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号恒全堂,1972年生于山东,现居北京, 08年毕业于北京画院, 2012年考入国家画院卢禹舜高研工作室。现为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中国画院创研部副主任,北京容珍堂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艺术总监,国家画院卢愚舜工作室画家。北京画院李小可工作室画家。
李旭,号恒全堂,1972年生于山东,现居北京,2008年毕业于北京画院,2012考入国家画院卢禹舜工高研工作室。现为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中国画院创研部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艺术总监,北京画院李小可工作室画家。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北京画院李小可工作室画家,北京容珍堂书画院副院长,中纪委清风书画协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
出版有《当代书画名家一李旭画集》,《梦—道韵.李旭水墨作品集》作品发表于《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美术报》、《美术家》、《美术界》、《美术市场》、等学术性报刊杂志。先后在北京、山东、广东、香港、日本、韩国等地拍卖、被书画家评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和收藏潜力的画家”。
传承与创新是任何艺术形式的必经之路。此集中《梦》系列作品可谓是给人以震撼之作。构图上放弃了传统的“天高地厚”,而是运用了范宽式的饱满意象,满而有韵。以沉重的黑色,紧紧地抓住观者的视觉,然又汇以线情的笔墨结构,熔入团块儿的笔墨张力,集凝重与幽雅于一体。可谓是传承中寻找到了自己的根要,画面气势恢宏,不可一呵。作品《梦幻哈尼》以精妙的线性笔墨,彩白相间的用墨手法,将观者的思绪引导至灵魂深处,深不能暇。
一个艺术家是善于发现感动生命事物的传递者。李旭传统水墨功力深厚,构思新颖,在此基础上,又抓住了梯田这一未被大众所深入了解的题材,将水墨画赋予了自己的内心共鸣。能感受到作者强大的内心能量和热情。这也是一个中国画艺术家走得更远的动力。
早在南北朝时期的宗炳就“好山水爱远游”,且“每游山水,往辄忘归”。唐代张璪甚至旗帜鲜明地提出“外师造化”口号。五代荆浩长期在太行山洪谷画古松,“凡数万本,方得其真”,并在其《笔法记》中提出了“度物象而取其真”的理论。宋代郭熙提出“身即山川而取之”的论断。元代
黄公望则 “皮袋中之妙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写之。”所以他的画笔“沉郁变化,几与造化争神奇。” 明代王履长期在华山写生,总结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清代石涛有云“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更是道出了师法自然和山水画创作的密切关系,这也是他实践心得的总结。
近现代的山水画家因为受西方绘画观念与技法的影响而更加重视写生的作用,
他们通过写生提高了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和作品的丰富性。林风眠、
刘海粟、
傅抱石、
李可染和
石鲁等大师,都对自然进行深入观察与直接写生。传统型的山水画家则依然遵从 “外师造化”、“行万里路” 等古训走向自然。
黄宾虹游遍大江南北,留下了游记式的山水写生小品数千本。这些作品生动传神,情景交融,出神入化。白石老人曾说:“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也道出写生之重要。刘海粟有一方印章曰:“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我是黄山友。”说明其写生的深入程度以及写生和创作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