国人控制,李石朋坚信,只有学会与洋人打交道,才能在香港找到发展的机会。因此,他在17岁那年做了一件很多学徒同伴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主动到教会学校,也是现时香港最杰出的中学之一——
圣若瑟书院报名就读,成为该校首批华人学生之一。
后来,为了让下一代接受良好教育,他还找了个外国人专门教自己的大儿子,也就是李国宝的祖父李冠春学英语。李氏家族也从此留下了高度重视教育的传统。如今,其家族成员中,不论男女,均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世界著名学府剑桥、
牛津、伦敦、
伯明翰、哥伦比亚、麻省理工……都有他们的足迹。
李石朋通过创办“和发成”船务公司,运输越南大米到香港积累到第一桶金,之后创办“南和行”自营进口米生意,并以在当地买稻田、当地加工再从当地运到香港销售的一条龙模式来经营,他本人也成为香港富甲一方的华商。因常体会到香港华商缺乏银行支持的不利,李石朋晚年时一直希望开办一间西洋式的银行,为同胞服务。
他的心愿直到1918年末,才在后人的手中变成为现实。是年11月,31岁的李冠春和三弟李子方,联手本地简东浦、
周寿臣等华商以200万港元注册资金,创办东亚银行,并于翌年1月在
港岛皇后大道中二号正式开业。李冠春兄弟因此成为香港的第一代华人银行家。
东亚银行一成立便得到众华商的关怀与支持,头一年便让
存款额突破400万港元,录取到超过37万港元的盈利。开张大吉后,银行的创业者们乘胜而上,不但于第二年将总行迁往更占地利的香港
德辅道中10号(现址),还分别在上海及越南
西贡市(现称胡志明市)开设了分行。银行创办数年后,其资本总额已增至1000万港元,不但规模跃居全港华资银行之首,且业务蒸蒸日上,成为华南地区最稳健、实力最雄厚的华资银行。到1930年代,东亚银行的股份已开始在香港股票市场买卖,为香港首家上市之华资银行。而到1935年,高达14层的总行大厦落成,成为当时香港最有特色的建筑物。
但显赫的东亚银行并不是李氏家族的全部辉煌所在。
在李氏家族的家谱中,李冠春和李子方的下一代是“福”字辈。到“福”字辈时,李氏家族已在多个领域卓尔不凡,享誉四方。
在
李冠春一脉中:长子
李福树毕业于香港大学后留学英国,20世纪60年代曾任香港市政、立法及行政局“三料”议员;次子李福善则是
香港高等法院的首位华人法官及上诉庭副庭长,并参与起草了香港《
基本法》。李福树、
李福善的弟弟
李福兆据说6岁时就在李冠春的传授下,知道如何买卖股票。1969年,李福兆牵头成立“远东证券交易所”,不但打破洋人垄断,为包括闻名世界的“
长江实业”在内的诸多本地华商铺平了公开上市的道路,也把香港证券业带入快车道。1986年,他还出任香港4家交易所合并为联合交易所后的首届主席,进而被誉为“香港股票交易之父”。难得的是,李子方一脉中也是人才辈出,其子李福和是
香港赛马会首位华人副会长,并为行政立法两局议员,李福和还是李氏家族中出任东亚银行总经理(现称行政总裁)职务的第一人。其弟李福逑是首位担任
香港社会福利署署长的华人。
到“福”字辈的下一代即“国”字辈时,李氏家族发展更上层楼,当中包括李福逑之子
李国能。他是
香港终审法院首席大法官,回归时是香港特区最高法官中的唯一一位华人。而李国能的堂兄弟,李国宝和李国章也都是了不起的人。
李国章生于1945年,他既是李国宝的亲弟弟,也是李国宝的校友,他毕业于
剑桥大学医科,2002年起担任
香港教育统筹局局长。在此之前,他还分别出任过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先后服务于
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医务委员会等机构。并且,他还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生,不但在国际肝癌治疗领域首创了“李氏疗法”,还是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的创系讲座教授及医学院院长。
涉足银行
初入银行
李国宝成长成熟的同时,东亚银行也在发展壮大。1969年,东亚银行庆祝成立50周年纪念,三十而立的李国宝也于同年正式加盟到东亚银行。
当时,李国宝已获得相当的商业和会计经验,所以很快熟悉业务,成为董事会放心信赖的人。当银行的总会计师去世后,李国宝接替了他的位置。而且干得相当不错。
担任总会计师一段时间后,李国宝被任命为总经理助理。
出任经理
东亚银行总经理即李国宝的叔叔李福和宣布,他将于1976年底退休,并提出由东亚银行另一创始人家族之代表简悦隆担任总经理,由李国宝出任副总经理。到了1981年,年高的简悦隆宣布退休,
董事局选择李国宝出任了银行总经理(现称
行政总裁)一职。
时年42岁的李国宝由此成为东亚银行的栋梁,开始以一个银行家身份,带领东亚银行迈向新纪元。
李国宝上任东亚银行总经理时,面临的是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
东亚银行
谈到这一点,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东亚银行成立后香港银行业的整体发展历程,以及东亚银行在此期间的主要经营发展特点和轨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香港的银行业主要以贸易融资为主,很多银行的业务大都集中在押汇、侨汇及汇兑业务方面。但战后海外华侨对国内经济形势心存疑虑,各国也开始限制向中国内地汇款,所以侨汇业务开始锐减。汇兑业务也和侨汇的处境一样艰难。这对香港的银行业,特别是华资银行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好在旧的优势失去时,新的机会也随之来临。战后,香港经济开始复苏,经济结构开始转型。尤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为银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在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中,香港银行业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一方面是随着竞争的激烈,一大批小银行结业的同时,部分有相当实力的银行迅速崛起,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香港银行业遭遇到异常恶劣的环境,1965年,多间华资银行挤提,恒生银行被汇丰兼并,东亚银行因作风稳健,资金充足,反于危机后存款增加,并于香港及海外树立鲜明的形象。
东亚银行紧跟时代变迁,善用先进技术与理念创新经营,让银行在业界保持了领先地位。例如,1969年全线安装最新的联线计算机系统,成为香港首家在运作上采用尖端科技的华资金融机构。1975年与美国银行共同推出首张港币信用卡——东美信用卡。而且始终以稳健而审慎的经营方针开展业务,有力地保持了银行的安全与稳步发展。
经营变革
李国宝上任时,既要应对本地华资银行的竞争,也要面对越来越多外资银行的挑战,而从整个社会层面上看,香港又处于中英谈判的敏感前夕,各种挑战汇聚一起,可谓是险象环生。
肩负重任的李国宝深信,只有带领东亚银行成为一间很杰出的银行,才能与其他银行竞争。因此,他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自己及下属共同努力,要比其他银行更为突出。并且大刀阔斧地开始了经营变革。
变革的最重要一条,就是要团结更多的积极力量,将东亚银行带到又强又大的新境界。东亚银行从创办到李国宝出任总经理期间,虽然银行股份从30年代就已在香港股票市场买卖,但整个银行却一直由参与创办的几大家族控制,垄断经营。这种安排有利于形成稳定力量,确保银行在创立初期以及动荡的环境中保持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在更高层次上参与竞争。竞争是要有实力的,实力既可以依靠自己的积累,也可以向外部借力,要做大事,二者缺一不可。为此,李国宝积极提倡共识与合作,不断吸引外界贤能加入东亚银行,极为有效地提升了东亚银行的整体实力,坚定地捍卫了东亚银行作为香港最大的独立华资银行的地位。
李国宝还在业务上加强对外合作,拓展银行发展空间。比如,上任总经理(现称行政总裁)的第二年,他即就推动东亚银行与多家银行机构共同创办“银通”,在香港、澳门、深圳及珠海设立了自动柜员机网络;1984年东亚银行又与多家银行共同创立迅通电子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以配合在分行零售点提供电子转账的服务;1987年,东亚银行成为
威士国际组织(VISAInternational)及万事达卡国际组织(MasterCardInternational)的主要成员,并开展其独立之信用卡业务;1989年东亚银行又成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6名始创成员之一;自1995年起,更直接通过收购不断扩张银行业务的规模,如1995年收购中国联合银行,2000年收购
第一太平银行,2001年,收购美国大兴银行等,而且成功对其业务进行了整合。
卓越成就
李国宝注重保持银行的良好运作,要求银行拥有优秀的企业管治。为此,他开放银行的高层管理者职位,聘请几大家族以外的贤士能人出任重要职务,并十分注重吸纳、培养与善用人才,通过高效率的队伍让银行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保持稳健与高效经营。
“每早高级职员及部门主管都会在8点开会,管理层对于银行各项业务都要有清晰的了解,透明度要高,对待员工则要奖罚分明。”则是李国宝让银行稳健高效运转的一个成功之道。
同时,李国宝非常注重树立东亚银行的卓越形象,并积极增进东亚银行与香港市民的联系和感情,以巩固和深化东亚银行在市场中的声誉和口碑。在电视广告中,东亚银行将自己标榜为“香港人的银行”,以区别于其他大银行。这种定位,深得人心,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无比。而且,他们一贯坚持以行动来证明自己,并非是空有口号的人。
东亚银行从创立起就以优质服务而著称,李国宝领导银行后,更将这一传统优势发挥到新的水平。这也与李国宝本身的为人很有关系,很多和李国宝有过交道的人都说,谦恭温和的他总是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拜访和答谢客户是他经常做的功课,如香港SARS最严重时期,他就坚持每天拜访客户,并留出一些时间,亲笔用英文和中文给曾会面的人写信致谢,更是李国宝不改的习惯。人们常说,有怎样的老板,就有怎样的下属。老板都这么为人着想,东亚银行的职员们,自然也会对客户多一份真诚。
服务客户,必须有相应的条件及能力,而且要深具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地满足所需。这也是李国宝关注并擅长的事情。1969年东亚银行为提高服务效率而推出的电脑联网以及后来的首张港币信用卡的发行等等,都是他亲自参与的成果之一。他领导东亚银行以后,东亚银行在金融创新与服务能力建设上,亦取得杰出进步。
如今,东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范围涵盖存款、外币储蓄、零售投资和财富管理服务、楼宇按揭贷款、私人贷款、信用卡产品、电子网络银行服务、银行保险产品、
强制性公积金服务、贸易融资、银团贷款、汇款及外汇发展交易等领域。配套设立了个人银行、企业银行、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中国业务及国际业务等部门,可灵活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而且还以提供全面的零售及商业银行服务著称,并设立“显卓理财中心”,提供尊贵的理财服务。
东亚银行不但通过提高职员的服务质素及效率让客户满意,也注重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更加贴近现代人的需求。1999年,东亚银行推出了电子网络银行服务,让客户可透过互联网、流动电话、“面面通电话”、电话及服务机5种电子媒介处理银行财务,同时还透过东亚证券推出了电子网络股票买卖服务,成为香港首家推出网上买卖证券服务的银行。
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领袖,李国宝放眼全球。上任不久,他即把银行事业的对外拓展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并接连在香港之外开设营业据点。同时,李国宝还带领东亚银行进入其他业务领域,成立多家全资附属公司,提供多元化服务,包括:东亚银行(信托)、东亚证券、东亚资产管理、东亚期货、
蓝十字(亚太)保险及领达财务等,而且通过从3大国际会计师行收购相关业务,于2002年成立了卓佳专业商务有限公司,让银行成为
大中华地区商务、企业及投资者综合专业服务公司的翘楚。
因业绩卓著,1995年,李国宝出任了东亚银行副主席,1997年又被委任为主席兼任行政总裁。
在他的领导下,东亚银行不但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独立华资银行,而且将事业线拓展绵延到庞大的内地市场以及东南亚以至英美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东亚银行集团已在全球设有超过200间分行及代表处,包括于香港的逾120间分行和显卓理财中心、在大中华区的50个营业据点,和遍及美国、加拿大、英国、
英属处女群岛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国际网络,并聘有逾8900名职员。到2007年6月30日止,集团的综合资产总额达3,432亿港元,并在上半年取得44.78亿港元的总收入和19.11亿港元的税后溢利。
2019年5月23日,东亚昨宣布,李国宝将于2019年7月调任执行主席职务。
社会活动
李国宝2002年曾与廖创兴银行家族后人
廖碧欣传出绯闻,他们被记者发现在巴黎同游购物。廖碧欣更称呼李国宝作「Baby」,令传媒给予李国宝「宝Baby」的称号。
涉案
因卷入美国道琼斯内幕交易案,香港东亚银行主席兼CEO李国宝辞去香港特区政府行政会议成员一职。特首曾荫权对此深感惋惜,但接受其请辞。不过,这个案件更大的问题在于引发了对李国宝“有罪”、“无罪”的争论。
和解协议成辞职导火索
道琼斯内幕交易案2007年曝光以来,李国宝一直坚称清白,而春节后他却宣布辞职,最直接导火索就是春节前夕的和解协议。
2008年2月5日,
美国证监会(SEC)在20447号公告中称,已经与涉嫌利用内幕消息在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案件中获利的梁启雄(香港万众电话创办人)、王勤竞(梁启雄的女婿)以及李国宝达成和解协议。
根据安排,SEC将对梁启雄处以1620万美元的罚款(810万美元是其利用
内幕交易的获益,另外810万美元为罚款),对王勤竞处罚8万美元(其中4万美元为其利用内幕交易的获益,另外4万美元为罚款);SEC认为,曾任新闻集团董事的李国宝向其好友梁启雄透露了新闻集团即将收购
道琼斯公司的内幕消息,因此也对李国宝处罚810万美元。
从SEC公布的材料来看,它并没有找到李国宝向
梁启雄透露消息的证据,也没有找到李国宝本人利用该内幕消息进行交易而获利的证据。SEC只是声称,李国宝在获知新闻集团要收购道琼斯之后与梁启雄一起坐飞机去上海,之后,出现了梁启雄家人买卖道琼斯公司股份的事件。SEC认为,李国宝“应该知悉”,其所透露的信息会被利用。
也就是说,
SEC对李国宝的指控完全是基于“有罪推定”,这种做法与美国法律的“无罪推定”精神相违背,这也正是为什么自从2007年5月份道琼斯内幕交易案曝光之后,李国宝一再坚称自己的清白,并决定与SEC抗辩到底。
但与SEC的突然和解,说明李国宝态度在半年内发生了逆转,这在香港政经界掀起巨浪,外界开始普遍关注李国宝妥协的真正原因,他是否自认有罪?与SEC之间有何特别约定?
香港众多法人团体及一些传媒认为李国宝的和解意味着认罪。部分团体负责人高呼李国宝的诚信已受质疑,应辞去行政会议成员职务,并要求特首曾荫权就事件表明立场,同时要求金管局跟进调查案件。
消息人士透露,正是媒体的这种解读,令李国宝感觉到颇大的压力,为避免事态影响到政府公信力,他才决意辞职——因为受制于美国方面的和解约定,他在和解后不能再向外界吐露整个和解的条款和内容,这使得他对于香港传媒的“指控”根本无力抗辩。
舆论“穷追猛打”
李国宝虽然辞去行政会议成员一职,但事情可能还未结束,他在其他机构的职位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港交所独立董事、香港著名的股市评论员戴维·迈克尔·韦伯(David M. Webb)已经发文要求金管局应该继续根据银行业指引,确认李国宝是否是一家香港银行合乎资格的主席及CEO人选。同时,他还兼任10家其他上市公司的
独立非执行董事,这些职位或许都将受到影响。
韦伯在早前给《
第一财经日报》发来的评论中,很尖锐地指出,虽然李国宝并没有承认或是否认罪行,但是如果他对自己有十足的信心,就应该战斗到底,以证清白。而在当前情况下,李国宝应该辞职,否则会令政府的诚信受损。
不仅如此,一些党派领袖也借机频频向曾荫权施压,认为行政会议是特首最高咨询机构,如今其成员出现问题,曾荫权需要对此事进行解释,以释除公众对李国宝诚信问题的疑虑。
2月15日,在
东亚银行2007年年报记者会上,李国宝被媒体围得水泄不通,大家要求他给出一个解释。“根据我与SEC达成的和解协议,我不得就此发表任何评论,应该保持沉默。”李国宝拒绝了大家想要窥探“特别约定”的念头。
对于选择和解的原因,李国宝倒是回答得很干脆。他表示,决定选择和解,是两难的决定,他个人其实可以选择抗辩,但是有关司法程序可能会拖延七至十年,考虑到家人、银行业务、社会公职等多项因素,他决定接受和解。
李国宝的缄默并不被外界认可,次日各大媒体均继续大篇幅报道该事件,继续认定其“有罪”。有感于各方压力,李国宝向
曾荫权递交了辞职信,要求辞去行政会议成员一职。他在当天所公布的个人声明中称,根据他与SEC的协议,必须就此事保持缄默,因此不能向公众及传媒提出的问题作任何回应及解释,而这将“令行政长官及行政会议添上多一重无形压力,对他们绝不公平,为顾全大局,经慎重考虑下,作出这个艰难而沉重的决定”。
曾荫权对李国宝的处境及以大局为重的处理方法,表示理解,但仍希望他慎重考虑是否应该请辞。不过李国宝辞意坚定,并于傍晚向曾荫权递交了辞职信,曾荫权最终尊重他的决定,接受请辞。
而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梁振英对于李国宝请辞也深表惋惜。他说,李国宝一直热心服务社会,在金融服务及教育方面贡献良多。他与其他行政会议成员希望李国宝日后在其他岗位上继续服务香港市民。另外,也有很多银行界人士都支持李国宝继续参选下届立法会,李国宝称,他会慎重考虑。
荣誉记录
1985年被《The Asian Banker》杂志选为当年“亚洲银行家”;
1994年获颁授深圳市首批“荣誉市民”称号;
2004年因在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中的杰出贡献而获得法国总统
希拉克颁发“法国荣誉军官级勋章”;
2005年获英女皇颁授“一般爵士勋章”及日本政府颁发的“旭日中绶章”;
2006年获得星岛报业集团颁发“2005年度金融组别杰出领袖奖”及获颁DHL/
南华早报香港商业奖之“商业成就奖”,以及意大利政府颁发“大官员仁惠之星勋章”;
2007年获香港政府颁授“香港特区
大紫荆勋章”及比利时政府颁授“Officierde L'Ordre de la Couronne勋章”。同时,还先后获得剑桥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华威大学荣誉法学博士、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岭南学院荣誉社会科学博士、美国康涅狄格洲Trinity College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20年2月26日,李国宝家族以11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891位。
2022年3月,以95亿财富位列《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378名。
2022年,以95亿财富,位列2022年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663位。
2023年3月23日,以95亿财富位列《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321位。
2024年3月2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李国宝以10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榜单第2418位。
2024年10月,李国宝家族以10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4年·胡润百富榜》第517位。
政治生涯
早在1985年,他就代表金融界出任了香港立法会议员。当年9月,他获得了在立法局的席位,成为李氏家族中的第三代立法局议员。李国宝依然担任此职,成为当今立法会中最资深的议员之一。
从1985年起,李国宝就一直以非政治家的身份活跃于香港的政治舞台,不但先后出任
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5至1997)、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1985至1990)、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1993至1995)、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委员(1982至1985),积极为香港的发展以及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交往贡献力量,还出任曾荫权选举办公室主任,支持曾荫权成功竞选香港特区
行政长官,而且于2005年被委任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成员。
李国宝在政治上采取“多做少说”的低调做法。他说:“你不能仅仅靠用嘴说,就什么都办得到”。他还发现通过幕后运作的独特效用,即最好直接同决策者对话。因此,在很多时候,他都习惯静悄悄地去履行光荣的使命。
为了听取更真实意见,作出正确判断,他还有一个保持中立的习惯。“我发现,如果人们知道了你的政治观点,他们就不会跟你说那么多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你的立场。”他说,“但是,如果你保持低调,表现中立,处理事务从事实出发不是从派别出发,就更有效果。”
和大刀阔斧改革银行经营不同,李国宝对政治改革大多抱有审慎的态度。“不要为了改革而改革。”他说,“如果要改变,应该逐渐而审慎地进行,不能因此而冒险毁掉我们辛辛苦苦奋斗来的成果。”
相关资质
学历及专业资格
* 剑桥大学文学硕士(经济及法律)
* 英国银行学会资深会士
* 英国及威尔斯特许会计师学会资深会员
* 英国电脑学会特许资深会员
* 香港电脑学会院士
* 英国仲裁人学会资深会员
* 剑桥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 华威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 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 岭南学院荣誉社会科学博士
* 美国康涅狄格洲Trinity College 荣誉
文学博士* 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
* 香港银行学会资深会员
* 澳洲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
* 银行家(东亚银行主席兼行政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