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民
国家一级演员
李鸿民,1936年出生于河北曲周县,1962年拜山东快书大师高元钧为师。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作家、教育家,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员。2014年11月,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虽年近耄耋,仍在勤奋耕耘,著书立说,设教授徒,实践着他的学艺座右铭——笨鸟不停地飞。
简介
历任中国铁道部文工团演员,大同市歌舞团副团长,山西省曲艺团副团长,山西省群众艺术馆研究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说唱艺术研究中心理事,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山东快书的表演与创作。
曲折拜师
“我从1956年开始接触山东快书,后来跟着宗师高元钧学艺,我已经带了一百位徒弟,今儿个又新添了8位入室弟子。”李老乐呵呵地讲道,在他的一生中,快书俨然与生命融于一体。
李鸿民说,小时候去文艺班上课时,一下子被山东快书《武松打虎》唱片迷住了。他的家乡曲周,离山东快书发源地只有一百多里路,村里常会出现拍打着节奏、唱这种腔调的人,却没想到这些东西灌出来的唱片竟如此吸引人。参军后,他从部队文工团学了一小段山东快书,也特别受大家欢迎,从此便对它更着迷了。
1961年,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曲艺队在石家庄军部演出,李鸿民一听其中有位会说山东快书还灌过唱片的演员,当时心花怒放,匆匆赶到石家庄。谁知到了那里,没票进不去,但他心里不甘。细心的他发现,演员来回总要路过招待所洗手间,于是在洗手间里一边打鸳鸯板,一边盯着散场回来的演员。
结果,没找到高元钧,值勤的倒被引来了,原来干扰了首长们休息,一听要被请走,李鸿民心里就更着急了。这时,一个手拿帽子的光头校官,问完情况后把他带到屋里,没想到这个军人就是日思夜想的高元钧。从此,他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快书艺术生涯。
“笨鸟要先飞,且不停地飞”,李鸿民谦虚地讲,这是他的学艺真经。起初,他七天背不利索一个段子,就暗下决心,练!“那时候是自己治自己,练不完不能吃饭喝水,若没当初下的工夫,就没有如今的成绩啊!”
他说,在其学艺生涯中,还有一位重要的人,就是侯耀文的父亲侯宝林先生。李鸿民在中国铁路文工团说唱队时,结识了侯耀文,两人一室居住,同台演出达三年之久。他常到侯耀文家向侯宝林请教,“侯老对我说过两句话,我永远记着,一句是‘只有伟大的人格,才能造就大艺术家’,另一句是‘学艺要拜明白人为师,不一定非找名家当老师’!”
大胆改革
时代发展了,民族说唱艺术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便开始自己搞创作,1993年,他的山东快书电视小品系列《李糊涂的故事》在大同电视台开拍。至今,业内人士还在议论他把山东快书与电视联姻的话题。在一次聊天中,女儿直言:“您自己每天一个人站那儿‘当了个当’,谁听多了都觉得烦。”他一想也对,于是酝酿改革。
看来,他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但在当时,他的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了师母的强烈反对,认为原本优秀的东西传到他那儿走了样,而师父只是保持沉默。后来,他把《李糊涂的故事》剧本拿给师父看,师父说了一句:“先把东西弄好再往出拿!”李鸿民明白,师父是支持自己的,毕竟山东快书也是经过他一番大改革的。早在解放前,山东快书是“荤口”,正是高老师将其改为“净口”,把传统曲目中的淫词秽语净化掉,提高了表演艺术。
他还将快书与舞蹈融于一炉,创作出《他与她们》,构思精巧,启迪人们“若不踏实肯干,时间转瞬即逝”。他无奈地告诉记者:“我已把这一‘发明’注册了!但一直没有足够的资金把它搬上舞台。”
言传身教
谈起山东快书鼻祖高元钧,他的一句话最能表现师徒间的深厚感情,“我平时做梦,梦到高老师的次数,比梦到我父亲还多。”在他看来,高元钧就像自己的父亲,亲切又不失敬畏。
“跟随着师父,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快书这门艺术,还有如何做人。”而他自己,曾于1982年组建自行车曲艺队,带领7名队员下乡演出,在塞外奔波近百天;1988年,他作为山西曲艺界惟一代表,参加了赴云南老山前线慰问演出,一天为战友说过7场书,算是曲艺界一天演出次数之冠;1995年,他应邀到北京大学讲学,成为山西文艺界第一人……至今,师父留下的六字箴言“会、熟、好、巧、精、奇”,他仍铭记在心,不仅用它来要求自己,也用来要求学生。
在继《武松传》后,山东快书多是小段,高老师有一次和他说,光唱小段不行。后来他就锁定有传奇色彩的许世友,几乎去了他生活过的每一个地方。《许世友传说》下半部分也快写好了,这将成为自有山东快书以来最长的一部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30 15:10
目录
概述
简介
曲折拜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