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鸣(1891-1959),字歧山,东海县石榴乡东安村人。幼年读私塾,初识文字。他个性刚直,处事公平,深得乡人的尊重和拥护。民国20年(1931年)起,先后任东安乡乡长、区长。
民国30年初,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一部和57军独立旅开辟东海县北部,独立旅旅长刘杰素闻杨凤鸣父于抗日保家,有“为民造福之心,舍生抗战之勇”,请杨联合抗日。杨凤鸣与刘杰旅长会谈后,毅然将500余人枪归并独立旅。杨凤鸣任独立旅东海县独立团团长,长子杨庆福为独立旅第一营营长。杨凤鸣率部编入独立旅后,积极出击敌伪。9月27日,敌伪70余人北犯抗日根据地,独立旅设伏于团林以南地区,激战竟日,全歼日军一个小队,得到山东分局嘉奖。一营营长杨庆福身先士卒,率部与敌搏斗,英勇牺牲。战斗结束后,抗日民主政府和独立旅召开庆祝大会,钱霖代表抗日民主政府把“民族之光”锦旗授予杨凤鸣。
民国引年8月,日伪以叛徒杨步仁为中心,网罗土匪,对海陵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广设据点,步步推进。面对严峻逼人的形势,杨凤鸣顶住了敌伪的“下通缉令”、“上登记簿”等种种威逼利诱,铁了心跟定了共产党,积极投入反“蚕食”斗争。11月17日,海陵县在羽山前存村召开全县士绅名宿座谈会,庆祝海陵反“蚕食”胜利,杨凤鸣在反“蚕食”战斗中参战有功,受大会表扬。
杨凤鸣拥护共产党,积极抗日,对整个东海县产生了很大影响,为国民党区乡政权中开明人士树立了榜样;对新区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对基层抗日政权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他把全部武装归并独立旅之后,又把盐槽子交给了抗日民主政府,此举对解决抗日新政权的经费来源有很大意义。杨凤鸣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一个富有民族正义感的国民党区长,响应共产党号召,英勇抗日,牺牲了2个儿子,为抗日大业作出了贡献。民国32年8月1日,山东军区在宫南坪上举行“八一”检阅大会,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肖华在会上赞誉杨凤鸣为“抗战老人”。
民国34年杨凤鸣任山东省参议会参议,35年任东海县参议会参议长。建国后,历任一东海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副主席、东海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曾被选为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