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华,男,汉族,出生于1920年,现任京剧演员。京剧旦角、小生。
小杨月楼之子。
杨玉华(1920-1990),男,京剧旦角、小生。
小杨月楼之子。
幼功扎实,家学渊源,十七岁独立挑班,正遇抗日兴军,八年转展演艺抗战大后方:云南、贵州、四川、西康、陕西诸省,誉满九城。抗战后方戏曲史料记载:“杨玉华,艺跨青衣、花衫、小生,文武昆乱不挡,号称四川(成都)梅兰芳者。一九四零年初,此时成都的主要旦角“春熙”已有杨玉华,“华瀛”则有
醉丽君,
关丽卿来到成都后,主要旦角遂形成鼎足之势,各有所长。关丽卿与醉丽君在不同的戏院演出,各唱各的互不相涉,但和杨玉华在同一家戏院演出,安排就不免会煞费苦心。好在他们各有自己的拿手戏,同天上台可以轮流一前一后派戏码,当时“春熙”的广告就以
刘荣升、马最良、关丽卿、杨玉华、
刘奎童、马宏良“六大名角”作号召,以迎来更多观众。再者,杨玉华还擅长小生,和关丽卿合作如《奇双会》之类的戏,便以扮小生演出,配合的很好。
赵荣琛从重庆也偶尔来成都短期演出,他们四位遂被成都观众戏称为成都的“四大名旦”,他们真的还合作演出了《四五花洞》,关丽卿学演“尚”、赵荣琛学演“程”、醉丽君学演“荀”、杨玉华学演“梅”,轰动一时。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原来的“春熙”和“华瀛”两家戏班合并“友联京剧社”在华瀛大戏院演出。1946年7月4日孙盛辅再度成都登台,与刘奎官、刘荣升、杨玉华、周慧如、花想容等合作演出,演出戏目列举如下:《琼林宴》、《定军山》、《空城计》、《群英会》、《四郎探母》、《甘露寺》、《打渔杀家》(孙盛辅与杨玉华)、《逍遥津》、《陆文龙》(孙盛辅与刘奎官、杨玉华)、《九更天》、《哭灵牌》、《珠帘寨》、《审潘洪》、《三娘教子》(孙盛辅与杨玉华)、《四进士》、《天雷报》、《宋十回》、《武家坡》、《双姣缘》(孙盛辅、杨玉华)、《乌盆记》(孙盛辅与刘奎官)、《清官册》、《连环计》、(孙盛辅、杨玉华)、《宝莲灯》(孙盛辅与周慧如)、《李陵碑》、《汾河湾》(孙盛辅与周慧如)、《朱痕记》、《御碑亭》、《双官诰》(孙盛辅与关少卿)、《宝莲灯》(孙盛辅与关少卿)、《琵琶记》、《陆文龙》(孙盛辅、刘奎官、杨玉华)、《宋江杀惜》(孙盛辅与关少卿)、《大英节烈》(孙盛辅与周慧如)、《八大锤》(孙盛辅、刘奎官、杨玉华)。”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九四七年,小杨月楼病故,杨玉华为奔父丧,由陕西返回故地上海,常向梅兰芳先生问艺,花衫戏《贵妃醉酒》、《奇双会》、《霸王别姬》,刀马戏《穆柯寨》、《木兰从军》得梅氏亲灸,并由梅氏引荐拜
姜妙香为师。
一九四九年,杨玉华应胞妹
杨菊萍、妹丈
郭玉昆之请,与长兄杨正华(铜锤兼京胡)、九弟杨九华(月琴),由陈鹤峰先生与汉口大舞台经理李青山相邀,同赴汉口献演,江南戏曲世家“杨家班”汉皋艺坛盛况,一直延至武汉解放。
一九六零年,杨玉华与
陈鹤峰、
贺玉钦、云艳霞、叶盛茂、张啸庄调入前湖北戏曲学校。杨玉华任京剧科文戏总教席,设帐课徒建树良多,传教戏码《群英会》、《黄鹤楼》、《咬脐郎》、《全部陆文龙》、《全部罗成》、《雅观楼》、《九龙山》、《岳家庄》、《锤震金婵子》、《石秀探庄》、《监酒令》、《打侄上坟》、《评雪辩踪》、《金玉奴》、《连升店》、《得意缘》、《十三妹》、《玉堂春》、《春秋配》、《红娘》、《穆柯寨》、《破洪州》、《天门阵》、《奇双会》、《花木兰》、《霸王别姬》、《捧打薄情郎》、《大英杰烈》、《孔雀东南飞》、《拾玉镯》、《秋江》、《烧香、水斗、断桥》;《白毛女》、《红嫂》、《六号门》、《黛诺》等。受教学生:杨明、张憨生、傅馨如、陈伟国、夏百揆(小生)、王明仙、王小鸾、徐明霞、李春芳、戴美琴、徐雅玲、宦桂华、宦桂珠(旦角)、张杲、邹礼姜、文耀华(老生)、舒建楚、张文华、梁敏通(花脸)、朱世慧、吕志明、汪永龙(小丑)等。彼时赵荣琛到武汉演出,重逢在湖北戏校从事小生教学的杨玉华,相互提起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成都合作的盛况,彼此还兴奋不已。
一九七六年,杨玉华退休;一九七七年返归故地沪滨,上海南昌路杨府访客频频:刘斌昆、赵晓岚、童寿苓、关肃霜、刘雪涛、俞振飞、李蔷华等,时与杨玉华往返相聚。上海昆剧团小生王泰祺、上海京剧院花旦马博敏、小生童大强、江西京剧团老生王全熹、上海戏曲研究所王家熙以及弟子杨明、宦桂珠等,常向先师杨玉华请益问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