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电话
2011年3月中国移动实现的电话覆盖
中国移动2011年3月11日宣布,随着中国移动在西藏自治区尼玛县央龙曲帕村开通移动基站,我国实现了行政村100%“村村通电话”。央龙曲帕村位于高原大山之中,平均海拔在4700米,常年风雪弥漫,全村只有7户人家,32个村民,与外界连接的是高山沟壑中颠簸不平的一条宽不满一米的崎岖小道,以前与外界联系主要靠写信或传话。2010年底,西藏移动公司的员工靠人背马驮、肩扛手提,将基站安装材料运到施工现场,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央龙曲帕村建起了基站,让村民们彻底告别了骑马传话的年代。
工程意义重大
面对高原雪域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西藏通信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提前五年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任务,让西藏高原雪域变成通途。
2010年11月2日,西藏自治区最后一个不通电话的行政村—尼玛县央龙曲帕村开通电话,这意味着西藏提前五年完成“村村通电话”目标任务,也标志着全国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话的日标。这个过程,离不开西藏电信业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他们克服种种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主动积极创新,用基站、光缆将与世隔绝的高原雪域变成了畅通的“坦途”。
困难前所未有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睡,地域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自然条件相对艰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对信息通信需求十分强烈。加快推进西藏通信发展和村通电话工程建设,无论是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维护国家政权稳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还是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建设全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西藏的“村村通电话”工程,被认为“是一件企业得利益、农民得实惠,具有长远眼光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政治工程,和谐工程,小康工程,又是得民心、顺民意、暖民心、稳民心的民心工程、播种工程、富民工程”。
可是,在西藏搞“村村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
除折旧和运行维护成本后,每年每村平均亏损5.83万元,全区年均亏损近3亿元。
积极战天斗地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西藏电信业广大干部职工并没有被吓倒。
施工工期太短?施工人员就创造性地在室内浇注钢筋水泥基站底座,制作完成3吨多重的钢筋水泥基础,然后用大卡车拖到几百公里外的现场实施安装,有效缩短了工期。为有效降低传输网络铺设费用,施工人员更是大胆采用卫星传输方式解决偏远站址传输难题,同时以自建简易光传输系统满足较近或位置符合站址的传输需求。
维护基站太困难?村村通基站多数坐落在峭壁的山顶之上,暴风雪泥石流这样的恶劣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信号的中断,运维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次次地连接起农村地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的只是让农牧区的乡亲们方便与外面世界交流。
基站供电太难?建设人员就采用太阳能、胶体蓄电池组联合供电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供电难题……
雪域变成通途
为尽快完成村村通电话的日标,西藏通信管理局紧密结合西藏实际,先后多次召集通信运营企业召开专题会议,对村村通工作进行了纤细认真、周密具体的安排部署,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各自职责,做到了责任清楚、分工明确、任务具体。通信管理局注重加强时时跟踪指导,搞好检查督促,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西藏管局安排专人,及时收集、整理、上报大量有关信息材料,使上级部门及时了解和关注西藏自治区农村通信的发展情况,为村村通电话工程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
覆盖问题,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百姓享受到了通信带来的便捷。
缩小数字鸿沟
5261个行政村开通了电话。西藏农牧区逐步实现了固话网、移动G网、卫星通信网、“村村通电话”、“乡乡通光缆”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深入推进,以及手机藏文资讯等信息化应用网络平台建设,农牧区的通信和信息化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0 04:19
目录
概述
工程意义重大
困难前所未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