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俊,又名李立梁,1893年出生,潮州市鹳巢乡人。早年受进步思想影响,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开始任潮安沙溪生聚洋乡小学校长,积极与方维精、谢汉一等人在乡村开展工农运动。发动组织“教育促进会”,团结鹳巢及附近各乡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7年-1932年,李子俊先后任中共潮安县委军事委员会主任、中共潮安县委委员和东江苏维埃政府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潮澄澳县委书记等。这期间,他组织和领导潮安及周边革命人民反抗敌人的残酷“围剿”,为恢复和发展潮安的革命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1932年四五月间,李子俊因公牺牲在澄海十五乡长宁,时年仅39岁。
人物经历
出生中医世家 投身平民教育
李子俊(1893—1932),字立梁,出生于海阳县(今潮安区)隆津都(今龙湖镇一带)鹳巢乡一个老中医世家。李子俊自小就跟在爷爷身边学医,长大后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
在大革命运动中脱颖而出
1922年,潮州工农运动骨干谢汉一、郭仰川、方惟精等人,深入到上莆、东莆等区的乡村,发动进步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子俊受到启发和教育,开始接受革命的道理。
1924年秋,李子俊毅然辞去小学校长职务回到家乡,与潮州金山中学毕业回来的七弟李绍法及其他进步青年,发起组织鹳巢教育促进会,在乡村开辟教育阵地和传播革命思想。1925年,他参加了潮安县第一个共青团支部组织的“青年农工同志社”,积极参与工会、农会的活动。
1925年春,李子俊在家乡鹳巢乡创办了潮安县第一个平民学校——隆津区平民学校,并任校长,吸收贫苦工农子弟免费入学,赢得了农民的支持,开始播下革命的种子。4月,鹳巢乡农民协会宣告成立,李子俊为负责人。随后,他发动成立鹳巢乡劳动童子团和妇女解放协会。
光荣入党 潮州农运先驱
1925年12月1日,潮安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扶轮堂召开,李子俊,
方临川当选为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常委。会后,在鹳巢乡成立了隆津区农民协会,李子俊为会长。
1926年春,李子俊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军警通缉、搜捕李子俊。李子俊临危不惧,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建起鹳巢农民赤卫队,带领赤卫队参加潮安县委组织的武装暴动。
策应支持南昌起义军
1927年9月23日,南昌起义军进驻潮州。当晚,李子俊带领隆津区数百名青年农民到潮汕铁路,参与抢修因国民党驻军逃跑时破坏的铁路,连夜奋战12个小时使全线贯通。9月24日下午,李子俊率领隆津区农会会员,集中到潮汕铁路鹳巢车站,慰问乘火车前往汕头的南昌起义军总指挥部人员。中共前委书记
周恩来途经鹳巢车站时示意停车,向欢迎群众演讲革命道理。
“潮州七日红”期间,李子俊领导鹳巢农民赤卫队与潮安各区乡农民武装一起,在起义军第三师教导团的协助下,攻克了浮洋徐陇、洪巷的国民党民团据点。随后,李子俊又率领鹳巢农会会员和赤卫队员80多人,查封了龙湖官办盐厂,缴获盐警长短枪数支;还积极组织群众捐款捐物,制备棉衣棉被,支援起义军。9月30日,国民党军队九千之众进攻潮州城。李子俊响应县委的号召,带领鹳巢农民赤卫队赶往潮州城增援南昌起义军,为起义军的突围赢得了时间。
开展武装斗争如火如荼
1927年11月,李子俊率领隆津和上莆两地的农民武装配合潮安工农革命军第二独立团先后攻打了沙溪乡公所,袭击金石区署,毁坏潮汕铁路铁轨多处。12月14日清晨,李子俊率领鹳巢赤卫队配合潮安革命武装,在鹳巢车站截击从汕头开往潮州押运军列的国民党军队,伤、毙敌十多人。
1928年2月,李子俊被选为潮安县委军事委员会主任。2月25日上午,国民党军警分兵三路进攻林妈陂,在潮安县委领导李子俊、
方方、许筹等人的指挥下,潮安革命武装痛击来犯之敌,活捉并处决了国民党归仁区区长顾光华。当天下午,国民党当局增调数百人再度“围剿”林妈陂,激战后第二独立团和赤卫队带领群众于当晚撤离该村。此后,李子俊、许筹率领短枪队和部分赤卫队员,转移到潮揭丰边交界的枫树员、居西溜一带山区坚持斗争。
为创建苏维埃政权沐风栉雨
1927年10月至1930年底,中共潮安县委机关多次设于鹳巢村的双抛祠,此间,李子俊的家成为潮安县委的交通站和活动点,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潮梅特委书记
沈青和广东省委书记
李源先后在李子俊家居住或活动过。
1929年秋收前,鹳巢乡成立了全县第一个乡村苏维埃政府,李子俊兼主席,带领鹳巢农民群众起来抗租、抗债、抗税。
1929年10月至1930年春,东江红军总指挥古大存与东江特委农运部长卢笃茂先后率领东江红军进入潮安,杨少岳、李子俊等潮安县委领导率工农武装配合东江红军开辟建立了归仁游击区和登荣游击区,使潮安的西北和东北两个山地游击区,遥相呼应,互为配合。
1930年5月,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丰顺八乡山召开,正式成立了东江苏维埃政府。潮安代表陈耀潮、李子俊、龚文河被选为苏维埃政府常委,占15名常委的五分之一(当时东江地区包括20多个市、县),其中陈耀潮被选为副委员长。
1930年六七月间,
古大存率领红十一军2000余名官兵先后进行三次攻打潮安城的战斗。杨少岳、李子俊等县委领导发动潮安工农群众十余万人起来响应红十一军开展暴动。三次攻打潮安城虽未取得成功,但它极大地震动了国民党在潮汕的统治,为潮安土地革命斗争全面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挑着药担开辟潮汕澄饶游击区
1930年11月,新成立的中共闽粤赣边区特委将潮安县委和澄海县委合并为潮澄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周大林,李子俊任工委委员、负责组织工作。1931年5月,中共潮澄澳工委改为潮澄澳县委,李子俊为首任县委书记。李子俊挑着药担,先后活动于潮安、汕头、澄海和饶平等地,为各地的穷苦百姓问医送药,因势利导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活动,因为他医术高明,被乡亲们称之为“刺帕仙”。县委先后组建了樟东和庵埠区委及17个秘密联络站。并先后建立健全了县、区、乡的革命群众团体。这时期,潮澄澳县委卓越的工作成绩,受到东江特委的表扬。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县委书记李子俊以潮澄澳苏维埃政府的名义,公开召集各界群众会议,发布抗日救亡公告,号召各地工农群众组织各种抗日团体,开展抗日反蒋运动,同时出版县委机关报《红潮》宣传抗日。
为“红色交通线”保驾护航
1930年,中共中央建立从上海通往中央苏区的秘密交通线,其中香港——汕头——潮安——大埔——永定进入中央苏区,汕头——澄海——饶平——大埔——永定(辅线)进入中央苏区的交通线都途经潮澄饶澳地区。为保障这两条秘密交通线的安全畅通,李子俊与潮澄澳工委(县委)领导一起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配合工作。建立红军、游击队,开辟游击根据地;在潮州城交通旅社开设地下交通站;在潮汕铁路线建立铁路总支部,沿线站区和每个车站都安插有自己的同志;在韩江上建立韩江电船支部,直接掌控着两艘电船;韩江码头的管理人员和搬运工人及黄包车夫也都有地下工作者。在李子俊等同志的努力下,途经潮澄饶的秘密交通线历经四年,从未出现过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等事故,被誉为通往中央苏区的“红色交通线”。
1931年夏,中共东江特委将彭湃烈士遗孤年仅6岁的
彭士禄送到潮安。在潮澄澳县委书记李子俊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彭士禄被安置到上莆区的革命群众家中。从1931—1936年间,先后有20多位“爸爸”“妈妈”,他们不怕坐牢,不怕杀头,接力保护和抚养着烈士遗孤彭士禄。其中有两位“妈妈”因此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受尽磨难,始终没有暴露彭士禄的身份。
1932年5月,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李子俊因公殉职于澄海县长宁乡。
李子俊一生对党忠诚,爱民竭力,始终坚守对党的信仰。兄弟多人在他的引导下,都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七弟李绍发于1930年1月,在中共潮阳县委书记任上遭受叛军伏击壮烈牺牲。李子俊挑着药担闹革命的传奇故事,以及其一家为潮汕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光辉业绩,永载史册。
家庭成员
主要贡献
1925年春,李子俊在家乡鹳巢乡创办了潮安县第一个平民学校——隆津区平民学校,并任校长。
1925年12月1日,潮安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扶轮堂召开,李子俊,
方临川当选为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常委,领导潮安农民运动。
1927年9月23日,南昌起义军进驻潮州,为策应南昌起义,李子俊带领隆津区数百名青年农民到潮汕铁路,参与抢修因国民党驻军逃跑时破坏的铁路。9月30日,国民党军队九千之众进攻潮州城。李子俊响应县委的号召,带领鹳巢农民赤卫队赶往潮州城增援南昌起义军,为起义军的突围赢得了时间。
1928年2月,李子俊被选为潮安县委军事委员会主任。领导潮安革命武装,发动潮安暴动。
1929年秋收前,鹳巢乡成立了全县第一个乡村苏维埃政府,李子俊兼主席。
1931年5月,中共潮澄澳工委改为潮澄澳县委,李子俊为首任县委书记。李子俊挑着药担,先后活动于潮安、汕头、澄海和饶平等地,为各地的穷苦百姓问医送药,因势利导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活动,开辟潮汕澄饶游击区。
1930年,中共中央建立从上海通往中央苏区的秘密交通线,为保障秘密交通线(潮澄饶澳段)的安全畅通,李子俊与潮澄澳工委(县委)领导一起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配合工作。
后世纪念
李子俊故居现为李子俊纪念馆,其间比较真实地还原历史生活场景,陈列了李子俊照片与图文解说12幅,历史实物 20件,走进故居,一切的场景和器物都让人身临其境地回到那个充满着激情的红色岁月。
2021年11月6日,李子俊故居被授予为“潮州市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2022年3月4日,李子俊故居被授予为“潮州市潮安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如今,李子俊故居已成为潮安区进行红色革命教育的重要阵地,包括其在内的鹳巢老区38处红色革命遗址联合鹳巢革命烈士纪念公园被公布为中共潮州市委党校党性教育基地、潮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潮安区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每年都有不少群众、学生前来瞻仰李子俊故居,并在这里举办各种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