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高辉
浙江省电镜与X光学会理事
杜高辉,博士,校特聘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 - 2007年期间先后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年12月受聘为浙江师范大学校特聘教授,任浙江省电镜与X光学会理事。在碳纳米管、氧化物纳米管/纳米线/纳米晶等新材料研究领域取得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际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被他人引用2500多次;2008年荣获美国Thomson Reuters学术机构颁发的“科学前沿-中国卓越研究奖”,2010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获“第十七次全国电化学大会优秀论文奖”。
人物经历
1996年本科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系,2000年于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系硕士毕业,2000-2003 年期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学习,获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3.10-2007.11期间,先后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年12月回国工作。
学习经历
1992.9–1996.7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系获学士学位,材料加工专业。
1997.9–2000.7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系获硕士学位,材料加工专业。
2000.9–2003.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凝聚态物理专业。
工作简历
2003.12–2005.9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物理系EMAT实验室, 博士后研究。
2005.10–2006.8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物理系John M. Cowley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博士后研究。
2006.9–2007.11 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 物理系, 博士后研究。
2007.12– 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任教;研究员(2009.12)。
学术兼职
浙江省电镜与X光学会理事(2008.10–)。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物性,和原位电子显微分析方法。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分析;锂电池材料;光催化材料;原位TEM。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纳米材料制备与分析》,《材料分析方法》。
研究生课程:《材料显微结构分析》。
主要贡献
在纳米新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 Appl. Phys. Lett.,等国际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5篇,被SCI引用1700余次。第一作者文章单篇最高引用300余次,荣获美国Thomson Reuters学术机构(国际SCI权威机构)2008年颁发的“科学前沿-中国卓越研究奖”;2010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基金、山西省留学人员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等。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纳米材料、锂电池材料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在《ACS Nano》、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Journal of Material Chemistry》, 《CrystEngComm》、《Electrochimica Acta》、《Nan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 多篇,相关论文被引用2500 多次;荣获美国Thomson Reuters 学术机构2008 年“Research Fronts Award”(科学前沿奖);作为“定量电子显微学方法与氧化钛纳米结构研究”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2010 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教学情况
为研究生开设《材料显微结构分析》等课程,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
代表论著
Qingmei Su, Dong Xie, Jun Zhang, Gaohui Du, Bingshe Xu, In Situ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 of the Conversion Mechanism of Fe2O3/Graphene Anode during Lithiation-Delithiation Processes. ACS Nano。
Q. M. Su,Z. M. Dong,J. Zhang,G. H. Du,B. S. Xu. Visualizing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of ZnO nanoparticles with lithium by in situ TEM: two reaction modes are revealed. Nanotechnology。
Qingmei Su, Ling Chang, Jun Zhang, Gaohui Du, Bingshe Xu, In Situ TEM Observation of the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of Individual CeO2/Graphene Anode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J. Phys. Chem. C。
J. Zhang, J.P. Tu, G.H. Du, Z.M. Dong, Y.S. Wu, C.L. Chang, D. Xie, G.F. Cai, X.L. Wang, Ultra-thin WO3 nanorod embedded polyaniline composite thin film: synthesis and electrochromic characteristics, Sol. Energy Mater. Sol. Cells。
D. Xie,Q. M. Su,Z. M. Dong,J. Zhang,G. H. Du. L-cysteine-assisted preparation of porous NiO hollow microspheres with enhanced performance for lithium storage. CrystEngComm。
J. Zhang, J.P. Tu, G.H. Du, Z.M. Dong, Q.M. Su, D. Xie, X.L. Wang, Pt supported self-assembled nest-like-porous WO3 hierarchical microspheres as electrocatalyst for methanol oxidation. Electrochim. Acta。
D. Xie,W. W. Yuan,Z. M. Dong,Q. M. Su,J. Zhang, Gaohui Du, Facile synthesis of porous NiO hollow microspheres and its electrochemical lithium-storage performance. Electrochim. Acta。
Weiwei Yuan, Jun Zhang, Dong Xie, Zimin Dong, Qingmei Su, Gaohui Du, Porous CoO/C polyhedra as an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ies. Electrochim. Acta。
Qingmei Su, Jie Li, Gaohui Du, Bingshe Xu, In Situ TEM Study on the Electrical and Field-Emission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 Fe3C-Filled Carbon Nanotubes, J. Phys. Chem. C。
Qingmei Su, Jie Li, Guo Zhong, Gaohui Du, Bingshe Xu, In Situ Synthesis of Iron/Nickel Sulfide Nanostructures-Fi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ir Electromagnetic and Microwave-Absorbing Properties, J. Phys. Chem. C。
获奖记录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011)。
参考资料
杜高辉教授.陕西科技大学 材料原子·分子科学研究所 .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21:3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