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秀
清朝进士、官吏
李天秀,清朝进士、官吏。
李天秀(1695—1765) 字子俊,号焦娄,陕西华阴县贠庄人。生而聪慧,16岁考中生员,康熙五十九年(1720),以第一名解元中举于乡试。主考茶陵彭维新、震泽王世琛甚为器重,随带于身旁,让其博览群书。雍正十一年(1733),中为进士,入选翰林院。彭维新为户部尚书时,留天秀于府第攻读。之后,彭因事下狱,天秀出入府第,为彭精心经营家务。
乾隆元年(1736),为山东历城县令。历城乃省会直辖之地,事务繁多,人际纷纭,积案很多,难以审理。而天秀狷介廉洁,竭诚于政务,对上不阿,对下负责,所处之事,有惠于民,被誉为“令历城”。但同僚中有妒心之辈,以傲上为由,毁底声名。李天秀弃官后,仍居住在历城。历城及邻县多有以诗文来求教者,天秀都能予以当面指正,受李天秀的指教,登甲乙科者达数十人。
《历城县志》载:“息居田园,课儿孙辈耕读,意泊如也。”天秀虽居异乡,但又感到华阴所存旧志“荒略支离,又不可谓志”,遂有重修《华阴县志》之打算。此后,他日夜埋头于周秦至清初的经史典籍中,对有关华阴之文献记载,搜录于稿,经数十年之心血,辑成60多万字稿本。天秀死后,他的次子李汝榛继承父志,精心分类,仔细整理,终于编修成《华阴县志》22卷,此志为本县现存较完整的一部志书。
李天秀著有《来紫堂集》八卷,戒子不得刊印。乾隆四十六年秋初三日,渭河水暴涨,《来紫堂集》被淹,诸子四处寻找仅得其一半。道光时期,李天秀的曾孙、举人李祖望编辑《来紫堂合集》一书,为李天秀及其长子乾隆庚午举人李汝楠、次子乾隆甲戌明通进士李汝榛的诗文集。后李天秀之孙山东巡抚李僡在咸丰年间重新刊印,附上李天秀第五子、李僡之父李汝耘的一篇文章,流传于世。
参考资料
.陕西地情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4 09:1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