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生(1943年5月31日—2019年7月28日),山东济南人,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和卫星测控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部总工程师、研究员。
人物生平
1943年5月31日,李济生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
1966年,李济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力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从事卫星轨道动力学研究和卫星测控工作。
1970年4月24日,李济生参加了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的试验任务,任务中主要负责卫星轨道计算工作。
1984年,李济生作为
访问学者,前往美国
德克萨斯大学进修(至1986年)。
1985年,李济生当选为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
1988年,李济生前往法国马特拉公司(MATRA),合作开发卫星测控软件(至1989年)。
1995年,李济生出版了专著《人造卫星精密轨道确定》。
2019年7月28日,李济生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76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79年,李济生通过对中国发射的低轨道三轴稳定卫星近地点高度逐日升高这一异常现象的研究,发现了该类卫星姿态控制动力对卫星轨道的摄动。并根据中国低轨道卫星姿态控制的机制,完成了“三轴稳定卫星姿控动力对其轨道的摄动”课题研究,建立了三轴稳定卫星姿控动力对轨道摄动的动力学模型,填补了中国该项动力学模型的空白,定量地解释了轨道异常变化的原因,提高了定轨精度。
20世纪70年代,对卫星测控应用软件的设计提出了“模块化自动调度”的创新设计思想,并完成了近地卫星自动调度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提高了卫星测控软件的标准化、通用化和自动化水平,大大减轻了
软件开发的工作量。1984年开发了“
东方红二号”卫星自动调度软件和测控计划生成软件,“东方红二号”卫星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地球同步通 信卫星(即“331”工程),测控过程复杂。当时,中国只有性能很低的计算机,该软件的成功运行保障了“东方红二号”卫星测控工程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已掌握了复杂卫星的测控技术。该成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李济生完成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精密轨道确定”课题研究,建立了中国卫星测控精密定轨系统。该系统几乎包括了目前已知的所有影响卫星运动的动力学因素。使用中国卫星测控网的测轨数据,对不同类型的卫星轨道,其定轨精度分别提高了2—10倍;使用中国国外全球激光测距数据计算地球极移坐标,精度达到5.13毫弧秒(约16厘米),该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1999年10月14日中国发射的“资源一号”卫星测控任务中,使用该系统定轨,使轨道半长轴确定精度优于3米,远高于总体方案对轨道半长轴确定精度的要求,保证了轨道控制参数计算和卫星轨道控制在轨标校的精度,使“资源一号”卫星轨道控制精度与法国SPOT卫星控制精度相当,为卫轨道控制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起到了保障作用。该系统已成为中国卫星测控任务中最主要的定轨手段,广泛地用于中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太阳同步和低轨道卫星的轨道计算中。该轨道确定系统还成为分析测轨设备误差的有力工具,对发现和校正中国卫星测控设备的误差起到重要作用。
人才培养
李济生认为:“科学家最大的追求和贡献就是永无止境的创造。”给年轻人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尽快成长起来。
截至2019年7月,李济生亲自培养了2名在职研究生,推荐3名青年同志攻读硕士和博士。张荣之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跟李济生从事精密定轨研究,经过几年的磨练,已成为技术带头人。王家松从给李济生当助手的第一天起,李济生就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资料毫无保留地交给他,让他在选定科研项目和攻关课题时参考查询。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李济生先后担任
中国宇航学会第四届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顾问,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
总装备部科技委常任委员,
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国防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个人生活
1971年4月,李济生的爱人于素珍和岳母带着刚满月的大女儿,从济南回重庆,途经渭南。刚从“实践一号”任务中脱身的李济生,一身疲惫赶到渭南站,到了招待所累得倒头便睡,差点把接站的事也忘了。
大学毕业的于素珍在单位也是技术骨干,为了一家人能有个照应,她几次在重庆帮李济生联系好了工作。可李济生舍不得自己的事业,一直没有调走。
李济生的大女儿出生时,做的是剖腹手术。手术前,是于素珍的姐姐签的字。二女儿出生前,于素珍来到秦岭山下李济生工作的地方,临生前医院的值班医生打电话找到正准备科学试验卫星的李济生,他急火火地拿来了住院备用品,听说还要有两三个小时才能生产后,又乘车返回了机房。
李济生的小女儿出生40天,于素珍的产假就到期了,她把刚40天的小女儿留给李济生抚养,当时正是李济生和同事们进行返回式卫星轨道计算最紧张的时期。白天,他让岳母照看,晚上就由自己照顾,给孩子喂完一次奶,再洗完尿布后,他就趴在床边的桌子上,推导轨道数据公式。
于素珍的母亲一直跟着于素珍一起生活。老太太爱吃甜食,李济生每次出差,都要给老太太带几斤北京桃酥。老太太特别喜欢剪刀,李济生去日本时专门给老太太带了一把东洋剪刀,老太太一直保存了十余年。
李济生十分喜欢历史小说,他买了不少,准备将来闲下来的时候看。
人物评价
李济生被称为太空“牧星人”,他以惊人的毅力,挑战双重极限———人的极限和机器的极限,成功地编制出通信卫星测控软件调度程序,圆满地解决了计算机容量小、速度低的难题。(人民网评)
李济生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科技工作者,与同事们一道,经过不懈努力,开拓了中国的航天测控技术领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安交通大学评)
李济生为中国的航天测控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光明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