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制墨,多用松木烧出烟灰作原料,故名。《洞天墨录》:“
古墨惟以
松烟为之,
曹子建诗:‘墨出青松烟’。”
卫夫人《
笔阵图》:“其墨取庐山产松烟,代郡之
鹿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
屠隆《考盘余事》卷二:“余尝谓松烟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烟墨姿媚而不深重。”松烟墨特点是浓黑无光,入水易化。宜画人物须眉、翎毛和蝶翅等。
烟是动植物未尽燃烧而生成的气化物,烟遇冷而凝固生成
烟炱,烟炱有
松烟炱和油烟炱之分。烟是制墨的重要原料。中国制墨所采用的烟料,可分为松烟和油烟两大类,其中尤以使用松烟历史最为悠久。
在中国制墨史上,汉代和宋代是两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汉之前主要使用天然墨(
石墨),人工墨极少。到了宋代,由于制墨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松烟墨,松烟墨的出现是中国制墨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从此,人们告别了使用天然墨的时代,为日后制墨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制墨业在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
油烟墨的创制是最突出、最值得骄傲的成就。在宋之前,中国制墨都采用松烟为主要原料,用松烟制墨要选择肥腻、粗壮的古松,因而许多古松被砍伐殆尽,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宋代晁贯之在《
墨经》中这样描述:“自昔东山之松,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品惟上上,然今不复有,今其所有者,才十余岁之松。”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写道:“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在严重墨源匮乏而用墨需求日增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制墨原料已迫在眉睫。