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聪
元末明初官员
杨景聪,字卯,号印褥,元末明初人。明朱元璋洪武二年己酉岁,于江西洪州吉安府吉水县佃田为民。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辛亥岁,响应大明王朝“江西填湖广”政策,举家迁于今湖南沅陵县花山,又迁泸溪县武溪镇婆波庙叶竹观。后,其曾孙宣二迁白羊溪乡瓦屋场,再迁永兴场乡三冲坪村一都阳,繁衍生息。杨景聪被尊为湖南省泸溪县一都阳杨氏始祖。
人物生平
杨景聪,字卯,号印褥,约生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庚戌狗年。上世失记,唯载属弘农杨氏,清白传家。
据《泸溪县杨姓源流暨名人录》引用老谱载曰:“宋有杨中立(应为仲立),更有老令公父子八人忠义仁勇,护国将军。元有杨载宁,文有清气诗檀高名。历朝名士,寸楮固难悉载。兹叙本一支脉,流传往古来今。原从大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戊申猴年,在于洪州吉南府青县居住。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己酉鸡年,从青县迁移江西洪州吉安府吉水县佃田为民,居住于小地名千秋田,永兴坊鹅公桥铁炉巷。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辛亥猪年,响应明朝庭“江西填湖广”政策,举家搬移湖广辰州府沅陵县地名花山(筲箕湾镇上溪村)落脚;迨后又迁移泸溪县,小地名秤砣山对河婆波庙叶竹观(今武溪镇城郊村)居住,有祖婆张氏葬于鱼形地鸬鹚塘。“伏”字辈兄弟二人,为屋场誓愿分开。大房伏一于婆波庙落迹,二房伏二搬至上堡乡柳潭腰沙帽山居住。杨景聪长孙伏一生四子,宣一、宣二、宣三、宣四。其曾孙宣二为染匠在双溪口(今白羊溪乡双溪村)贸易为生。迨后宣二搬移老屋场(今白羊溪乡马王溪村瓦屋场),后来又搬天福池(今白羊溪乡福田村),然后再迁四都三冲坪,一都杨管地桐木冲(今永兴场乡一都杨)居住,由此散枝开叶。杨景聪被尊为泸溪县一都阳杨氏始祖,为此支杨氏开宗鼻祖。
班派字辈
江西吉安府先祖字辈:“景荣伏宣子廷杨,仲元启秀胜高广。”
湖南辰州后祖字辈:“伏宣子廷杨,仲元启秀荣。”
四川安岳县续派议定字辈:“伏宣子廷杨,仲元启秀长。”
分宗支祖
大清康熙年间,招民填属四川。杨景聪曾孙杨宣二后裔各宗支,自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27年间,或留守散居于泸溪县各场镇,或响应清庭“湖广填四川”政策,先后分别移居于云南省、贵州省铜仁市陕西勉县和四川省遂宁市以及安岳县各场镇,已近七百年,传25世。
1、九世孙:杨启银(1698年外迁,入川安岳横庙乡半边寺始祖);
2、十二世孙:杨伏国(1720年外迁,入川遂宁金桥镇石马沟始祖);
3、十二世孙:杨伏馨(1719年外迁,入川安岳鱼龙乡石庙沟始祖);
4、十三世孙:杨宣泰(1719年外迁,入川安岳鱼龙乡庙河沟始祖);
5、八世孙:杨元仁诸子(1723年外迁,入川安岳县协和镇烂泥沟始祖);
6、九世孙:杨启银(1698年外迁,入川安岳县横庙乡半边寺始祖);
7、十二世孙:杨伏国(1720年外迁,入川遂宁市金桥镇石马沟始祖);
家族成员
远启高祖:杨敞(西汉丞相,弘农郡望)
远祖:杨震东汉名臣,清白传家)
始祖:杨景聪(开宗始祖)
始祖婆:张氏
长子:杨荣祥(行荣一)
次子:杨荣强(行荣二)
长孙:杨伏一
次孙:杨伏二
曾孙:杨宣一(迁铜仁府,今贵州省铜仁市)
杨宣二(居老屋场,今白羊溪乡马王溪村瓦屋场)
杨宣三(转柳潭,今洗溪镇洞底坪村,其后裔迁居今湖南省武冈市
杨宣四(迁池林)
参考资料
杨宣泰.百度百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1 15:0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