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拼音:jié),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人、桀声,汉字整理后作“杰”。“杰”基本义为才能出众的人,也指“特异的、超过一般的”。如:杰作、杰出。又用作姓。
“杰”和“傑”原为二字。在战国文字作图1,由“人”和“
桀”二字构成,“桀”上端稍有省略。“傑”是形声字,形旁为“人(亻)”,表义;声旁为“桀”,注明音读。傑(杰)本义指人才智超群或才智超群的人,故从“人(亻)”;“桀”一说由“乘”演化而来,表示人登于树颠,高出人上之意,因此“桀”也有表义作用。篆文(图2)右旁不省。隶书(图3)由小篆演变而来。楷书承之,整齐笔画而定体。《
汉语大字典》认为“桀”与“傑”本为一字,因为“桀”被用作夏代君主夏桀的专名,于是在“桀”基础上加“人(亻)”作傑字,专用作“豪杰”之“傑”字。
现代通用的“杰”在《
广韵》中已有收录。本义为人名用字,后世假借“傑”字。明代《正字通·木部》云:“杰,今人以为豪傑之傑。”《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规定“杰”为规范字,而“傑”作为异体字淘汰。“傑”和“杰”不是繁简字关系,但通常被当作繁简字看待。
“材过万人也”注:《辨名记》、《尹文子》、高诱、赵岐、王逸说同。以上七字大徐作“傲也”二字,非古义。且何不与傲篆相属,而厕之俊篆下乎。二传相属,则义相近。全书之例也。
(jié)《
唐韵》《
集韵》《
韵会》并渠列切,音桀。《
玉篇》:人名。梁四公子,其一䨲杰。《
五代史》:周世宗镇澶渊,辟魏杰为司法参军。俗借作豪傑傑字。
(jié)《唐韵》渠列切。《集韵》《韵会》《正韵》巨列切。并音桀。《淮南子·泰族训》:知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傑。又《前汉·高祖纪》:子房,萧何,韩信三者,皆人傑也。
又叶其利切,音暨。
曹植《学宫颂》:於铄尼父,生民之傑。性与天成,该圣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