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惟熙
明朝学者
杜惟熙(1521—1601),字子光,号见山,取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之意。吴宁城西(今浙江东阳)人。
年十七,因永康卢可久得王阳明之学的精髓,于是前往师之。榻前极意问难,历经四年,得以透彻了解,完全把握。其学以复性为宗,克欲为实际。曾经说“学者一息不昧,则万古皆通;一刻自宽,即终朝欠缺”。又作诗道:“古今方寸里,天地范围中。有事还无事,知空不落空。”学成后于城西法界寺创法界讲会,讲学授徒,阐述古今道脉源流,以见内圣外王之学,远近敬仰。因而影响民俗,西街数十年无争斗之风。发起官桥理学之会、寿岩理学之会,主崇正书院师席。明史载:“惟熙以克己为要,尝言:‘学者一息不昧,则万古皆通;一刻自宽,即终朝欠缺。’”晚年多所著述,以《悔言集》名世,海门周汝登见此书,认为非大彻大悟后不能写出。
参考资料
杜惟熙(1521—1601).东阳市政府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1 15:0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