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温平
原国家建材总局总工程师
李温平(1912年-2010年5月19日),祖籍福建,1912年出生在惠安县城外靠海边一个半农半渔家庭。1934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1935年初到美留学,并取得密西根大学运输工程博士学位。在1941年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地奔赴抗战最惨烈的中缅边界,投身于当时被称为“直捣东京”的“史迪威公路”的修建。在解放战争期间,李温平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将当时国内仅有的一大批进口的大型工程机械及财产悉数转移到人民手中,为解放战争胜利和胜利后的重建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温平历任建工部机械施工总局副总工程师,建材部建设总公司总工程师,也是我国爆破学的泰斗。 李温平是我国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中国工农民主党第九届中央委员。退休以后,他还积极从事人才教育等工作,1989年被评为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1994年还获得全国特殊贡献奖。2010年5月19日,李温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人物生平
李温平祖籍福建,1912年出生在惠安县城外靠海边一个半农半渔家庭。1934年在唐山交大毕业,获土木工程系学士学位。毕业后,李温平获准停薪留职赴美国本薛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35年夏天,他完成了在本薛尼亚大学运输工程硕士课程,随即转入密希根大学攻读运输工程博士学位。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李温平再也无法平静地读书。“我要马上回国!”他提出了请求。校方及指导教师理解这位看似温良平和,性格却十分倔强的东方青年,破例准许他提前结业,还允许他在国内补写博士论文。
李温平回到了祖国。这时,抗战重心开始向西南转移,这一地区急需开辟新的运输线。李温平立即投入到川滇东路、川中公路和东西公路的修筑工程中。1941年秋,李温平就在这时调任滇缅公路局保山、下关工程段段长兼美籍总工程师助理,参加了我国第一段沥青路面的铺设工程。1942年10月,为了在中缅战场上对日军反攻的需要,美军开始修筑印度列多经缅甸密支那至中国边境的公路。滇缅公路工务局也在保山成立了“保密公路第一工程处”,配合美军上校薛德乐率领的工兵团,负责由东向西打通保山至密支那公路的国内段。李温平担任了工程处副处长。1946年,美国政府为奖励他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功勋而授予他一枚自由勋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温平率领中国第一支机械筑路队伍加入社会主义建设行列。他带领的施工队改名为铁道兵第一机筑总队,负责修复遭受战火破坏的陇海铁路。1956年,李温平被评为国家二级工程师,月薪定为267元。“文化大革命”中,李温平遭到不公正对待,他被遣送到太原水泥厂工地劳动。
1979年,李温平担任了国家建材局总工程师,随后,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1986年8月,74岁的李温平离休了,他的心却一天也没有离开自己的事业。他的妻子常常对着客人说自己的老伴:“离休前单位里有他的办公室,现在,他的办公室挪到家里来了。”1989年10月8日,李温平荣登人民大会堂,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上接过了金光灿灿的“老有所为精英奖。”“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不能闲着。”每当亲友劝他注意休息保重,他总是这么温和地回答。1993年,国务院又为他颁发“有特殊贡献”证书,并发给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5月19日,李温平在北京逝世。
人物事迹
指挥抢修滇缅公路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撤退至西南坚持抗战。这一地区山高路险,交通极为不便,为开辟新的运输线,李温平全力投身于川滇东路、川中公路和东西公路的修筑工程中。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当时,我国海岸线几乎全被日军封锁,国外援助的武器弹药、汽油等不可缺少的作战物资,仅靠新建成的滇缅公路运进来。由于滇缅公路路况极差,仅有碎石铺成的路面,一遇雨季便不能通车。为此,李温平受命调往滇缅公路局保山、下关工程段任段长,负责我国第一段沥青路面的铺设工程。在昆明至下关的公路上,李温平一手提着一只沉重的洋油桶,缓慢地移动着,让桶中的沥青透过桶壁上部的小孔均匀地洒在路面上。施工队工人跟着他,很快便掌握了他发明的这种铺路“土办法”。经过李温平和施工队的努力,以前每天只能通过300辆汽车的土石路,很快就可以过卡车2000辆。从畹町至昆明的路程,从一个多星期缩短到三四天。仅1941年,共计有13万吨以上的国际援助军用物资通过滇缅公路源源不断运往抗日前线。
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滇缅公路中断。为保证对日反攻的胜利,要以最快的速度修建一条从印度列多到缅甸密支那,再从密支那经中缅边界37号界桩进入云南腾冲、保山,从而接上滇缅公路的新公路,使盟军的军援物资能从印度沿陆路直抵昆明。
李温平当时以中方负责人的身份,出任军事委员会战时运输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兼第一工程队总队长。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中,在瘴气弥漫的密林里,他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地指挥勘察、测量,千方百计加快施工进度。由于山高路远,为了指挥施工,李温平不得不常常冒险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在施工过程中,日寇飞机不断进行狂轰滥炸,死神瞬息可至。然而,为了战胜日本法西斯,李温平置个人安危不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44年初,随着盟军在缅甸的全面反攻开始,李温平出任滇缅公路抢修工程总工程师。他将爆破法用于公路建设上,大大缩短了工期。军方限令30天通车,可李温平带领施工队在盟军协助下仅用了15天就完成了任务。同年冬,李温平又参加抢通保(山)密(支那)公路的工程,任“保密公路第一工程处”副处长。新拓路线需穿过大片原始森林,李温平与施工人员一起在野外风餐露宿,克服敌人的骚扰和艰苦的自然条件,竭尽全力工作。路修到古永坝后,被一片沼泽拦住了去路。李温平赶到现场,只见遍地是泥浆,筑路机械与工具在上面无法施展,他立即与工程技术人员研究,想出了一种“沉筏换土”的方法,很快将这一段路修好。
公路修到接近国界37号桩前时,施工人员又被一座高10米、宽30米的坚硬峭壁所阻。面对这个“拦路虎”,盟军工兵束手无策。李温平与中方工程人员一起,仔细分析了石层纹理,钻孔爆破,苦战三天三夜,终于“斩断”石壁,保障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1945年1月19日,保密公路通车。这条长300余公里的保密公路、曾被断言
不可能打通的路段仅用两个多月时间便被打通了,成为我国近代筑路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心系国家与社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温平率领中国第一支机械筑路队伍加入社会主义建设行列时,他的新起点又是渑池,即15年前他开始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他带领的施工队改名为铁道兵第一机筑总队,负责修复遭受战火破坏的陇海铁路。由渑池起步,李温平带着工程人员起早贪黑,修复了18座桥梁,4座涵洞,几个月便将火车接到了天水。这是全国的机械筑路队伍。由此,李温平的机械筑路经验受到各方面重视。部队希望他继续率队修通至新疆的铁路,新成立的交通部中国建筑总公司要调他进京就职。尽管部队扣住了北京催调的电报,可最后周总理亲自发的一份电报,还是促成了李温平迅即北上。
1972年,福建永安水泥厂矿山爆破剥离,1吨炸药引爆后,飞石对附近村民家造成严重毁坏。待水泥厂又在峒室中装进24吨炸药,准备进行第二次爆破时,四周农民竟阻止工程继续进行。一封急电传至国家建委,要求建委派专家解决技术难题,以打破僵局。正在唐山劳动的李温平,奉命即刻乘车南下,赶往现场。李温平勘测完现场,果断地决定另增加一个药室,并精确地计算出两室引爆的毫秒差。照他的设计,水泥厂再次填药爆破,再没有一块石头砸到老百姓的房屋上。
1985年,李温平与杨纪珂教授一同赴美,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及UB基金会洽谈在大陆合资办学。经他们的努力,由上述美方基金会出资,1985年至1987年,先后有11位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来华讲学。出国期间,李温平发现,国外大学兴办科学工业园区,使大量新技术得到开发应用。回国后,他利用国内外的广泛联系,联络了高等院校科技开发中心、国家建材局及所属的武汉工业大学、大连海运学院、中科院软件试验室等单位,由他推动,有关单位就合作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达成了协议。
亲属关系
妻子蒋佩贻。
社会评价
西南(唐山)交通大学北京校友会:李温平老学长是抗战的英雄,人民的功臣,交大的骄傲,校友的楷模。我们北京校友一定要弘扬李老这种爱祖国爱人民爱母校爱校友的精神,化悲痛为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李温平老学长,您老走好! 我们永远怀念您!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2 15:5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