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墓祠,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南16公里处的天井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墓葬地。杜甫墓祠隶属于“
中惠旅景区管理集团”,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
景区介绍
在岳阳至
长沙途中,有一个出名的景点,那就是位于平江县城东南16公里处的杜甫墓。”
杜甫墓祠结构原墓癸山丁向,花砖结顶,一室二耳,楔形砖砌成,红石墓碑,典型唐墓风格。建有
官厅、僧舍,僧舍门额上述“阐幽庵”。厅、舍之后是浣花草堂。经历代风雨,杜甫墓及古建筑曾多次修缮、重建。现存杜甫墓为1883年(清光绪九年)重修,合径1丈,高5尺,墓顶复以坚固的厚石块,附以后围,碑换青石,高1丈,宽12尺余,旁附石板,镶以石柱,墓碑中刻 “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墓”,右刻“署平江县市武陵县知县书宗莲题”杜甫墓前的杜公祠、官厅、僧舍亦为1884年重修。1885年祠后又建“铁瓶诗社”。
杜甫墓、祠和铁瓶诗社占地10亩,总建筑面积3865平方米,墓祠合一,独具特色,构成一组极具文物、史学、观赏价值的古建筑。国家文物局主编的《
中国名胜词典》认定为全国唯一杜甫墓葬,国务院1988年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56年,杜甫墓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省人民政府198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被评为“
岳阳十景”之一,命名为“诗圣留踪”。2005年杜甫墓祠修葺完毕,并成功举办了杜甫诗歌与时代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
安葬地历史争议
自古对大诗人
杜甫的归葬之处史学上一直有争议,一般认为有一下几个地点是杜甫的归葬处
一说洛阳偃师
唐朝大诗人
杜甫的墓在
洛阳市东约23公里的
偃师县杜楼村北。墓碑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所立,上刻有“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几字。1956年重修该墓时在四周砌上青砖,呈八角形。墓北原有
杜甫祖父杜审言墓,现已毁弃。再向北走,有
杜甫先祖、晋当阳侯杜预墓,不过如今仅保存下来一座墓碑。
一说湖南耒阳
诗圣
杜甫晚年穷困潦倒,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全家经今湖北入湖南,沂沅湘以登衡山,溯湘江而上,大历五年继向
郴州探亲,因
耒水暴涨遇阻,寓居耒邑,
耒阳聂令礼为上宾。是年,甫因贫病交加,死于
耒阳至
衡阳湘江舟中。聂令治葬筑墓,背经向南,墓周砌石栏,正面有南宋石刻横贴“有唐工部杜公之墓”。
唐天佑四年(907年)环墓建杜公祠,背北面南,四合院式封山楼房,土木结构。正中主殿设
杜甫擅香木雕像,东、西廊房10数间,供祭祀守墓用。宋代在杜公祠旁建杜陵书院。1940年,湖南省政府重修杜甫墓,省政府主席薛岳重修杜工部墓石碑于墓前。1956年7月墓祠定为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
耒阳一中建校,将祠主殿拆除,仅后栋西廊房及清人彭而述残碑。1996年,
耒阳市政府对墓及下残房进行了维修。今
耒阳留耒阳杜甫墓有杜甫墓、杜公祠、杜陵桥、杜甫书院等遗址。
相关记载
《旧唐书·
杜甫传》和《新唐书·杜甫传》均记载:甫客
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归,令尝馈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卒。遂葬于
耒阳。37年后韩愈迁谪过耒,吊
杜甫,留下了“今春偶客
耒阳路,凄惨去寻江上墓”的诗句。
一说湖北襄阳
位于湖北省
襄阳市区西南2.5公里
岘首山处,因其祖籍湖北省襄阳市,故晚年定于与此,死后埋于城南 岘首山上,墓碑上刻有“唐杜工部之墓”,为后人所立。
一说河南巩义
现存的
巩义杜甫墓在巩义市区西10华里
康店镇康店村邙山岭上。墓地坐北朝南,高约15公尺,宽约10公尺,呈方形。墓前竖有清代早期所立石碑两块,其中一块立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墓周围松青柏翠,气象森然。杜甫墓旁附葬着其长子宗文、次子宗武,二墓呈东西排列。
一说湖南平江
位于平江县南16公里的天井湖,今大桥乡小田村,是伟大主义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长眠之地。
真实考证
平江小田村杜甫墓是唐代伟大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长眠之地。768年(唐大历三年)冬,携妻儿乘船离川至岳阳。次年春舟居潭州(今
长沙)。770年(唐大历五年)4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举兵为乱。为避战火,
杜甫半夜溯湘江往
郴州投靠就舅父崔伟。船至
耒阳方田驿,遇大水不能前行,半旬不得食物。
耒阳县令闻之送予牛肉白酒。
杜甫掉转船头返
长沙居江阁。暮秋思归故里,孤舟入洞庭。因重疾复发,费资用尽,只得溯
汨罗江往昌江县(今平江)投友求医。不幸病逝于县治寓所,葬于小田
天井湖。其子宗武、孙嗣业留下守墓,杜氏自此繁衍,一脉相传。
杜甫墓坐北向南,墓为圆形土堆,墓前立青石碑,上刻“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之墓”。墓前是清光绪十年重修的杜文贞祠,两进一天口,内有官厅、铁屏诗社等,祠门正上方有青石匾,上刻“诗圣遗阡”四字。
宋朝王得臣有诗叹云:“水与汨罗接,天心深有存。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对屈原与
杜甫这两位伟大爱国诗人死于一地,葬于邻近,有无尽感慨。
鉴定
杜甫墓,位于县南之
天井湖,今大桥乡小田村。墓是光绪九年复修的,分三室:左室“文革”中被拉开,取出石灯两件,霉烂古书一堆,糯米泥敷抑藤球三个,将球打开,内藏一些破碎绦帛之类的东西,上有墨迹,推测可能是
杜甫诗的手稿。杜甫墓全国有六座,是不是真墓,是否迁葬了,史学界有争论。我们认为此墓应为真墓。 相关证据 其一,明 代天启三年,《福建汀州杜氏家谱旧序》云:于美公由左拾遗授职员外郎,晚游湖南,卒于潭岳之间,旅殡岳阳。所生二子。长宗文公早逝,次宗武公病难归葬,嘱其子铜业公归葬
偃师,又因干戈扰攘未果,爰葬平江,卜居是邑,以祭守其葬”。这家谱说明,
杜甫起初葬在平江,想迁葬没有迁成。
其二,据乾隆《平江县志》载,“明代湖南参政陈*,佥事张景贤驻平江,在
杜甫后裔杜富家中,发现了唐至德二年五月十六日,授杜甫左拾遗敕和宋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授杜邦杰承节郎敕的原件。修昌江《杜氏族谱》时,陈、张还为此写了跋。
其三,今小田有个杜家洞,查昌江杜姓迁平始祖是
杜宗武,宋代姓杜的四个名人籍贯也是平江。宋绍兴三十年受敕的杜邦杰、杜富、杜贵、杜泽、杜正等,当时仍居平江小田杜家
天井湖。
交通路线
自驾路线:由长沙出发,长浏高速转平汝高速,向右前方行驶至G106公路,3.8公里后到达杜甫墓祠。
途径班车:平江到长沙汽车东站班车,下午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