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1887—1928),字莘野,四川省叙永县人,1906年在东京加入
同盟会,回国后曾参加萍乡起义。1907年在成都密谋起义事泄下狱,1911年11月川督
赵尔丰释其出狱,12月9日就任军事巡警总督。1928年因病逝世。
人物生平
杨维,字莘野,亦字辛友,别号丹岩僧,叙永县人,生于1877年(清光绪十三年)。自幼好学,善为诗文,胆识过人,尤喜谈兵,不拘小节。其先世居云南镇雄长官司(少数民族地区),至祖父始移居叙永金鹅池,以其族属不明,备受县中权贵歧视,遂愤而东渡日本。
1905年,杨维抵东京,入警视学校,旁及军事。在横滨结识孙中山,谈甚洽,“得闻天下事,由是奋发,遂效驱驰”。1906年6月3日,经黄树中(复生)主盟,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年底,他奉命回国,参加萍乡起义;事败,逃汉口,走芜湖,乞食至南京,大病几死;复由上海转香港,经天津,至宛平窥清廷虚实,再绕道回川,艰苦备尝,而志弥坚。杨维回川后,曾与黄树中、熊克武杨兆蓉、余英、黄方、赵铁桥等策划永宁、江安起义,皆告失败。1907年夏,与黄方、熊克武潜回成都,会同革命党人密议泸州、叙府、成都三处同时起义。不料,11月成都起义前夕,事机不密,为叛徒出卖,杨维与黄方、张治祥、王树槐、黎靖瀛、江永成同时被捕,世称“六君子”。当成都知县王棪审讯时,杨侃侃而谈,义正词严,历数清廷罪恶,毫无惧色,并索纸告诀家人,有“途穷天地窄,世乱死生轻”之句。在狱中,日与同囚难友讲解古今义烈故事,暗中传播革命真理;并同狱外同志联络,撰文报刊,宣传革命,无一日忘革命事业。
武昌起义不久,四川总督赵尔丰见清廷大势已去,乃释杨维等人出狱。1911年11月27日,大汉四川军政府在成都成立,蒲殿俊、朱庆澜分任正副都督。当时,赵尔丰虽交出政权,仍阴谋复辟,巡防军与新军、同志军时有冲突,而成都街市,帮会公口林立,哥老飞扬跋扈,社会秩序大乱,致使人心惶惶。在这种动荡形势下,蒲殿俊等束手无策,反而异想天开地下令各军休假,并定于12月8日阅兵。杨维“初出狱,洗沐不暇,囚首罪服,急谒当道,慷慨激昂,献陈六议:一、遗赵氏,绝隐患;二、抚藏番,弥边衅;三、散民兵,去要挟;四、协陆防,肃军纪:五、护外侨,避干涉;六、尤要者,请收回检阅之命,以防意外”。但是,这些正确意见不为蒲、朱等人采纳。12月8日兵变发生,一时枪声四起,乱兵劫藩库、抢银行、抄富室,焚烧街房。
1912年7月,尹昌衡西征。代理四川都督胡景伊本袁世凯爪牙,深忌杨维的威望。杨维不得已辞职。袁世凯授杨维陆军上将衔,将其调京任用,阴予监视。杨维至京,知袁必叛国,便走天津、上海、汉口等地,进行反袁活动。1913年,杨维竟被诱捕于北京。经多方营救,袁世凯迫于舆论,乃将杨维解送回原籍。回川途中,杨维备受迫害,几濒于死,1914年夏始安抵叙永。1915年12月,护国军兴,杨维潜赴成都与诸同志密谋起义,遂召集旧部,攻取灌县,建四川招讨军司令部。陈宦被迫宜布四川独立后,任杨维为兵工厂总办。蔡锷入成都,任四川督军,乃任杨维为川南巡阅使。1919年,熊克武任四川督军。杨维任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一如往昔,恪尽其职。1924年熊克武兵败出川,率军经湖南赴广州,杨维任后备军司令。熊克武为蒋介石、汪精卫陷害,被囚于虎门后,杨维只身回川。此后,因国民党右派猖狂,杨维十分反感,未再任职。1927年,杨维回叙永,宣讲孙中山三大政策及国内外形势,丑诋墨索里尼以讥刺蒋介石,言简意咳,闻者动容。此后,杨维隐居成都,闭门谢客,似乎往日锐气已消,其实忧国忧民之心如故。惜其壮志难酬,1928年夏病逝。
人物事迹
丁未六君子
丁未六君子 又称成都革命党狱。1907年,四川同盟会密谋大规模的武装起义,预定于11月14日,慈禧太后的生日,趁省城清吏朝于会府,聚而歼之。泸州,叙府等地响应。11月6日,各路会党约4000人云集成都四门,待命举火。但消息泄露,省中大吏临时改变祝寿地点,紧急调兵入城,全城搜捕,革命党人杨维、黎靖瀛、江永成、黄方、王述怀、张治祥6人被捕下狱,成都起义失败。1911年四川独立后出狱,人称“成都六君子”。
整顿警政
1911年12月,改组后的军政府都督尹昌衡素知杨胆识过人,要求他挑起社会治安这副重担。杨受命于危难之际,虽“兵不满百,库无一钱”,却意气自若,从容赴任。他认为治乱世须用重典,乃发布“敢有扰乱治安者斩;敢有造谣生事者斩;敢有言亡清尚存者斩”的“三斩令”,亲率士兵,昼夜巡逻,锐志平乱,对“犯禁病民”之徒,一概绳以严法。他张贴告示,以“不要钱、不怕死、不徇私”自律,深得公众的拥戴。“有欲乘骚乱者皆相戒守纪律,无犯杨总监。用法虽严,人无敢怨。”都督尹昌衡生活不检点,在办公时间和川剧旦角饮酒调笑,“维即摔其轿顶,并面斥其非,罚俸三月,尹亦唯唯”。当时,以同志军为背景的袍哥公口林立,尹昌衡最初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加以提倡,他本人也自封为“大汉公”总舵把子。成渝两军政府合并前,蜀军政府曾对此提出责难。四川军政府令杨维告示全市,限期撤去会党公口。有抗命者,他便亲自带人前往处置。在他任职期间,还咨请军政府发布了《结会结社律》、《报律》、《禁止人民结党勒磕烧劫通告》、《禁止擅封仓储六言示》、《示谕各街首人禁止赌博》、《严禁殴辱报馆示》,会同外务部发布《保护教堂医馆及外国人告示》。“打启发”事件发生后,外国侨民撤离成都去重庆。为了保护这批外侨的安全,他以个人名义写信,请沿途革命党人予以关照,并派出卫队护送。此外,还颁布《军事巡警总厅令》74条,对有碍交通秩序、风俗、卫生等违警行为,当按情节轻重分别予以罚款或拘留,并简政放权,通告各支厅“遇有不法之徒,准笞杖至1000以下,罚金至10元以下”;“各分厅亦准笞杖至400以下,罚金至5元以下;若有案情重大可以多罚者,准禀明从权办理”。由于执法严明,公正无私,严厉打击各种危害社会治安的活动,“距大难不及旬日而居民安堵如无事”,使一度混乱不堪的社会秩序迅速好转。但是,杨维主持警务也并非事事称心。1912年7月5日,位于正府街华阳县署以东的成华审判厅看守所发生犯人越狱事件。杨维得报后迅即会同成都府知事但懋辛率兵赶赴现场,当场处决为首分子2名。返回途中路过大墙西街口时,后队一士兵枪支走火,杨不明究竟,误以为奸人行刺,当即下令在附近一带搜索,陆军第二镇师长彭光烈鼓楼街住宅亦被警兵毁门轰人。彭认为扫了他的面子,便就此事发表咨文公诸报端,对杨维此举进行抨击。此时,尹昌衡已率部西征,都督一职由胡景伊署理,胡对杨的支持远不如尹昌衡。杨深感办事掣肘,乃于7月28日将警厅各事交总文案杨祖唐代理,作《别书》昭告各界民众,表明心迹,挂冠北去。杨维走后全市人心惶惶。尹昌衡之母为全城安宁着想,于8月1日带领随从人等亲赴北道追挽,在新都与杨相遇,恳切要求他返回任所,“谈至全城生命甚至泣下,以手挽杨衣不舍去”。次日杨维回到成都,不久即正式向督府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